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留题原文
龙穴潜幽通海潮,璇宫突兀插云霄。三千世界诸天近,百二山河故国遥。
寥落偏城连谷口,荒凉古寺倚山腰。
溪南可款门修竹,何况丁宁已见招。
诗词问答
问:南山留题的作者是谁?答:吕元锡
问:南山留题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吕元锡南山留题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龙穴
(1).传说中龙所居住的洞穴。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变宫调一》:“龙穴非难附,鸞巢欲可窥。” 倪璠 注:“龙居穴中,故以龙穴为言。”喻指瀑布注入的深潭。 宋 曾巩 《瀑布泉》诗:“飞泉一支天上来,寒影沉沉泻龙穴。”
(2).洞穴名。《文选·左思<吴都赋>》:“其方陬譎诡,则有龙 * 蒸,云雨所储。” 刘逵 注:“ 湘 东 新平县 有龙穴,穴中黑土,天旱,人人便共以水沾穴,则暴雨应之。常以此请雨也。”
(3).小洲名。在今 广东省 东莞市 虎门 海口外。 清 林则徐 《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森森寒芒动星斗,光射 龙穴 龙为愁。”注:“ 龙穴 ,指 龙穴洲 。”
(4).旧时堪舆家谓山的气脉所结处。宜作墓穴。 清 蒋平阶 《秘传水龙经》卷三:“横宫龙穴生荣显,借合穿龙主发财。”
通海
(1).与海外交往。 唐 张籍 《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诗:“通海便应将国信,到家犹自著朝衣。” 郑观应 《致考察南洋商务张弼士侍郎书》:“通海以来,渐知效法泰西,开学堂、设公司、振商务、兴实业、重工艺。”
(2).与海洋通连。《元史·食货志一》:“又开 胶 莱 河道通海,劳费不貲,卒无成效。” 清 魏源 《<江南水利全书>叙》:“海口筑坝,以防浑潮倒灌之患,可灌田而不可通海,岂非地势使然哉!”
(3).特指 清 初与据守海上的抗 清 将领 郑成功 等往来。《清史稿·圣祖纪一》:“御史 田六善 言奸民告訐,於南人不曰‘通海’,则曰‘逆书’。” 鲁迅 《<二心集>序言》:“ 宋 末有所谓‘通虏’, 清 初又有所谓‘通海’,向来就用了这类的口实,害过许多人们的。”
璇宫
亦作“璿宫”。1.玉饰的宫殿。多指王宫。 晋 王嘉 《拾遗记·少昊》:“ 少昊 以金德王,母曰 皇娥 ,处璇宫而夜织。” 唐 王勃 《采莲赋》:“金室丽妃,璿宫佚女。”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凝龙图於黼座,握凤历於璇宫。”
(2).传说中仙人的居所。 清 曹寅 《小游仙》诗之十:“ 上清 那用銓《真誥》,恰少璇宫琢玉人。”
突兀
(1) 突然变化的
平原过去了,面前山峦世界突兀而起
(2) 高耸的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突兀而已。——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苍然突兀。——明· 顾炎武《复庵记》
突兀的山石
(3) 突然
事情来得这么突兀,使她不知所措
(4) 出乎意料
云霄
(1) 云块飘浮的高空
三三两两的鸣鸟冲向云霄
哭声直上干云霄。——唐· 杜甫《兵车行》
上干云霄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旧时比喻极高的地位
三千世界
(1).“ 三千大千世界 ”的省称。 南朝 陈 徐陵 《孝义寺碑》:“方使三千世界,百亿须弥,同望飞轮,共禀玄德。”《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长老曰:‘老僧今年胆大,黄龙山下扎寨;袖中颺起金鎚,打破三千世界。’”详“ 三千大千世界 ”。
(2).泛指宇宙。 唐 刘禹锡 《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诗:“二入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详“ 三千大千世界 ”。
诸天
(1).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佛经言欲界有六天, * 之四禅有十八天,无 * 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总称之曰诸天。《长阿含经》卷一:“佛告比丘, 毗婆尸菩萨 生时,诸天在上於虚空中,手执白盖宝扇,以障寒暑风雨尘土。” 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序:“且三界迴沉,诸天倏瞬。”《敦煌变文汇录·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文》:“人民欢喜皆称嘆,诸天爱护讚精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法堂里摆列着诸天圣像。”《西游记》第十七回:“诸天遂来洞口报知。”
(2).指神界的众神位。后泛指天界;天空。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修行七十万日,然后得至诸天,或 玉京 、 蓬莱 、 崑閬 、 姑射 。” 清 林则徐 《即目》诗:“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
百二山河
喻山河险固之地。 唐 卢宗回 《登长安慈恩寺塔》诗:“九重宫闕参差见,百二山河表里观。” 元 马致远 《蟾宫曲·叹世》曲:“ 咸阳 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三千世界都成幻,百二山河尽属空。” 宁调元 《清明忆亡友姚宏业》诗:“百二山河同败絮,两三亲友各飘萍。”参见“ 百二 ”。
故国
(1) 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
(2) 祖国,本国
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
(3) 故乡,家乡
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诗》
(4) 旧都。南宋时指汴京
(5) 指旧地;古战场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寥落
稀疏;稀少;冷落
疏星寥落
谷口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韬·分险》:“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维 《归辋川作》诗:“谷口疎鐘动,渔樵稍欲稀。” 清 黄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诗:“此间看山復看枫,谷口敞与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陕西 礼泉 东北。 西汉 于此置 谷口县 , 东汉 废。因位于 九嵕山 东、 仲山 西,当 泾水 出山之处,故谓之 谷口 。古时相传为 黄帝 升仙的地方。也称 寒门 。《汉书·郊祀志上》:“其后 黄帝 接万灵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谓 寒门 者, 谷口 也。”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 黄帝 升仙之处也。”又注:“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凉,故谓此谷为 寒门 也。”
(3).古地名。在今 陕西 淳化 西北。 秦 时于此置 云阳县 。《战国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国,北有 甘泉 、 谷口 。’” 鲍彪 注:“在 云阳 。” 西汉 末年,高士 郑朴 (字 子真 )曾隐居于此。 汉 扬雄 《法言·问神》:“ 谷口 郑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师。” 唐 李白 《赠韦秘书子春》诗:“ 谷口 郑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录》:“ 谷口 在 云阳县 西四十里, 郑子真 隐於此。”后借指隐者所居之处。 元 杨奂 《得邳大用书复寄》诗:“ 谷口 知何似,他年愿卜隣。” 清 钱谦益 《高邮道中简顾所建》诗:“负耒我今归 谷口 ,惊弓君莫问壶头。”
荒凉
荒芜冷落。形容旷野无人的景况
一个荒凉的村庄
山腰
山脚和山顶之间大约一半的地方。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横洞口而欹卧,顿山腰而半折。” 唐 白居易 《残暑招客》诗:“云截山腰断,风驱雨脚迴。”《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一句话未完,只听得山腰里吱的一声骲头响箭,一直射在半空里去。” 闻一多 《初夏一夜的印象》诗:“贴在山腰下佝偻得可怕的老柏,拿着黑疲的拳头硬和太空挑衅。”
款门
(1).敲门。《晏子春秋·杂上十二》:“ 景公 饮酒,夜移于 晏子 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一日,有道人状貌甚伟,款门求见。” 清 戴名世 《游吼山记》:“维舟登岸,寻之,得一尼庵。款门入,盖皆石壁环焉。”
(2).犹款塞。 明 唐顺之 《南征歌》:“军书插羽速星奔, 邛 僰 夷王尽款门。”
修竹
细长的竹子
茂林修竹
何况
(1) 不消说
一项改革都会经过不少曲折,更何况一场革命
(2) 更加
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力气,何况学习另一种语言呢
(3) 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用法基本上同“况且”
何况供百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你去接他一下,这儿不好找,何况他又是第一次来
丁宁
叮咛,反复地嘱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