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送新茶李圣喻郎中原文 诗词名句

送新茶李圣喻郎中

作者:陈仲谔 朝代:宋代

送新茶李圣喻郎中原文

头纲别样建溪春,小璧苍龙浪得名。
细泻欲帘珠颗露,打成寒食杏花饧。
鹧斑碗面云萦字,兔褐瓯心雪作泓。
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

诗词问答

问:送新茶李圣喻郎中的作者是谁?答:陈仲谔
问:送新茶李圣喻郎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参考注释

头纲

(1).指惊蛰前或清明前制成的首批贡茶。 宋 苏轼 《七年九月自广陵召还汶公乞诗乃复用前韵》之一:“上人问我迟留意,待赐头纲八饼茶。” 查慎行 注:“ 熊蕃 《北苑茶録》:‘每岁分十餘纲,淮白茶,自惊蛰前兴役,浹日乃成,飞骑疾驰,不出仲春,已至京师,号为头纲。’《苕溪渔隐丛话》:‘北苑细色茶,五纲,凡四十三品,共七千餘饼。粗色茶,七纲,凡五品,共四万餘饼。 东坡 《题汶公诗卷》‘待赐头纲八饼茶’,即今粗色红綾袋饼八者是也。’”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龙井新茶,向以穀雨前为贵,今则於清明节前,采者入贡,为头纲。”

(2).泛指优质春茶。 清 黄遵宪 《番客篇》:“饮酪拣灌顶,烹茶试头纲。”

别样

与以前说出或考虑的有区别的或不同的

别样东西

建溪春

即建茶。 宋 梅尧臣 《吴正仲遗新茶》诗:“十片建溪春,乾云碾作尘。天王初受贡, 楚 客已烹新。” 宋 梅尧臣 《吕缙叔著作遗新茶》诗:“四 叶 及 王 游 ,共家 原坂岭 ,岁摘建溪春,争先取晴景。”

苍龙

(1)

(2) 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的合称

(3) 太岁星,古时以为凶神,今比喻极其凶恶的人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 * 《清平乐·六盘山》

得名

(1) 获得称号或名号

赵云因常打胜仗而得名“常胜将军”

(2) 出名;著名

以擅长油画而得名

珠颗

(1).颗状物的美称。 唐 白居易 《拣贡橘书情》诗:“珠颗形容随日长,琼浆气味得霜成。”此指橘子。 宋 晏殊 《破阵子》词:“金菊满丛珠颗细,海燕辞巢翅羽轻。”此指花蕊。 宋 苏轼 《菩萨蛮·夏景回文》词:“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此指汗珠。 宋 葛立方 《玉漏迟》词:“鱼颭荷衣,珠颗乱倾无数。”此指水珠。 宋 杨万里 《樱桃》诗:“摘来珠颗光如溼,走下金盘不待倾。”此指樱桃。

(2).借喻男婴。 唐 白居易 《谈氏外孙生三日喜是男偶吟成篇》:“玉芽珠颗小男儿,罗荐兰汤浴罢时。” 清 唐孙华 《吴符邺生子志喜》诗:“莫恨 谈 家生较晚,幸看珠颗浴兰汤。”

寒食

(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愤而隐于 绵山 。 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翽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花饧

花糖。用麦芽糖做的一种花式糖果。 宋 周密 《乾淳岁时记·岁晚节物》:“二十四日谓之交年,祀灶用花餳、米饵。”《宋史·礼志二二》:“赐内中酒果、风药、花餳,赴守岁夜筵。”

鹧斑

见“ 鷓鴣斑 ”。

兔褐

(1).兔毛布。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宣州 以兔毛为褐,亚于锦綺,復有染丝织者尤妙,故时人以为兔褐真不如假也。” 宋 陆游 《新裁短褐接客以代戎服或以为慢戏作》诗:“虽云裁兔褐,不拟坐渔扉。”

(2).黄黑色。以其色似褐兔,故名。 宋 黄庭坚 《煎茶赋》:“亦可以酌兔褐之甌,瀹鱼眼之鼎者也。” 宋 杨万里 《丁酉初春和张钦夫榕溪阁五言》:“愿携龙文璧,去瀹兔褐甌。”

不待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舌端

(1).舌尖,舌头。《韩诗外传》卷七:“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辞者,舌端之文,通己於人。”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即有时偶涉诗书,亦係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

(2).舌所以言,因引申为言词。《北齐书·卢文伟传》:“ 询祖 词情艷发,早著声名,负其才地,肆情矜骄,京华人士,莫不畏其舌端。” 唐 元稹 《和乐天赠樊著作》:“是时 游 夏 辈,不敢措舌端。”

诗文赏析


【原题】:
陈蹇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李圣俞郎中出手分似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黎廷瑞,朝代:宋代
    高树停归云,峭壁下落照。北风一万里,绝顶吹野烧。行行念高堂,履险心欲掉。茅茨者谁家,喧语杂老少。开门止我宿,四壁乱蓬藋。自言兵火余,零落仅余噍。世故莽难诘,濁酒寄一笑。月黑云冥冥,屋头闻虎啸。
  • 作者:陈造,朝代:宋代
    竞簉行轩亲色笑,教条初不作风霜。为公醉德仍醇酎,惠我温言亦报章。重见桐乡敬朱邑,不须畏叠诧庚桑。受廛定许休吾老,已戒诸雏计裹粮。
  • 作者:沈鍊,朝代:明代

    知君五凤客,亦复跨双凫。

    宋玉名高楚,郎官宿应吴。

    仁心琴里发,民事镜中苏。

    送别无须酒,阳春在路衢。

  • 作者:毕耀,朝代:唐代

    璇闺绣户斜光入,千金女儿倚门立。横波美目虽往来,
    罗袂遥遥不相及。闻道今年初避人,珊珊挂镜长随身。
    愿得侍儿为道意,后堂罗帐一相亲。

  • 作者:释正觉,朝代:宋代
    不问维摩经,看底甚麽经,大千卷出破尘情。水中盐味,色里胶青,机前有路妙难名。才形言像迢然去,又是泥团换眼睛。
  • 作者:张仲深,朝代:元代

    登高旷玄览,寓目销我愁。

    峰峦滴朝润,萧条气含秋。

    客边得佳节,虑静境亦幽。

    况乃岁稔登,遗禾弥道周。

    糟床注新酿,已免沽挈忧。

    幸此足斟酌,好景庶可酬。

    岂知故园月,今夕在兹楼。

    一笑欲忘言,岁月何悠悠。

  • 作者:萧衍,朝代:南北朝
    花色过桃杏。名称重金琼。名歌非下里。含笑作上声。
  • 作者:吴文英,朝代:宋代
    标签:离别爱情
    春风吴柳几番黄。欢事小蛮窗。梅花正结双头梦,被玉龙、吹散幽香。昨夜灯前歌黛,今朝陌上啼妆。最怜无侣伴雏莺。桃叶已春江。曲屏先暖鸳衾惯,夜寒深、都是思量。莫道蓝桥路远,行云只隔幽坊。
  • 作者:朱放,朝代:唐代
    昨辞天子棹归舟,家在桐庐忆旧丘。三月暖时花竞发,两溪分处水争流。近闻江老传乡语,遥见家山减旅愁。或在醉中逢夜雪,怀贤应向剡川游。
  • 作者:王之道,朝代:宋代
    恶客未尝知酒圣,高人何止擅文豪。三司自揣非吾事,敢觊徐州解佩刀。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