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黄居采芙蓉珍禽原文 诗词名句

黄居采芙蓉珍禽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黄居采芙蓉珍禽原文

院体虽传刻画工,却饶神韵拂秋风。

珍禽俯啄草虫意,良喻依稀挟弹同。

诗词问答

问:黄居采芙蓉珍禽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黄居采芙蓉珍禽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黄居采芙蓉珍禽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六

参考注释

院体

(1).书法流派之一。 唐 贞元 中翰林学士 吴通微 工行草,体近隶,院中胥徒仿效其书,大行于世,称为“院体”。 曾慥 《类说》卷十五引 宋 张洎 《贾氏谭录》:“中土士人扎翰,多为院体。 贞元 中,翰林学士 吴通微 尝工行草院体,近吏故胥,放其书,大行於世,遗法至今。”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圣教序》盛行於 宋 ,几於人有一册,至 明 时而更炽,当时反以院体目之。”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本汉》:“后人取法二 王 ,仅成院体,虽欲稍变,其与几何,岂能復追踪古人哉!”

(2).绘画流派之一。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宋》:“ 张武翼 名 谅 ,工道释人物,其蹟为画家格范,今世称院体者是也。”参见“ 院画 ”。

(3).歌妓之玉体。 元 张可久 《朝天子·筝手爱卿》曲:“丹山凤鸣,黄云雁影。笙歌罢帘幃静,纤纤香玉扣红冰,一曲《伊州令》。院体琼琼,秋水盈盈,不由人不爱卿。”

传刻

辗转刻印。 唐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 嶧山 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画工

画师;画匠

神韵

风度韵致,也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

敬弘神韵冲箭,识宇标峻。——《宗书·王敬弘传》

“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简笔与繁笔》

秋风

秋天的风

珍禽

珍贵罕见的鸟类

珍禽异兽

草虫

(1).即草螽。《诗·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毛 传:“草虫,常羊也。” 陆玑 疏:“小大长短如蝗也,奇音青色,好在茅草中。” 马瑞辰 通释:“今以目验,盖即 顺天 及 济南 人所称聒聒者,《诗》以‘喓喓’言之,亦取其善鸣也。”参见“ 草螽 ”。

(2).泛指草木间的昆虫。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草虫鸣何悲,孤鴈独南翔。” 南朝 宋 鲍照 《采桑》诗:“乳燕逐草虫,巢蜂拾花蕚。” 唐 李频 《送刘山人归洞庭》诗:“秋尽草虫急,夜深山雨重。”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之三:“ 莫干 好,夜景最深沉。凴栏默想透山海,静寂时有草虫鸣。心境平更平。”

依稀

含糊不清地,不明确地

依稀掩映。——清· 林觉民《与妻书》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山阳别一曲,潇落有精庐。

    已占盘中趣,兼饶池上居。

    画张四邻看,诗就五言书。

    屈宋宁须较,衙官岂屑予。

  • 作者:敦煌人作品,朝代:唐代

    雪岭干青汉,云楼架碧空。

    重开千佛刹,旁出四天宫。

    瑞鸟含珠影,灵花吐蕙丛。

    洗心游胜境,从此去尘蒙。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盘谷依太行,云林寺每藏。

    言旋自东竺,津逮是嵩阳。

    双树净无我,三乘乐且常。

    松门跋予马,衣袂尚馀香。

  • 作者:梅尧臣,朝代:宋代
    客语南方鸩,啄蛇掀巨石。遂令山中人,多窃禹步迹。谁云不可转,乌啄犹能掷。
  • 作者:王禹偁,朝代:宋代
    忽忆今春暮,宫花照苑墙。琼林侍游宴,金口独褒扬。立向勾陈内,宣来帝座傍。丁宁问年纪,委曲叙行藏。屏息闻天语,酡颜醉御觞。近臣多健羡,睿眷岂寻常。盛事谁能及,非才自不遑。厚恩难负荷,薄命果譸张。得罪縻山郡,携家出帝乡。何时重到此,驻马泪浪浪。
  • 作者:曾丰,朝代:宋代
    共阅文场幸小休,燕斋还我旧天游。青灯影里消除夜, * 杯中渐送秋。此念在家身在客,吾行非去坐非留。诸公往往离怀恶,曾悟乘流过坎不。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晓凉午热蒸为雨,傍曙达昏绵作霖。

    甫曰斯时释较量,频看秋宇正阴沉。

    咄哉自咎言之早,望矣其晴祝不禁。

    入夜西南云渐薄,明当快霁始纾心。

  • 作者:释普济,朝代:宋代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难描邈,绝知音。惊堂不是闲相识,赞不欣兮骂不嗔。
  • 作者:李涉,朝代:唐代
    失意因休便买山,白云深处寄柴关。若逢城邑人相问,报道花时也不闲。
  • 作者:周弼,朝代:宋代
    归心同一路,况复在新年。梦着登山屐,闲随渡水船。宿蒿迷旧陇,春葑起闲田。醉卧天池上,知君在我先。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