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原文
试问诸公,本来模样,如何形状。纵使丹青,难描这个,旷劫端严相。
无形无影,观之不见,听之又无响。
露堂堂、不摇不动,目前甚是明朗。
人还省悟,回光返照,莫向外边劳攘。
放下诸缘,屏除万事,物物离心上。
迷云消散,性天独露,心月永无遮障。
与三界、一切诸仙,并无两样
诗词问答
问:永遇乐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永遇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永遇乐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试问
(1).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 :‘君何如许?’”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 左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诗:“白苹秋色里,试问採莲津。”
(2).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 宋 苏轼 《又和刘景文韵》:“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试问当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轻薄之子厠於其间乎?” 许地山 《危巢坠简》:“试问亘古以来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问。《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未几辞去, 嶠 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 嶠 叹曰:‘子且名家!’”《宋史·选举志三》:“诸正名学生有试问《景祐新书》者,诸判局闕而合差,诸秤漏官五年而转资者,无不属於祕书。”《元史·选举志一》:“以《通鑑节要》用 蒙古 语言译写教之,俟生员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者,量授官职。”
诸公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 * 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本来
(1) 从一开始
(2) 向来,原来
(3) 原先;先前
(4) 理所当然
模样
(1) 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
这孩子的模样像他妈妈
(2) 表示约略
她呆了有半小时模样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形状
特定事物或物质的一种存在或表现形式
纵使
即使——连接分句,表示假设的让步,即在偏句提出某种情况
丹青
丹和青是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借指绘画
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汉书·苏武传》
尤善丹青。——《晋书·顾恺之传》
这个
(1) 目前的、附近的或心中想到的或刚才提到的人、物或想法
坐在我旁边的这个人是出价最高的人
(2) 已经或正在谈及、暗示或举例说明的人或事物
这个就是他努力的成果
旷劫
佛教语。久远之劫;过去的极长时间。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闭情开照,期神旷劫,以长其心,推而远之也。” 唐 李白 《<地藏菩萨赞>序》:“独出旷劫,导开横流。” 王琦 注:“旷劫,谓久远之劫也。”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二章:“此女剑法亦深造而深悟,兼有侠骨,斯人真旷劫难逢者矣。”
端严
端庄严谨;庄严。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宗正南阳刘祖》:“太守 公孙庆 当祠 章陵 ,旧俗常以衣冠子孙、容止端严、学问通览、任顾问者以为御史。”《北齐书·成帝纪》:“帝时年八岁,冠服端严,神情闲远, 华 戎 叹异。” 唐 王勃 《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遂令众情驰騖,空怀更始之图;灵座端严,未得安居之地。” 明 宋濂 《柳先生行状》:“燕居默坐,端严若神。” 朱自清 《民众文学的讨论》:“他也不愿意在文学里看见他教师底端严的面孔。”
无形无影
(1).不见形迹;完全消失。《西游记》第十九回:“説声去,就无形无影的。” 郭沫若 《橄榄·<行路难>下篇四》:“他要走的心事消灭得无形无影了。”亦作“ 无影无形 ”。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一折:“我度你个无影无形鬼魂。”《镜花缘》第八一回:“我想这个‘偷’字,无非盗窃之意,倒还易猜;第‘香’为无影无形之物,却令人难想。”
(2).以形容虚构的事物。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传奇所用之事,或古或今,有虚有实,随人拈取……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无响
见“ 无嚮 ”。
堂堂
(1) 形容盛大
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郭沫若《访埃杂吟》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仪表堂堂
(3) 形容志气宏大
我们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还怕这一点困难吗?
(4) 阵式或气势很大
堂堂的军乐队走过去了
目前
当前,现在
目前我掌握的材料
甚是
极为,很是。 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市廛中那老先生,説的那言语,甚是好的当也呵。”《水浒传》第三十回:“ 施恩 於次日安排了许多酒饌,甚是齐备。”《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 * 情》:“ 吴山 在轿里思量:白日里做场梦,甚是作怪。”
明朗
(1) 很容易理解;清楚明白
新形势由模糊不清转向清晰明朗
(2) 未被遮蔽;无暗影
在一个明朗的日子里
(3) 明显;清晰
态度明朗
还省
(1).返归台省。《南齐书·始安贞王遥光传》:“ 遥光 惧,还省便阳狂号哭,自此称疾不復入臺。”《魏书·萧赜传》:“中书郎 王融 戎服於中书省閤口断东宫仗不得进,欲立 子良 , 賾 既苏, 昭业 入殿。 融 知 子良 不得立,乃释服还省。”
(2).重新参加省试。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还省:前举已中解试人,因丁忧事故之后,於今举还试。”
(3).返归省城。《明史·蔡懋德传》:“时 太原 汹汹, 晋王 手教趣 懋德 还省……二十八日, 懋德 还 太原 。”
(1).回家乡探望父母或其他尊亲。 明 归有光 《保圣寺安隐堂记》:“初为寺比丘,得请,驰驛还省其母。”
(2).苏醒;死而复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六回:“ 狄周 也着雷劈杀了,是还省过来的。 尤厨子 劈在天井里, 狄周 劈在厨屋里。”
回光返照
见“ 回光反照 ”。
亦作“ 迴光反照 ”。1.太阳刚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临死之前精神忽然兴奋的现象。《红楼梦》第九八回:“此时 李紈 见 黛玉 略缓,明知是迴光返照的光景,却料着还有一半天的耐头。” 叶紫 《杨七公公过年》:“她伸手到 七公公 的头上去,探了一探,微微地还有一点儿热意。该不是回光返照吧?”
(2).比喻旧事物灭亡之前暂时兴旺的现象。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三章:“一日之间, 武昌 各革命机关全被破获,被捕男女达数十人,皆披枷带锁,拘押候审,这是 清 朝专制淫威的回光反照,其消灭当在指顾间。”
(3).佛教指反省内心。《景德传灯录·洪州云居山义能禅师》:“迴光返照,看身心是何物。”
向外
(1).朝外面。 宋 朱熹 《与刘子澄书》:“近觉向来为学,实有向外浮泛之弊。不惟自误,而误人亦不少。”
(2).以外;开外。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一折:“美妇人我见过万千向外,不似这小妮子生得十分惫赖。”
边劳
犹边功。 宋 王珪 《故西上閤门使知雄州李纬可赠陵州团练使制》:“介马驰于边劳,诗书辅以帅略。”
放下
(1) 放在一边或放弃
号召他们放下武器
(2) 从较高位置降到较低位置
放下百叶窗
诸缘
佛教语。指色香等百般世相。此种种世相,皆为我心识攀缘之所,故称诸缘。《楞严经》卷一:“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诸缘,缘所遗者。” 宋 苏轼 《和陶杂诗》之九:“思我无所思生,安能观诸缘。” 清 顾炎武 《应州》诗之一:“顿觉诸缘减,临风独洒然。”
屏除
(1).排除;除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县令以牛繫刹柱,屏除形象,铺设牀坐,於堂上接宾。” 唐 白居易 《宿灵岩寺上院》诗:“荤血屏除唯对酒,歌钟放散秪留琴。”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总之,她的爱,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麾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
(2).指放逐。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四:“四兇碎首于王阶, 三苗 屏除于天外。”
(3). 南朝 齐 东昏侯 出游时,所经之处,屏逐百姓,家室皆空,巷陌悬幔为高障,置仗人防守,谓之“屏除”。见《南齐书·东昏侯纪》。
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物物
各种东西,各种事物
物物各自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物以与物物争。——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心上
心里,心中。 宋 范仲淹 《御街行·秋日怀旧》词:“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迴避。”《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 行修 触着‘稠桑’二字,心上想道:‘莫不是 王老 就在此处?’”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各人自用兵机,且看谁人得胜。先入京师者,就做皇帝,你心上如何?”
迷云
谓知觉迷惘,如蒙云雾。《楞严经》卷四:“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 唐 王勃 《释迦佛赋》:“目容修广於青莲,寒生定水;毫相分明於皓月,照破迷云。”
消散
消失;离散;消除
朝阳使夜雾消散了
性天
(1).犹天性。谓人得之于自然的本性。语本《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隶续·汉冀州从事郭君碑》:“资於父母,忠以事君,性天自然。”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序》:“闻见虽稍广,性天不灵,随即废忘。”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余观世之小人,未有不好唱歌看戏者,此性天中之诗与乐也。”
(2).指人性和天命。为理学研讨的命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方辨论性天,剖析理欲,严词正色,如对圣贤。”
心月
佛教语。谓明净如月的心性。语本《菩提心论》:“照见本心,湛然清净,犹如满月,光遍虚空,无所分别。”《五灯会元·青原信禅师法嗣· * 希明禅师》:“心月孤圆,自生违背,何异家中捨父,衣内忘珠。” 宋 苏轼 《谢苏自之惠酒》诗:“我今不饮非不饮,心月皎皎长孤圆。”
遮障
(1).遮挡;遮蔽。 宋 楼钥 《送张定叟尚书镇襄阳》诗:“上忧 襄 汉 间, 吴 楚 欠遮障。” 明 冯梦龙 《 * 关·园中掘藏》:“且从容看详,呀,原来是石皮遮障。” 郁达夫 《沉沦》四:“并且因N市的附近是一大平原,所以望眼连天,四面并无遮障之处。”
(2).指用来遮挡的东西。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下》:“初, 裕谦 奏江海情形,有‘ 长江 无遮障,潮来甚溜,甚难防守’之语。”
三界
(1).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 * 和无 * 。见《俱舍论·世分别品》。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三界流动,以罪苦为场。化尽则因缘永息,流动则受苦无穷。” 唐 寒山 《诗》之二一三:“可畏三界轮,念念未曾息。”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三界里,有取总灾危。” 清 龚自珍 《最录<列子>》:“ 庄子 见道十三四, 列子 见道十七八,丁 * 之未东,皆未脱离三界。”道教沿用其说而稍异。 唐 吕岩 《敲爻歌》:“似此逍遥多快乐,遨游三界最清奇。”
(2).犹三届,三期。《元史·选举志二》:“都监歷三界,陞务使,一周岁为满,月日不及者通理。务使歷三界,陞提领。”
一切
所有
一切不事事。——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沈括《梦溪笔谈》
常觉一切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两样
不一样;不同。 宋 范成大 《晚步西园》诗:“吹开红紫还吹落,一种东风两样心。” 巴金 《灭亡》第七章:“他底动作差不多是笨拙的,而且带孩子气的,与 李静淑 底理想中的 杜大心 完全两样。” 沙汀 《丁跛公》:“可是当他送上几两银子,叩了一些‘响头’,求得 泡水大爷 承认他是一个 哥老会 的会员以后,情势就全然两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