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夜起有感原文 诗词名句

夜起有感

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夜起有感原文

古人所愿为,莫若言事官。
前后五百辈,风节何索然。
士所甚荣者,草诏登金銮。
缪妄或预选,文章何足传。
又如相人国,操秉中书权。
奸邪杂庸懦,覆餗鼎实颠。
代天分百工,设此三要职。
我虽幸登名,三不践其一。
尝叨台谏命,大臣阴见柅。
击搏非所能,甘受一麾斥。
于时已溃乱,竟不保宗祏。
论罪诛枯{左骨右比},孰可付史笔。
星河夜西流,看天徒叹息。

诗词问答

问:夜起有感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夜起有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所愿

(1).愿望;希望。《孟子·公孙丑上》:“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 孔子 也。” 晋 陶潜 《闲情赋》:“考所愿而必违,徒契阔以苦心。”

(2).指愿意去的地方。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言事官

指谏官。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 苏軾 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起莘 方为言事官,而 真父 戏之如此。”

前后

(1) 早于或迟于某一特定时间的一段时期

冬之望日前后。——清· 林觉民《与妻书》

春节前后

(2) 大约在特定的时间

在1969年前后

(3) 指时间上从开始到结束

全场演出前后用了两小时

(4) 总共

她前后来过四次

(5) 某一地点的前面和后面

宅院前后都已绿化

(6) 正面和背面

前后受敌

五百

(1).古代在官舆前导引的役卒。《后汉书·宦者传·曹节》:“越骑营五百妻有美色, 破石 从求之,五百不敢违。” 李贤 注引 韦昭 《辩释名》:“五百,字本为‘伍’。伍,当也;伯,道也。使之导引当道中以驱除也。”

(2).执杖行刑。《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衡 言不逊顺…… 祖 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箠。” 李贤 注:“五百,犹今之问事也。”《三国志·蜀志·刘琰传》:“ 胡氏 有美色, 琰 疑其与 后主 有私,呼五百挝 胡 。”《续通典·职官十五》:“五百本为执楚导引之人,各代皆不特置, 唐 以后皆无此职名。”

风节

风骨节操。《三国志·魏志·王凌毌丘俭等传论》:“ 王凌 风节格尚, 毌丘俭 才识拔干。” 宋 苏轼 《哭刁景纯》诗:“文章餘 正始 ,风节贯华皓。” 明 归有光 《送同年孟与时之任成都序》:“ 赵先生 独申大义,至廷駡阿党,风节凛然。”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季 汉 风节上軼 商 周 , 魏武 虽任刑法,所用将士愍不畏死,而帷幄之中参豫机要者, 钟 陈 二 荀 皆刚方晈白士也。”

索然

(1) 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兴致索然(兴趣无味)

(2) 寂寞

将吏辐辏,降人争先赂遗,都统府唯大将省谒,牙门索然。——《旧五代史·郭崇韬传》

(3) 形容离散

索然俱散

(4) 流泪的样子

草诏

(1).拟写诏书。 唐 李肇 《翰林志》:“学士於禁中草詔,虽宸翰所挥,亦资检讨,谓之视草。” 唐 李商隐 《赠庾十二朱版》诗:“君王晓坐金鑾殿,只待 相如 草詔来。”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仁宗 初立,今上为皇子,令中书召学士草詔。”

(2).指拟定的诏书。 清 侯方域 《于谦论》:“使 谦 率羣臣,羣臣必从,何也? 谦 之任遇深,而羣臣所恃也。乃不闻其有此举。而草詔一传, 谦 亦唯唯署名。”

金銮

(1).帝王车马的装饰物。金属铸成鸾鸟形,口中含铃,因指代帝王车驾。 前蜀 毛文锡 《柳含烟》词:“昨日金鑾巡上苑,风亚舞腰纤輭。”

(2).见“ 金鑾殿 ”。

(3).翰林学士的美称。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仲则金鑾之英,季则蓬山之选。” 宋 梅尧臣 《送白鹇与永叔依韵和公仪》:“玉兔精神怜已久,金鑾人物世无双。”《文献通考·职官八》:“前朝因 金鑾坡 以为门名,与翰林院相接,故为学士者称金鑾以美之。”

(4). 白居易 女儿的名字。后借指 * 。 唐 白居易 《金銮子晬日》诗:“行年欲四十,有女曰 金鑾 。” 清 王继香 《<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古人如 昌黎 志女 孥 之壙, 乐天 哀 金鑾 之辞,有此鬱伊,无此悱惻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 吴兴 * 严静 甫九龄,善书,兼工墨竹。 莆田 吴荔娘 题云:……晴窗书破洪儿纸,谁识金鑾未十龄。”

缪妄

荒谬无稽。 宋 欧阳修 《正统论》上:“而谓帝王之兴必乘五运者,繆妄之説也。” 明 杨慎 《跋赵东山春王正月辨》:“ 汉 制大抵袭 秦 ,故首十月非係十月至 灞上 也, 秦 之繆妄不足言。”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观 汝纶 所为文辞,不应与 紓 同其繆妄,或由性不絶人,好为奬饰之言乎!”

预选

(1) 指正式选举前的初选

可以经过预选产生候选人名单,然后进行正式选举

(2) 在决赛前预先选拔

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何足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相人

(1).观察人的体貌以推断其吉凶祸福。《左传·文公元年》:“王使内史 叔服 来会葬, 公孙敖 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汉书·蒯通传》:“僕尝受相人之术,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贵而不可言。”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曾文正公始生》:“ 饶州 知府 张灃翰 善相人。” 章炳麟 《原道上》:“夫不事前识,则卜筮废,图讖断,建除、堪舆、相人之道黜矣。”

(2).偶人;以土木制成的人像。《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 南朝 宋 鲍彪 注:“偶,相人也,以土为之。”

中书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汉书·儒林传·孔安国》:“ 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 颜师古 注:“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李贤 注:“中书,内中之书也。”《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 裴松之 注引《吴历》:“ 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 汉 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復以臣领中书。” 隋 唐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宋史·叶清臣传》:“陛下欲息奔竞,此繫中书。若宰相裁抑奔竞之流,则风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 隋 、 唐 时为中书省的属官。 明 清 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书的班次,进士是一途,监生是一途。”《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他就凑了千把银子,捐了个内阁中书。”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书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文潞公 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 荆公 行至题下。”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早拜中书事 祖龙 , 江淹 亲向梦中逢。”参见“ 中书君 ”。

奸邪

(1) 狡诈恶毒

(2) 指这种人

庸懦

庸下懦怯

庸懦无能

覆餗

《易·鼎》:“鼎折足,覆公餗。”餗,鼎中的食物。覆餗,谓倾覆鼎中的珍馔。后因以“覆餗”喻力不胜任而败事。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君必度能而授者,备乎覆餗之败;臣必量才而受者,故无流放之祸。”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臣将门餘子,素无艺术,猥当大任,必败朝章。自悲负乘,坐致覆餗。” 明 张景 《飞丸记·谏拒脱簪》:“鼎食全家思覆餗,燕雀堂高惧回禄。”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二回:“若今日不从此著力,万一国民忽委以责任,则覆餗絶脰,其罪实深。”

鼎实

鼎中所盛之物。语出《易·鼎》:“九二,鼎有实。” 汉 贾谊 《新书·谕诚》:“及 智伯 分吾以衣服,馅吾以鼎实,举被而为礼,夫国士遇我,我固国士为之报。”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 王生 和鼎实, 石子 镇海 沂 。” 宋 黄庭坚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之一:“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

天分

天资;天赋

百工

(1) 西周时指工奴,泛指手工业工人,各种工匠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唐· 韩愈《师说》

(2) 众官,百官,古代官的总称

允理(治理)百工。——《尚书·尧典》

(3) 各种手艺(百,虚指,言其多)

要职

显要的职位

身居要职

登名

(1).上闻。具名上奏。《史记·周本纪》:“维天建 殷 ,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以至今。” 唐 韩愈 《燕河南府秀才》诗:“功曹上言公,是月当登名。”

(2).犹扬名。 唐 韩愈 《复志赋》:“岂不登名於一科兮,曾不补其遗餘。” 宋 周必大 《米芾马赋》:“ 元章 词笔俊拔,略无滞碍。使能约以法度,博以学问,则生当独步翰墨之场,没且登名文章之録,其成就岂止此而已。”

台谏

唐 宋 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臺諫”泛称之。 明 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与规谏,两者开始合流。至 清 雍正 元年,又使之同隶都察院,于是台谏完全合二为一。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言封事》:“立乎殿陛之间与天子争是非者,臺諫也。”《宋史·萧服传》:“ 服 文辞劲丽,宜居翰苑。朕爱其鯁諤,顾臺諫中何可闕此人!”

大臣

受国家元首或政府行政首脑委托管理一个部门的君主国家的高级官员

赵王与大将军 廉颇诸大臣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击搏

(1).攻击;弹劾。 唐 元稹 《论教本书》:“目不得閲淫艳妖诱之色,耳不得闻优笑凌乱之声,口不得习操断击搏之书,居不得近容顺阴邪之党。” 唐 司空图 《题<东汉传>后》:“苟厉锋气,果於击搏,道不能化,力不能制,是将济时重困,故 元礼 之徒,终致鉤党之祸。” 宋 司马光 《优老札子》:“近岁以来,大臣高年者皆不敢自安其位,言事者又欲以击搏大臣为名,从而攻之,此岂为臣尽忠至公之道哉。”《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元年》:“ 确 ( 蔡确 )以击搏进, 吴充 素恶其为人。”

(2).谓以严刑峻法治理。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若憯断击搏之,则将转移於沟壑。” 明 唐顺之 《户部郎中林君墓志铭》:“其始令 丽水 也,或以 丽水 巖邑,非击搏不可集事。”

(3).斗争,奋斗。 宋 苏轼 《霍光论》:“夫欲有所立於天下,击搏进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则必有卓然可见之才,而后可以有望於其成。”

(4).出击。《宣和画谱·郭乹祐》:“如画鹰隼,使人见之,则有击搏之意,然后为工。”

(5).指相打,相斗。 明 张居正 《杂著》:“雷亦非阴阳击搏之气。”《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説罢便两相击搏,滚入水中。”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少顷,掣剑乱舞,作击搏状。”

非所

(1).不按规定时间;不时。《荀子·王霸》:“伤国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於民而巧。” 王先谦 集解引 俞樾 曰:“非所,犹非时也。”

(2).不是人能够正常生活的地方。指监狱、边荒之地等。《后汉书·陈蕃传》:“或禁錮闭隔,或死徙非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阴注阳受》:“先是 翱 典 合肥郡 ,有一道人诣 翱 ,自言能使鬼神。 翱 谓其妖……命繫於非所。”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康熙 癸未,状元 王式丹 以 江南 科场事牵涉,卒於非所。”

麾斥

(1).纵横奔放貌。 宋 苏轼 《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诗:“麾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脱靴返棹二图赞》:“凌轢兮万象,麾斥兮八极。” 清 刘石龄 《登祝融峰顶宿上封寺》诗:“麾斥隘八区,幽寻愜孤秉。”

(2).犹斥骂。 宋 洪迈 《容斋续笔·秦隋之恶》:“自 三代 讫於 五季 ,为天下君而得罪于民,为万世麾斥者,莫若 秦 与 隋 ,岂 二世 之恶浮于 桀 紂 哉?”

于时

介宾词组。在这个时候,当时

于时冰皮始解。——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溃乱

散乱;昏乱。《后汉书·冯衍传上》:“今海内溃乱,人怀 汉 德。” 唐 高适 《东征赋》:“昔天未厌祸, 项氏 叛涣,解 齐 归 楚 ,自 萧 击 汉 ,天地无色,风尘溃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韦公子》:“﹝公子﹞唤 韦娘 饮,暗置鴆毒盃中, 韦娘 纔下咽,溃乱呻嘶,众集视,则已毙矣。”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指导员发下命令,敌人的步兵在六○炮的连续发射中溃乱了。”

宗祏

(1).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室。亦借指宗庙,宗祠。《左传·庄公十四年》:“﹝ 原繁 ﹞对曰:‘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杜预 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 孔颖达 疏:“宗祏者,虑有非常火灾,於庙之北壁内为石室以藏木主,有事则出而祭之,既祭纳於石室。” 南朝 陈 沉初明 《陈武帝哀策文》:“铭功德於旂常,被徽音於鐘石,迴天仪於清庙,附祖考而来格,播茂实与英声,鬱氛氲於宗祏。”《新唐书·高郢传》:“ 代宗 为太后营 章敬寺 , 郢 以白衣上书諫曰:‘……夫庙犹不越礼而立,况寺非宗祏所安、神灵所宅乎?殫万人之力,邀一切之报,其为不可亦明矣。’” 明 胡翰 《明义士墓表》:“当寇发难时,巨族寒畯男女,扶携走道上,以脱一旦之命。不顾宗祏,弃骨肉者,里相比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段氏》:“ 怀 问母,始知其故。曰:‘既属两姓,各有宗祏,何必在此承人百亩田哉!’”

(2).引申指朝廷,国家。《明史·奸臣传序》:“然小人世所恒有,不容概被以奸名。必其窃弄权柄,搆结祸乱,动摇宗祏,屠害忠良,心跡俱恶,终身阴贼者,始加以恶名而不敢辞。”

罪诛

治罪;以罪处死。《晏子春秋·问上二五》:“肃于罪诛,而慢于庆赏。” 张纯一 校注:“诛罪严厉,庆赏无闻。” 汉 王符 《潜夫论·本政》:“远迹 汉 元以来,骄贵之臣,每受罪诛。”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 管 蔡 虽怀忠抱诚,要为罪诛。罪诛已显,不得復理。”

史笔

(1).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 蜀 境,首悬 吴 闕,犹生之年也。” 宋 王禹偁 《郑善果非正人论》:“史臣谓 郑善果 幼事贤母,长为正人。予以 善果 行事验之,见史笔之失。”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古史笔多缘饰》:“古今所谓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笔之缘饰,欲为后代美谈耳。”

(2).指修史之笔。《晋书·文苑传·曹毗》:“既登 东观 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 明 宋濂 《吴公行状》:“他时执史笔者,尚有考於斯焉。”

(3).指执史笔之人,史官。 唐 韩愈 《石君墓志铭》:“故相国 郑公 餘庆 ,留守 东都 ,上言 洪 可付史笔。”

(4).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 唐 岑参 《佐郡思旧游》诗:“史笔众推直,諫书人莫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余谓 刘 有史学,无史笔。”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史笔和文学之笔,应该分别开。”

星河

指银河

叹息

(1) 叹气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闻琵琶已叹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仅叹息曰。——《资治通鉴》

御史叹息去。——清· 张廷玉《明史》

制府绕阶叹息,知变生肘腋,顷刻间便有作乱之事。——清· 魏源《圣武纪》

(2) 叹美;赞叹

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儿女英雄传》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祁顺,朝代:明代

    烟水沧凉夜气清,砧声断续出高城。

    客边觞咏凭谁共,太白楼头空月明。

  • 作者:周昙,朝代:唐代
    几尺如霜利不群,恩仇未报反亡身。诚哉利器全由用,可惜吹毛不得人。
  • 作者:杨万里,朝代:宋代
    腊尽春还好,朝暄暮复寒。雨晴终日异,衣著一冬难。生菜知无分,残梅不用看。本凭书遣睡,转更睡相干。
  • 作者:王翃,朝代:明代

    重湖南去。

    正微凉、新退馀暑。

    画桥通曲水,漾粼粼浅碧,照日非空,叶分柔橹。

    十里遮天无尽,身杂芙蕖,绿稠霞注。

    红衣小堕,白露轻滋,挹香如雨。

    泊花汀舟,喜横鱼浦。

    折花房、又吹丝断粘鸥女。

    莲歌唱彻,听吴姬欸乃,耳远时多残句。

    繁烟来瞑色,缬眼回看,玉儿归步。

    向六郎宜并好面,娇舆秋风相语。

  • 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忆昨东园桃李红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坐思行叹成楚越。春风玉颜畏销歇。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两不见。但相思。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 作者:孙觉,朝代:宋代

    真人昔未起,奔鹿骇四方。

    连延天目山,两乳百里长。

    有地跨江海,无种生侯王。

    中宵燎穹旻,列石表坛场。

    朱旗大梁野,英气吞八荒。

    寥寥百年后,故物亦已亡。

    所馀彼巉岩,峰巅屹相望。

    主人承明老,星斗工文章。

    筑亭紫霄上,坐客苍株旁。

    攀云弄明月,晓星生扶桑。

    禹山隔波涛,简书永埋藏。

    愿逢希夷使,水土还故常。

  • 作者:姚合,朝代:唐代
    卿仕在关东,林居思不穷。朝衣挂壁上,厩马放田中。隅坐唯禅子,随行只药童。砌莎留宿露,庭竹出清风。浓翠生苔点,辛香发桂丛。莲池伊水入,石径远山通。愚者心还静,高人迹自同。无能相近住,终日羡邻翁。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隔岸初闻嘒嘒声,朱明轩阁尚馀清。

    林间嫩绿方新锁,为问谁伤落叶情。

  • 作者:郭印,朝代:宋代
    二仪肃阴气,草木凋零尽。尔生岩石间,丛密不自陨。绿叶抽紫茎,族与秋兰近。蝉联无数花,未觉霜飚紧。野人持献余,千金那敢吝。盆崖遂物性,畅茂庶可准。吸风喷芳馨,饮露含清润。如闻嘒嘒声,满地寒林振。
  • 作者:释德洪,朝代:宋代

    长臂幽姿要性灵,写经欣得尔添瓶。

    不须睡著惺惺著,窗外闻人唤便应。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