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上屈原原文
仲尼死后百年期,定把离骚继四诗。占断江南烟雨绿,历山穷子与湘累。
诗词问答
问:咏史上屈原的作者是谁?答:陈普
问:咏史上屈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普的名句有哪些?答:陈普名句大全
陈普咏史上屈原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仲尼
孔子 的字。 孔子 名 丘 , 春秋 鲁国 人。《庄子·人间世》:“ 颜回 见 仲尼 ,请行。”《史记·孔子世家》:“ 紇 与 颜氏 女野合而生 孔子 ,祷於 尼丘 得 孔子 。 鲁襄公 二十二年而 孔子 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 丘 云,字 仲尼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周公 慎言于金人, 仲尼 革容于欹器。”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 仲尼 叙帝王之书。” 明 顾绛 《述古》诗:“ 仲尼 贵多闻, 汉 人犹近古。”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四》:“掉了一顶帽子,又有何妨呢,却看得这么严重,实在是上了 仲尼先生 的当了。”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离骚
(1).遭遇忧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 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类对》:“ 刘斯立 跂 , 莘老丞相 长子,贤而能文。 建中靖国 间,丞相追復, 斯立 以啟谢诸公云:‘晚岁离骚,旋招魂於异域;平生精爽,犹见梦於故人。’”
(2).离别的愁思。语本《楚辞·离骚》 汉 王逸 注:“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陈直径,以风諫君也。” 唐 岑参 《送赵侍御归上都》诗:“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宋 方岳 《齐天乐·和楚客赋芦》词:“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
(3).牢骚。《北史·儒林传论》:“ 孝籍 徒离骚其文,尚何救也。” 宋 苏辙 《次韵子瞻见寄》:“ 贾生 作传无封事, 屈平 忧世多离骚。”
(4).文体之一种。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体上》:“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 西汉 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 沉 宋 律诗。”
(5).泛指词赋、诗文。 清 杭世骏 《<东城杂记>序》:“斯诚离骚之博徒,艺苑之别子矣。”
(6).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夜坐弹离骚》:“一曲《离骚》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游国恩 《楚辞概论·楚辞的名称》:“﹝《离骚》﹞这个名词的解释,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离忧,也不是遭忧和别愁,更不是明扰,乃是 楚 国当时一种曲名。按《大招》云:‘ 楚 《劳商》只。’ 王逸 曰:‘曲名也。’按‘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古音‘劳’在‘宵’部,‘商’在‘阳’部,‘离’在‘歌’部,‘骚’在‘幽’部。‘宵’‘歌’、‘阳’‘幽’,并以旁纽通转,故‘劳’即‘离’,‘商’即‘骚’,然则‘劳商’与‘离骚’,原来是一物而异其名罢了。‘离骚’之为 楚 曲,犹后世‘齐驱’‘吴趋’之类。 王逸 不知‘劳商’即‘离骚’之转音,故以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鲜卑’与《招魂》的‘犀比’是一件东西一样。”
四诗
(1).即四家诗。 鲁 《诗》、 齐 《诗》、 韩 《诗》和 毛 《诗》的合称。 汉 代传《诗经》的有 鲁 人 申培 、 齐 人 辕固 、 燕 人 韩婴 ,称“鲁”、“齐”、“韩”三家诗,为今文诗学, 两汉 时皆立于学官, 魏 晋 以后逐渐衰亡。三家诗除存《韩诗外传》外,馀均亡佚。又有 鲁 人 毛亨 ,亦传《诗经》,称 毛 《诗》,为古文诗学,先在民间传授,盛行于 东汉 。 魏 晋 后通行的《诗经》就是 毛 《诗》。四家对诗义的说明、文字的解释,均有所不同,参阅 清 陈乔枞 《四家诗异文考》。参见“ 毛诗 ”、“ 三家诗 ”。
(2).《诗经》的四体:《风》、《大雅》、《小雅》、《颂》。 唐 许尧佐 《五经阁赋》:“ 虞 、 夏 、 商 、 周 之五典,《国》、《风》、《雅》、《颂》之四诗,既精微之与广博,莫不森罗而在兹。”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四诗既删,体裁益衍。” 清 钱谦益 《<增城集>序》:“令採风之使进而被之管絃,言之无罪,闻之足戒,岂不足以列四诗之目而称五諫之首也哉!”
(3).称《南》(《周南》、《召南》)、《豳》、《雅》、《颂》为“四诗”。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经义》:“《周南》、《召南》、《南》也,非《风》也。《豳》谓之《豳诗》,亦谓之《雅》,亦谓之《颂》,而非《风》也。《南》、《豳》、《雅》、《颂》为四诗,而列国之《风》附焉,此《诗》之本序也。”
占断
全部占有,占尽。 唐 吴融 《杏花》诗:“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 元 汤式 《一枝花·赠张韶舞善 * 》套曲:“消鬱闷,发清兴,占断梨园第一名,非誉非矜。” 瞿秋白 《荒漠里》:“说鼓书,唱滩簧,廉价的旧小说,冒牌的新小说……仍旧占断着群众的‘读者社会’。”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烟雨
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烟雨空ň。——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历山
古山名。相传 舜 耕 历山 。所在地点说法不一。《书·大禹谟》:“帝初于 歷山 ,往于田。”《史记·五帝本纪》:“ 舜 耕 歷山 ,渔 雷泽 ,陶 河 滨。”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在 河东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蒲州 河东县 雷首山 ,一名 中条山 ,亦名 歷山 ,亦名 首阳山 ,亦名 蒲山 ,亦名 襄山 ,亦名 甘枣山 ,亦名 猪山 ,亦名 狗头山 ,亦名 薄山 ,亦名 吴山 。此山西起 雷首山 ,东至 吴坂 ,凡十一名,随州县分之。 歷山 南有 舜井 。’又云:‘ 越州 餘姚县 有 歷山 舜井 , 濮州 雷泽县 有 歷山 舜井 ,二所又有 姚壚 ,云生 舜 处也。及 嬀州 歷山 舜井 ,皆云 舜 所耕处,未详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璇璣玉衡,以齐七政,万世巧艺之祖,无出 歷山 老农矣。”《老残游记》第二回:“又出南门,到 歷山 脚下,看看相传 大舜 昔日耕田的地方。”
湘累
亦作“ 湘累 ”。 1.指 屈原 。 元 张鸣善 《脱布衫过小梁州》曲:“悼后世追前辈,对五月五日,歌楚些弔 湘纍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沉江》:“那滚滚雪浪拍天,流不尽 湘纍 怨。”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 屈原 是赴 湘水 支流而溺死的,古人称之为 湘累 。”
(2).借指因罪被贬黜的人。 宋 苏轼 《次韵张舜民自御史出倅虢州留别》:“玉堂给札气如云,初起 湘纍 后佩银。” 王十朋 集注:“ 舜民 字 芸叟 , 元丰 辛酉为 环庆 帅属,明年责监 郴州 酒税。 郴 属 湖湘 ,故以 湘纍 称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