原文
藉底识为春,宣于摛藻伦。
八方归橐籥,一气贯天人。
董策三而列,班文继以陈。
信能参化理,自可赞洪钧。
蔼蔼寸田盎,融融九宇訚。
四时得居首,万物总含仁。
月露风云否,飞潜动植循。
命羲关实政,平秩在寅宾。
诗词问答
问:《赋得摛藻为春(得宾字八韵会试题)》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六
2. 得宾字八韵会试题
参考注释
宣于
复姓。 十六国 时 汉国 刘渊 有太史令 宣于脩之 。见《晋书·刘元海载记》。
摛藻
铺陈辞藻。意谓施展文才。 汉 班固 《答宾戏》:“虽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於殿最也。” 唐 虞世南 《门有车马客行》:“高谈辨飞兔,摛藻握灵蛇。” 宋 林逋 《寄茂才冯彭年》诗:“无如摛藻妙,所惜赏音稀。”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诚使邪蒿必斥,自严溺口之防;定知摛藻为华,竚入点头之选。”
八方
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方向
橐籥
(1).亦作“ 橐爚 ”。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犹今之风箱。《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吴澄 注:“橐籥,冶铸所以吹风炽火之器也。为函以周罩於外者,橐也;为辖以鼓扁於内者,籥也。”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其日圆空镜然,江山四爽,橐爚之上,腾为烟云,盘旋氤氲,五色成文。”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 老 氏以天地如橐籥,动而生风,是虚能于无生有,变幻无穷;而气不鼓动则无,是有限矣。然则孰鼓其橐籥令生气乎?”
(2).喻指造化,大自然。 晋 陆机 《文赋》:“同橐籥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 唐 陈九流 《赋得春风扇微和》诗:“喜见阳和至,遥知橐籥功。”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一日贤太守,与我观橐籥,往往独自语,天帝相唯诺。”
(3).喻指本源。《隋书·经籍志一》:“其教有适,其用无穷,实仁义之陶钧,诚道德之橐籥也。” 清 沉大成 《学福斋杂著·华严字母跋》:“第听太师奏乐,伶人按歌,凡曲字之餘声,无不收此十四字中者,便晓然《华严》字母为一切音之橐籥,实有裨於小学,岂可以其出於佛氏而忽之也哉!”
(4).生发,化育。 宋 李纲 《<易传内篇>序》:“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三者浑沦而不相离……刻彫众形,橐籥万物,自有形至於无形,自有心至於无心。”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夫礼乐者,橐籥于元气,根荄于人情,羣生仰其米盐,万化资其麴蘖。”
一气
(1) 一举,一次,不间断地
一气呵成
(2) 同一帮派,声气相通;同伙
他们通同一气
(3) 一阵(多含贬义)
瞎闹一气
贯天
犹滔天。形容罪恶、灾祸极大。《禅真逸史》第二五回:“﹝将官﹞指着岸上駡道:‘寻死贼奴, * 放火,罪孽贯天,逃往何处去?’”
能参
谓能参预天地之职。《荀子·天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杨倞 注:“人能治天时地财而用之,则是参与天地。”一说,参,叁也。谓天、地、人三者能相互配合。
化理
(1).教化治理。 唐 柳宗元 《河间刘氏志文》:“克生良子,用扬懿美,有其文武,弘我化理。” 宋 欧阳修 《贾谊不至公卿论》:“ 文帝 卒能拱默化理,推行恭俭,缓除刑罚,善养臣下者, 谊 之所言略施行矣。” 明 张居正 《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嗟乎!荒陬陋区,幸得藉公化理,民不敢为蠹,士不敢为蝎。”《清史稿·世祖纪二》:“化理未奏,则罪在朕躬。”
(2).佛家指事物变化之理。《楞严经》卷十:“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髮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
自可
(1).本来可以;自然可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太丘 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宋 叶适 《寄吕巽伯换酒亭》诗:“ 瑯琊 初址未完牢,犹倚虚名用我曹。自可全将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
(2).犹自许。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为人魁伟沉塞,以武勇游仕 许 汴 之间,寡言自可,不与人交,众推以为鉅人长者。”
洪钧
(1).指天。《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之二》:“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羣生。” 李善 注:“洪钧,大钧,谓天也;大块,谓地也。言天地陶化万类,而羣化禀受其形也。” 唐 郑絪 《奉和武相公省中宿斋酬李相公见寄》:“洪钧齐万物,縹帙整羣书。” 清 陈梦雷 《告都城隍文》:“勅封都城隍正神,既能节阴宣阳佐洪钧於宇宙,必当扶忠褫佞植正气於乾坤。”
(2).比喻国家政权。 唐 李德裕 《离平泉马上作》诗:“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启》:“将以鏘履声而朝紫殿,扩心秤而启洪钧。” 宋 司马光 《和始平公梦中有怀归之念作诗始得两句而寤因足成一章》:“元宰抚洪钧,四海可熏灼。”
蔼蔼
(1) 形容草木茂盛
丛林蔼蔼
(2) 众多的样子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左思《咏史》
(3) 暗淡或幽暗的样子
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司马相如《长门赋》
寸田
(1).道教语。指三丹田。 宋 苏辙 《舟中风雪》诗之三:“幽人永夜歌《黄竹》,赖有丹砂暖寸田。”参见“ 寸田尺宅 ”。
(2).心田,心。 宋 苏轼 《和饮酒》诗:“寸田无荆棘,佳处正在兹。”
融融
(1) 形容和乐愉快的样子
四世同堂,一派融融
(2) 暖的或表明是暖的,尤指暖到一种温和舒适的程度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明亮的样子
九宇
(1).犹言九州。《隋书·音乐志下》:“四海之宇,一和之壤……九宇载寧,神功克广。” 清 刘震 《祖龙》诗:“六国邱墟九宇恢,更张 周 典见雄才。”
(2).指高空。 明 李东阳 《祀毕喜晴次屠吏部韵》:“九宇空寒消雾露,一坛芒色动星辰。”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飞潜动植
指各种动物和植物(飞:天空飞的;潜:水中游的)。
平秩
谓辨次耕作的先后。《书·尧典》:“寅宾日出,平秩东作。” 孔 传:“平均次序东作之事,以务农也。”《史记·五帝本纪》作“便程东作”,《尚书大传》卷一作“辩秩东作”。平、便、辩、古字通。《晋书·束晳传》:“虽使 羲和 平秩, 后稷 亲农……犹不足以致仓庾盈亿之积也。” 宋 王禹偁 《籍田赋》:“当东郊之迎春,是东作之平秩。”
寅宾
恭敬导引。《书·尧典》:“分命 羲仲 ,宅 嵎夷 曰 暘谷 ,寅宾出日。” 孔 传:“寅,敬。宾,导。” 孔颖达 疏:“令此 羲仲 恭敬导引将出之日。”《尚书考灵曜》卷二:“春夏民欲早作,故令民日出而作,是谓寅宾出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