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礼歌原文
六龙承驭。紫坛平、瑞蔼葱笼拥神都。
肃环卫、严貔虎。
鸡人行漏传呼。
灵景霁、星斗临帝居。
旷天宇。
微风来、翠幄绕相鸟。
对越方初。
笳鼓震,饶箫举。
阳律才动协气舒。
氛祲交祛。
物昭苏。
抚瑶图。
柴类精诚,当契唐虞。
思前古。
泰平承多祐。
包戈偃革,柔远咏皇谟。
称文武。
四表覆盂。
端冕出、从路车。
兵帅谨储胥。
唯奏凯、乐康臞。
朝野欢娱。
歌帝烈,扬盛节,园丘礼大洽,霈泽绵区。
诗词问答
问:奉礼歌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奉礼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奉礼歌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六龙
(1).谓《易》乾卦的六爻。《易·乾》:“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孔颖达 疏:“乾元乃统天之义,言乾之为德,以依时乘驾六爻之阳气,以控御於天体。六龙即六位之龙也;以所居上下言之,谓之六位也。”
(2).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 为御者。 汉 刘向 《九叹·远游》:“贯澒濛以东朅兮,维六龙於扶桑。” 晋 郭璞 《游仙诗》:“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时变感人思,已秋復愿夏。” 宋 王安石 《休假大佛寺》诗:“六龙高徘徊,光景在我裳。” 明 薛蕙 《效阮公咏怀》:“六龙匿西山,蒙汜扬頽波。”
(3).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汉 刘歆 《述初赋》:“揔六龙於駟房兮,奉华盖於帝侧。”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四:“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金鳌山》:“少焉,千乘万骑毕集,始知为六龙临幸。” 吴梅 《步北城狮子山访阅江楼遗址不得》诗:“六龙曾此驻云车,何处重寻帝子家。”
(4).六兄弟的美称。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后贤志》:“ 宓 六子,皆英挺逸秀,号曰六龙。”《晋书·温羡传》:“父 恭 , 济南 太守,兄弟六人并知名於世,号曰六龙。”《晋书·卞壸传》:“父 粹 ,以清辩鉴察称。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 卞氏 六龙。”
紫坛
(1).以紫贝砌成的庭坛。
(2).紫色祭坛。帝王祭祀大典用。《汉旧仪》:“祭天紫坛幄帐。”《汉书·礼乐志》:“爰熙紫坛,思求厥路。” 颜师古 注:“紫坛,坛紫色也。” 唐 李白 《拟恨赋》:“握瑶图而倏昇,登紫坛而雄顾。”
(3).指道教祭坛。《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紫坛清夜醮虚皇,奎章已拜看云赐。”
瑞蔼
同“ 瑞靄 ”。 清 方文 《喜从子密之京师归》诗:“江天多瑞蔼,早晚赋 梁园 。”
葱笼
亦作“葱笼”。1.形容草木青翠而茂盛。 唐 元稹 《春》诗:“洞房闲窈窕,庭院独葱笼。” 唐 黄滔 《谢试官》:“伏惟博士鸣 岐 瑞质,歌 郢 至音,葱笼而 张 柳风垂,逈拔而 嵇 松雪峭。”《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中国之改造(三)》:“使遍山树木葱笼,鬱鬱苍苍,则保水之力极大而水源深远。”
(2).犹朦胧。 唐 白居易 《晓上天津桥闲望》诗:“星河隐映初生日,楼阁葱笼半出烟。” 唐 姚合 《和高谏议蒙兼宾客时入翰苑》:“鐘声迢递银河晓,林色葱笼玉露秋。”
神都
(1).犹神州。《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又造百鍊刚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 吴 楚 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参见“ 神州 ”。
(2).犹言神京。谓京城。 南朝 宋 鲍照 《侍宴覆舟山》诗之一:“明辉烁神都,丽气冠华甸。”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玄朔迴天步,神都忆帝车。” 唐 刘禹锡 《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诗:“新恩通籍在龙楼,分务神都近旧丘。”
(3).指 洛阳 。 唐 光宅 元年(公元684年) 武则天 定都 洛阳 。 洛阳 旧号 东都 ,至是改称 神都 ,即今 河南省 洛阳市 。 神龙 元年(公元705年)复称 东都 。参阅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四。
环卫
环境卫生的简称
在环卫战线上干一辈子
貔虎
喻勇敢强猛的军队
鸡人
亦作“鷄人”。 周 官名。掌供办鸡牲。凡举行大典,则报时以警夜。《周礼·春官·鸡人》:“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凡国之大宾客、会同、军旅、丧纪,亦如之。凡国事为期,则告之时。凡祭祀,面禳衅,共其鸡牲。” 孙诒让 正义:“‘鸡人’者, 叶 钞《释文》作‘鷄人’。 阮元 云:‘从佳者小篆,从鸟者籀文。’”后指宫廷中专管更漏之人。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坐朝晏罢,每旦晨兴,属传漏之音,听鸡人之响。” 宋 王安石 《和祖择之登紫微阁》之一:“宫楼唱罢鷄人远,门闕朝归虎士闲。”《花月痕》第四八回:“晨光隐约上檐端,絳幘鸡人促晓餐。”
行漏
(1).古代计时的漏壶。因水随时移而持续滴注,故称。指时间。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诗:“不知行漏晚,清蹕尚裴徊。”
(2).指漏壶滴水声。 唐 卢纶 《皇帝感词》诗:“高旍花外转,行漏乐前闻。”
传呼
通知受话人去接电话
传呼电话
灵景
(1).日景,太阳光。《文选·左思<咏史诗>之五》:“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吕向 注:“灵景,日景也。”
(2).指太阳。《宋史·乐志七》:“灵景舒光,飞龙旋轨。”
(3).美景。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其山傍向万仞,千巖万壑,莫非灵景。” 明 杨慎 《碧对轩》诗:“ 碧鸡 栖灵景,彩翬曜烟霏。” 清 许承钦 《夏仲自正觉寺游佛峪》诗之四:“中窍閟灵景,春至孤云通。”
(4). 周灵王 、 周景王 的并称。《文选·李康<运命论>》:“文薄之弊,渐於 灵 景 。” 李周翰 注:“文德之浇薄,其弊渐生於 灵王 、 景王 之时也。”
星斗
星的总称
满天星斗
帝居
天帝、天子所居之处。亦指京都。《文选·扬雄<甘泉赋>》:“配帝居之 悬圃 兮,象 泰壹 之威神。” 张铣 注:“ 悬圃 在 崑崙山 上,天帝所居处也。”《文选·张衡<西京赋>》:“重门袭故,姦宄是防,仰福帝居,阳曜阴藏。” 薛综 注:“帝居,谓 太微宫 ,五帝所居。” 南朝 陈后主 《入隋侍宴应诏》诗:“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天宇
(1).天空。 晋 左思 《魏都赋》:“傮响起,疑震霆。天宇骇,地庐惊。” 唐 刘禹锡 《有僧言罗浮事》诗:“海黑天宇旷,星辰来逼人。”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东坡 公昔与客游 金山 ,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诗乃模写情景之具……当知神龙变化之妙:小则入乎微罅,大则腾乎天宇。” 鲁迅 《野草·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2).京都。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晚节值众贤,会同庇天宇。”《宋书·傅亮传》:“﹝ 傅亮 ﹞曰:‘伏闻恩旨,赐拟 东阳 ,家贫忝禄,私计为幸,但凭廕之愿,实结本心,乞归天宇,不乐外出。’” 太平天囯 黄从善 《建天京于金陵论》:“统四海皆为兄弟,居天宇者宜尽天事之勤。”
(3).犹天下。 宋 苏轼 《寄周安孺茶》诗:“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张志民 《你与太行同高》诗:“为什么这偌大的天宇,竟容不下你一声不平的呼喊?”
微风
(1).轻微的风。《荀子·解蔽》:“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於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汉 班婕妤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宋 范成大 《春晚》诗之二:“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 清 刘纯熙 《日暮》诗:“宿鸟树高下,微风云重轻。”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绿色的绣有和平鸽的旗帜,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风里轻轻地飘荡。”
(2).指日趋衰微的风俗。 唐 杜甫 《杜鹃行》:“ 蜀 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微,一本作“ 遗 ”。
翠幄
翠色的帐幔。 晋 左思 《吴都赋》:“蔼蔼翠幄,嫋嫋 * 。”《晋书·刘琨传》:“臣等祖考以来,世受殊遇,入侍翠幄,出簪彤管。” 唐 元稹 《宛转行》:“华屋重翠幄,綺席雕象牀。” 宋 晁补之 《摸鱼儿·东皋寓居》词:“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相鸟
中草药马兰的一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马兰》。
越方
旧说 越 人好巫术, 越 巫所施的禁咒之术,即称“越方”。《后汉书·方术传下·徐登》:“ 赵炳 ,字 公阿 , 东阳 人。能为 越 方。” 李贤 注:“ 越 方,善禁呪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闽中 有 徐登 者,女子化为丈夫,与 东阳 赵昞 竝善 越 方。”
笳鼓
笳声与鼓声。借指军乐。《南史·曹景宗传》:“时韵已尽,唯餘竞病二字。 景宗 便操笔,斯须而成,其辞曰:‘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 霍去病 ?’帝叹不已。”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一:“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鸣。” 宋 苏轼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篙竿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鸣狗惊。” 明 沉采 《千金记·囊沙》:“笳鼓震天鸣,旌旗耀日明。”
阳律
(1).指阳气。《南齐书·乐志》:“阳律亢,阴晷伏。”
(2).指春季。 唐 蒋防 《春风扇微和》诗:“幸当阳律候,惟愿及佳辰。”
(3).按古代纳音之法,六律之间,亦有阴阳,其属于阳纪者,谓之“阳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自子至巳为阳律、阳吕,自午至亥为阴律、阴吕。”参见“ 阴律 ”、“ 阳纪 ”。
(4).阳间的法律。《黑籍冤魂》第二四回:“冥律不比阳律憒憒,凡投考不到者,便捉去下刖足狱。”
协气
和气。《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协气横流,武节猋逝。” 李善 注:“协气,和气也。” 宋 陆游 《天申节贺表》:“协气熏为太平,华夷衔莫报之德。”《宋史·乐志八》:“灵光下烛,协气斯陈。” 明 张居正 《轩皇问道治世长生颂》:“湻化浹虫蛾,协气蒸舆盖。”
氛祲
(1).雾气。 南朝 宋 王僧达 《七夕月下》诗:“远山敛氛祲,广庭扬月波。”氛,一本作“ 雰 ”。 唐 杜甫 《诸将》诗之四:“回首 扶桑 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2).指预示灾祸的云气。《诗·大雅·灵台》“经始灵臺” 宋 朱熹 集传:“国之有臺,所以望氛祲,察灾祥,时观游,节劳佚也。”《明史·胡深传》:“ 亮祖 等克 崇安 ,进攻 建寧 。 友定 将 阮德柔 固守。 深 视氛祲不利,欲缓之。”
(3).比喻战乱,叛乱。 南朝 梁 沉约 《王亮王莹加授诏》:“内外允谐,逆徒从慝,躬卫时难,氛祲既澄,并宜光赞缉熙,穆兹景化。”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飞尘埃而匝地,白日为之昼昏;扫氛祲以稽天,沧溟为之晦色。”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三表》:“外不能出奇画策,廓氛祲而偃干戈;内不能阜俗安人,救惸嫠而躋富寿。” 明 唐顺之 《提督军务兼巡抚谢表》:“岛屿之氛祲未销,惧海波之再沸。” 清 顾炎武 《山海关》诗:“ 杨公 筑二翼,东西立罗郭,时称节镇雄,颇折氛祲恶。”
昭苏
见“ 昭苏 ”。
(1).亦作“ 昭甦 ”、“ 昭穌 ”。苏醒;恢复生机。《礼记·乐记》:“蛰虫昭苏,羽者嫗伏。” 郑玄 注:“昭,晓也;蛰虫以发出为晓,更息曰苏。”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履颂表》:“四方交泰,万物昭苏。” 前蜀 杜光庭 《犀浦刘殷费顺黄箓斋祠》:“乘此胜因,咸臻妙乐,龙神安镇,士庶昭甦,蠢动有生,同昇福界。” 前蜀 杜光庭 《晋公后土醮词》:“大开倚劒之门,不隔朝天之路,昭穌疲俗,洗涤深寃。” 陈独秀 《敬告青年》五:“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寧日。”
(2).忽然开豁。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劳心依憩息,朗咏划昭苏。” 仇兆鳌 注:“划昭苏,谓忽然开豁。”
瑶图
(1).图籍;版图。 南朝 齐 王融 《赠族叔卫军俭》诗:“极睇金策,具览瑶图。” 唐 储光羲 《敬酬陈掾秋夜有赠》诗:“ 武皇 授瑶图,爵土封其新。”《宋史·乐志十四》:“永翼瑶图,亿万 尧 春。”
(2).指帝王世系;帝王族谱。 宋 柳永 《送征衣》词:“瑶图纘庆,玉叶腾芳。” 清 龚自珍 《皇朝硕辅颂》序:“若夫璿牒亲藩,瑶图上爵,同姓大功,逾 朱虚 、 东牟 之至亲; 文 子 武 弟,有 周公 、 康叔 之明德。”
(3).精美的图像。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九:“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旧唐书·音乐志三》:“紺筵分彩,瑶图吐绚。”
精诚
真心诚意;至诚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唐虞
唐尧 与 虞舜 的并称。亦指 尧 与 舜 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论语·泰伯》:“ 唐 虞 之际,於斯为盛。”《史记·汲郑列传》:“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 唐 虞 之治乎!” 宋 刘过 《沁园春·寿》词:“平章处,看人如 伊 吕 ,世似 唐 虞 。”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我好像置身在 唐 虞 时代以前。”
前古
古代;往古。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大王诚赦 越王 ,则功冠於五霸,名越於前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信所谓追清风於前古,攀辛甲於后代者也。” 唐 韩愈 《黄陵庙碑》:“ 湘 旁有庙曰 黄陵 ,自前古以祠 尧 之二女 舜 二妃者。” 宋 梅尧臣 《将行赛昭亭祠喜雨》诗:“人经兴寤嘆,事往成前古。” 陈毅 《赣南游击词》:“敌人 * 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
泰平
(1).太平。时世安宁和平。《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 汉 扬雄 《法言·五百》:“继 周 者未欲泰平也,如欲泰平也,捨之而用佗道,亦无由至矣。”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方今向泰平,元凯承 华勛 。” 鲁迅 《彷徨·长明灯》:“未到黄昏时分,天下已经泰平。”
(2).连续三年农业有成谓之“泰平”。《汉书·食货志上》:“三考黜陟,餘三年食,进业曰登;再登曰平,餘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岁,遗九年食。” 颜师古 注引 郑 氏曰:“进上百工之业也。或曰进上农工诸事业,名曰登。”
包戈
把武器裹扎起来。谓偃武修文。语本《礼记·乐记下》:“ 武王 克 殷 返 商 ……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 孔颖达 疏:“或以虎皮有文,欲以见文止武也。” 宋 欧阳修 《东阁雨中》诗:“瑶图新嗣圣,玉塞久包戈。” 宋 司马光 《辞免馆件札子》:“况圣朝包戈,专以文德怀抚北夷。”
偃革
指停止战争。《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五·君臣同庆乐》:“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旧五代史·末帝纪上》:“方期偃革,遽叹遗弓。”参见“ 偃革为轩 ”。
柔远
安抚远人或远方邦国。《书·舜典》:“柔远能邇。” 孔 传:“柔,安;邇,近……言当安远,乃能安近。”《汉书·段会宗传》:“足下以柔远之令德,復典都护之重职。” 颜师古 注:“柔远,言能安远人。” 唐 白居易 《新罗贺正使全良忠授官归国制》:“朕以文明御时,以仁信柔远。”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于卿篤始终之义,于朕尽柔远之宜。” 清 李基和 《送隋羲文出塞》诗之二:“须知柔远意,率土尽王臣。”
皇谟
皇帝的谋划。 宋 王禹偁 《还杨遂蜀中集》诗:“经史子集灿今古,粉绘帝道张皇謨。”
文武
(1).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诗·周颂·雝》:“宣哲维人,文武维后。” 郑玄 笺:“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为之君故。”《吕氏春秋·不广》:“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史记·循吏列传论》:“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2).特指武事、军事。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 孙 吴 之书,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诗·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万邦为宪。” 朱熹 集传:“非文无以附众,非武无以威敌,能文能武,则万邦以之为法矣。”《汉书·朱云传》:“ 平陵 朱云 ,兼资文武。” 唐 韩愈 《举马摠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
(4).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南史·宋纪上·武帝》:“謁 汉 长陵 ,大会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济 《奉诏赋蜀主降唐》诗:“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水浒传》第九三回:“众文武见杀了四个大臣,都要来捉 李逵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吓着了一朝文武。”
(5).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穀 《清异录·药》:“火须文武、紧慢得中。”参见“ 文武火 ”。
(6). 周文王 与 周武王 。《诗·大雅·江汉》:“ 文 武 受命, 召公 维翰。” 郑玄 笺:“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礼记·中庸》:“ 仲尼 祖述 尧 舜 ,宪章 文 武 。” 宋 苏轼 《石鼓》诗:“勋劳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远犹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辞,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诗书,无与之并者矣。”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幼学》:“张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四表
(1).指四方极远之地,亦泛指天下。《书·尧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孔颖达 疏:“圣德美名,充满被溢於四方之外,又至於上天下地。”《魏书·西域传序》:“ 太祖 初,经营中原,未暇及於四表。” 唐 李德裕 《谢恩不许让官表状》:“况今四表无事,六气斯和,簫勺可致於治平,文轨尽同於元化。”
(2).古代谶纬家谓地与星辰升降运行的终极之处。《礼记·月令》 孔颖达 题解引 汉 郑玄 注《尚书考灵曜》:“天旁行四表之中,冬南、夏北、春西、秋东,皆薄四表而止,地亦升降於天之中……地与星辰俱有四游。”《《续博物志》卷一引《尚书考灵曜》》:“二十八宿之外,上下东西,各有万五千里,是为四游之极,谓之四表。”
覆盂
亦作“ 覆杅 ”。倒置的盂。喻稳固、安定。《韩诗外传》卷九:“君子之居也,绥如安裘,晏如覆杅。”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下震慴,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於覆盂。” 唐 张说 《开元正历握乾符颂》:“四海有覆盂之安。” 宋 王禹偁 《拟留侯与四皓书》:“既而革 秦 之暴,纂 尧 之绪,定覆盂之固,成垂拱之风。”
端冕
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贵族的礼服。《礼记·乐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 郑 卫 之音,则不知倦。” 郑玄 注:“端,玄衣也。” 孔颖达 疏:“云‘端,玄衣也’者,谓玄冕也。凡冕服,皆其制正幅,袂二尺二寸,袪尺二寸,故称端也。”《国语·楚语下》:“圣王正端冕,以其不违心,帅其羣臣精物以临监享祀,无有苛慝於神者,谓之一纯。” 韦昭 注:“端,玄端之服。冕,大冠也。” 唐 杨巨源 《元日呈李逢吉舍人》诗:“称觴山色和元气,端冕炉香叠瑞烟。” 唐 黄滔 《白日上昇赋》:“挥毫而金简初载,端冕而玉皇有佇。”
路车
辂车。古代天子或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诗·大雅·韩奕》:“其赠维何?乘马路车。” 郑玄 笺:“人君之车曰‘路车’。” 高亨 注:“贵族所乘的一种车。”《汉书·郊祀志上》:“詔有司增 雍 五畤 路车各一乘。”《周书·苏亮传》:“朝廷以其作牧本州,特给路车、鼓吹。”《左传·桓公二年》“大路越席” 唐 孔颖达 疏:“路,训大也。君之所在以大为号,门曰‘路门’,寝曰‘路寝’,车曰‘路车’;故人君之车,通以路为名也。”
兵帅
军队的将帅。《晋书·谢奕传》:“ 奕 遂携酒就听事,引 温 一兵帅共饮,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亦何所怪。’ 温 不之责。”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盖贤者未甚进,不肖者未甚退,二边猖炽,兵帅数败,科率诛敛,天下骚然。”
储胥
(1).栅栏;藩篱。《文选·扬雄<长杨赋>》:“搤熊羆,拖豪猪,木拥枪纍,以为储胥。” 李善 注:“ 苏林 曰:‘木拥栅其外,又以竹枪纍为外储胥也。’ 韦昭 注:‘储胥,蕃落之类也。’” 唐 李商隐 《筹笔驿》诗:“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 清 钱谦益 《黄山游记之五》:“ 翠微 、 飞来 诸峰,各负势不相下,胥俛为环卫,崩压倚倾,櫛比棊布,若削剑戟,若树储胥。” 章炳麟 《官制索隐》:“故 秦 汉 谓天子所居为禁中,禁从林声,禁者林也。 * 言籞,皆山林之储胥也。”
(2).储备待用之物。引申指开支、费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按其时……储胥浩繁,宵旰焦劳,大农仰屋,廷臣遂有此苟且目前之策。”
(3).仆人、婢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叶文庄论陶南村》:“岂恶其人者,恶及储胥, 文庄 亦有所不免耶?” 清 梁章鉅 《称谓录·仆·储胥》:“储胥,仆婢也。”
(4). 汉 宫馆名。 汉 张衡 《西京赋》:“既新作於 迎风 ,增 露寒 与 储胥 。”《三辅黄图·汉宫》:“ 武帝 作 迎风馆 于 甘泉山 ,后加 露寒 、 储胥 二馆,皆在 云阳 。” 南朝 梁 沉约 《江篱生幽渚》诗:“叶飘 储胥 右,芳歇 露寒 东。”
(5).泛指帝王宫殿。 唐 沉佺期 《晦日浐水应制》诗:“星移天上入,歌舞向 储胥 。” 宋 欧阳修 《景灵朝谒从驾还宫》诗:“自惭白首近时彦,行近储胥忝侍臣。”
(6).用以代称朝廷。 宋 苏舜钦 《西轩垂钓偶作》诗:“曾以文章上 石渠 ,忽因谗口出储胥。”
奏凯
《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师大献,则令奏愷乐。” 郑玄 注:“大献,献捷於祖;愷乐,献功之乐。”谓战胜而奏庆功之乐。后以“奏凯”泛指胜利。 唐 李乂 《奉和幸望 * 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诗:“勿谓公孙老,行闻奏凯归。”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羌 人见其设施出於所料之外,寔不可久留,故输款而退。 赵 亦奏凯而还。” 陈毅 《绘画五解》:“画侵略者必然失败,画反侵略终要奏凯。”
乐康
安乐。《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汉 傅毅 《舞赋》:“腾觚爵之斟酌兮,漫既醉其乐康。” 五代 齐己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病起见王化》诗:“四野歌丰稔,千门唱乐康。” 明 陈子龙 《赠吴次尾》诗:“鉤陈煌煌正四方,我与汝曹俱乐康。”
朝野
朝廷和民间,现指政府方面和非政府方面
欢娱
欢欣娱乐
盛节
(1).高尚的节操。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盛节絜言,皦然若不可涅。”
(2).盛大的礼仪。《汉书·儿宽传》:“其封 泰山 ,禪 梁父 ,昭姓考瑞,帝王之盛节也。”
(3).好的法度。 宋 苏轼 《教战守策》:“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大洽
犹广布。《后汉书·王丹传》:“行之十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篤。”《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上》:“五月乙酉,车驾祈雨 武州山 ,俄而澍雨大洽。”
霈泽
(1).雨水。 唐 杜甫 《大雨》诗:“风雷颯万里,霈泽施蓬蒿。” 宋 苏轼 《祭常山神文》:“若时赐霈泽,驱攘虫灾,以完我西成之资。” 清 孙枝蔚 《插秧》诗:“皇天悯老农,霈泽满前溪。”
(2).喻恩泽。 唐 李嘉祐 《江湖秋思》诗:“共望 汉 朝多霈泽,苍蝇早晚得先知。” 宋 范仲淹 《邓州谢上表》:“迺宣霈泽,以安黎元。” 明 方孝孺 《郊祀颂》:“霈泽是施,大賚是庸。”
(3).特指对罪犯的恩赦。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所犯虽经霈泽,庄田须有所归。”《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方合正典刑,而遽逢霈泽。”
绵区
亦作“緜区”。绵延不断的地区。指广阔的疆域。 宋 陆游 《天申节致语》:“恭惟皇帝陛下,德高邃古,泽被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