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孟夫子生生亭赋原文 诗词名句

孟夫子生生亭赋

作者:卢仝 朝代:唐代

孟夫子生生亭赋原文

玉川子沿孟冬之寒流兮,辍棹上登生生亭。
夫子何之兮,面逐云没兮南行。
百川注海而心不写兮,落日千里凝寒精。
予日衰期人生之世斯已矣,爰为今日犹犹岐路之心生。
悲夫,南国风涛,鱼龙畜伏。
予小子戆朴,必不能济夫子欲。
嗟自惭承夫子而不失予兮,传古道甚分明。
予且广孤目遐赍于天壤兮,庶得外尽万物变化之幽情。
然后惭愧而来归兮,大息吾躬于夫子之亭。

诗词问答

问:孟夫子生生亭赋的作者是谁?答:卢仝
问:孟夫子生生亭赋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孟夫子生生亭赋是什么体裁?答:杂言
问:卢仝的名句有哪些?答:卢仝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88-26

参考注释

玉川子

唐 诗人 卢仝 的号。《新唐书·卢仝传》:“ 仝 自号 玉川子 ,尝为《月蚀诗》以讥切 元和 逆党。”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新茶》诗:“ 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 ,乘此清风欲归去。” 宋 苏轼 《游惠山》诗:“颇笑 玉川子 ,飢弄三百月。” 卢仝 性喜茶,故亦指嗜茶者。 宋 杨万里 《谢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诗:“故人分送玉川子,春风来自 玉皇 家。”参见“ 玉川 ”。

孟冬

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

寒流

(1)

(2) 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寒流的水温比它所到区域的水温低,能使经过的地方气温下降,少雨

(3) 寒潮

生生

后缀,用在名词素形容词素后面以增强词意

虎气生生

好生生

夫子

(1)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 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4) 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5) 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

百川

江河湖泽的总称。《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晋 成公绥 《大河赋》:“览百川之弘壮兮,莫尚美於 黄河 。” 唐 李白 《公无渡河》诗:“ 大禹 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宋 龚鼎臣 《东原录》:“四瀆尊於百川,谓其发源而东,不假他水,直注於海也。”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河名 大清 ,百川朝宗,美瑞也。”

落日

夕阳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凝寒

严寒。《文选·刘桢<赠从弟>诗之二》:“岂不罹凝寒,松栢有本性。” 李善 注:“凝,严也。”《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音角” 唐 孔颖达 疏:“冬时凝寒之气在於地上,水又清轻,羽既稟其寒气,又象水声,故其数少。” 宋 曾巩 《降龙》诗:“凝寒堕指热侵骨,一宴百盏倾金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其时天气凝寒,注汤沃面过了,将残汤倾去,还有倾不了的,多少留些在盆内。过了一夜,凝结成冰。”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已矣

(1)

(2)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

(3) “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犹犹

(1).谓快慢适宜。《礼记·檀弓上》:“君子盖犹犹尔。” 郑玄 注:“疾舒之中。”

(2).迟疑不决。《淮南子·兵略训》:“击其犹犹,陵其与与。”《老子》“犹兮若畏四邻” 汉 河上公 注:“其进退犹犹如拘制,若人犯法,畏四邻知之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悽悽愴愴,袭我之阳,冥冥岑岑,入我之阴,犹犹然而不能自已者,其何朕耶?”参见“ 犹豫 ”。

岐路

(1).岔路。《列子·说符》:“ 杨子 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 杨氏 之竖追之。 杨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岐路。’”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诗:“美女妖且闲,採桑岐路间。” 明 沉鲸 《双珠记·僧榻传音》:“事参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2).指离别分手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别易会难,古人所重; 江 南饯道,下泣言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岐路言离,欢笑分首。”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比喻官场中险易难测的前途。《后汉书·邓彪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涂难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迟迟於岐路之间也。”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诗之三:“满身沙蝨无防处,独脚山魈不奈何。甘受鬼神侵骨髓,常忧岐路处风波。”

(4).不正当的途径。 唐 张固 《幽闲鼓吹》:“ 德裕 为兵部尚书,自得岐路,必当大拜, 宗閔 多方阻之未效。”

(5).即岐路人。江湖艺人。 明 朱有燉 《半夜朝元》第一折:“便休将财物逞,则俺这泼岐路恩情似画饼。”

悲夫

悲叹之词。夫,语助。《庄子·让王》:“悲夫!子之不知余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观者未覩指,听者未闻音,犹焦朋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藪泽,悲夫!”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悲夫!”

国风

(1).《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 周 初至 春秋 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也称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作品大多体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对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揭露,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但也不尽是民间作品。

(2).国家的风俗。《史记·殷本纪》:“帝 武丁 即位,思復兴 殷 ,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於冢宰,以观国风。” 唐 宋中 《送韦参军》诗:“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

鱼龙

(1).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周礼·地官·大司徒》“鳞物” 汉 郑玄 注:“鱼龙之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贽 《环阳楼晚眺得碁字》诗:“水底鱼龙醒,花间鸟鹊飢。” 清 吴伟业 《黄河》诗:“白浪日崔嵬,鱼龙亦壮哉。”

(2).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於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於庭,炫燿日光。”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宋 苏轼 《次韵答钱穆父作诗见及》:“鱼龙絶伎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

予小子

(1).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书·泰誓上》:“肆予小子 发 ,以尔友邦冢君,观政於 商 。”《诗·周颂·闵予小子》:“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又为天子居丧时的自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未除丧,曰予小子。”

(2).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 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昔予翼考,维斯伊抚;今予小子,繆寻末绪。” 明 吕坤 《呻吟语序》:“予小子生而昏弱善病。” 清 李渔 《秦淮健儿传》:“后生曰:‘予小子亦 泗 人,归途迷失,望长者指南之。’”

戆朴

亦作“戅朴”。犹言忠厚老实。 唐 卢仝 《孟夫子生生亭赋》:“予小子戅朴,必不能济。”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有北僧年五十餘,戇朴无能。”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自惭

自己感到惭愧

听了他这番话,我更感自惭

不失

(1).不偏离;不失误。《易·随》:“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孔颖达 疏:“以所随之处不失正道,故出门即有功也。”《论衡·量知》:“御史之遇文书,不失分銖。” 刘盼遂 集解:“不失分銖,不出一点差错。”

(2).不遗漏;不丧失。《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魏源 本义:“恢恢疎阔而自无漏网之人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酌奇而不失其真,翫华而不坠其实。”

(3).还算得上;不愧。 明 胡应麟 《诗薮·外编·元》:“故蹈 元 之辙,不失为小乘;入 宋 之门,多流於外道也。” 茅盾 《子夜》十七:“ 吴荪甫 干笑着说:‘能进能退,不失为英雄。’”

古道

(1) 传统的正道。今通称不趋附流俗,守正不阿为古道

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邮里逐鸡难,亦无党也。——汉· 桓宽《盐铁论·殊路》

(2) 古朴

古道热肠

忠厚古道

(3) 古旧的路径

踏上石子铺的古道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唐· 李白《忆秦娥》

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天壤

(1) 天和地

天壤间

(2) 相隔极远;相差极大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变化

事物产生新的状况

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礼记·中庸》疏

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幽情

深远或高雅的情思

发思古之幽情

然后

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应

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惭愧

(1) 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2) 幸运,侥幸

那王俊得知这个消息,叫声惭愧,幸而预先走脱了。——《荡寇志》

而来

以来。《墨子·兼爱下》:“夫挈 泰山 以超 江河 ,自古及今,生民而来,未尝有也。”《孟子·尽心下》:“由 孔子 而来,至於今百有餘岁。” 宋 范仲淹 《天章阁待制王公墓志铭》:“又用兵而来,吏民疲苦。”

大息

见“ 太息 ”。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李乂,朝代:唐代
    金舆玉辇背三条,水阁山楼望九霄。野外初迷七圣道,河边忽睹二灵桥。悬冰滴滴依虬箭,清吹冷冷杂凤箫。回晚平阳歌舞合,前溪更转木兰桡。
  • 作者:何巩道,朝代:明代

    落尽莲衣叶尚香,秋衫骑马过横塘。

    孤烟入涧泉皆绿,野日衔山树半黄。

    衰草不劳遮客路,哀笳谁遣断人肠。

    此时何处投知己,只是吟诗寄夜郎。

  • 作者:洪咨夔,朝代:宋代
    卷却青云靶,书来意转平。於斯观所养,知不失其亨。梧竹自师友,梅礬皆弟兄。悲风吹梦远,不朽是乡评。
  • 作者:田昼,朝代:宋代
    筑长堤,白头荷杵随者妻。背肋供销偻筋力微,以手置胸路旁啼。老夫七十妪与齐,五尺就门生两儿。夜来春雨深一犁,破晓径去耕南陂。南邻里正豪且强,白纸大写出来呼追。科头跣足不得稽,要与官长修长堤。官长亦大贤,能得使者意。正堤驾轺轩,不复问余事。终当升诸朝。自足富妻子。何惜桑榆年,一为官长死。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山雨晓廉纤,诗情触目拈。

    凭将遥黛洗,微觉峭寒添。

    瀸渍由归辔,溟濛下细帘。

    白云才散处,露出数峰尖。

  • 作者:楼钥,朝代:宋代
    群贤俱诗豪,世代不同处。安得寒林中,联镳睇相语。谁欤创妙意,臭味无今古。吾闻顾陆辈,寓意或如许。桃李并芙蓉,雪中蕉叶吐。元师师元融,淡墨扫风雨。作此寄攻愧,归兴渺烟渚。旧六今则七,未知果谁与。我欲从之游,讵敢厕俦侣,画我往执鞭,欣为李君御。
  • 作者:刘宰,朝代:宋代
    隔溪啼鸟弄新音,绕岸蒲牙迸绿簪。花事只今强半在,不妨风雨搅春阴。
  • 作者:胡铨,朝代:宋代
    好竹平生志颇坚,谁知岛上有淇园。溪边六逸李太白,林下七贤杨巨源。空翠有时穿荦确,圆机终日转潺湲。从来到处安心地,肯认家山作本源。
  • 作者:程珌,朝代:宋代
    禁近烟光润,阶平日影暄。黄麻方草罢,红药正花翻。蒨色浮春动,清阴匝午繁。心倾青琐客,香满紫微垣。漏永文书静,天低雨露温。人言有神仙,早晚拜晚恩。
  • 作者:赵蕃,朝代:宋代
    别时落落问山风,见日清霜鸣哑钟。二谢有诗皆可诵,七言兼与见传宗。举幡故异司隶救,右袒徒闻吕氏从。君独凄凉能过我,逢迎敢作谬为恭。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