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洪二首原文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轻舟弄水买一笑,醉中荡桨肩相摩。
不学长安闾里侠,貂裘夜走胭脂坡。
独将诗句拟鲍谢,涉江共采秋江荷。
不知诗中道何语,但觉两颊生微涡。
我时羽服黄楼上,坐见纤女初斜河。
归来笛声满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罗。
奈何舍我入尘土,扰扰毛群欺卧驼。
不念空斋老病叟,退食谁与同委蛇。
时来洪上看遗迹,忍见屐齿青苔窠。
诗成不觉双泪下,悲吟相对惟羊何。
欲遣佳人寄锦字,夜寒手冷无人呵。
诗词问答
问:百步洪二首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问:百步洪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轼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轼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佳人
(1) 貌美的女子
(2) 美好的人,指怀念的人或理想中的人
(3) 有才干的人
秋波
(1).秋天的水波。 唐 李白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秋波落 泗水 ,海色明 徂徠 。” 唐 温庭筠 《苏武庙》诗:“ 茂陵 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宋 辛弃疾 《菩萨蛮》词:“不似远山横,秋波相共明。”
(2).比喻美女的眼睛目光,形容其清澈明亮。 南唐 李煜 《菩萨蛮》词:“眼色暗相鉤,秋波横欲流。” 宋 苏轼 《百步洪》诗:“佳人未肯回秋波, 幼舆 欲语防飞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娘子和丫鬟舱中坐定了,娘子把秋波频转,瞧着 许宣 。” 叶圣陶 《倪焕之》十:“女郎的步子该怎样把两腿交互着走咯,拈着手帕的那只手该怎样搭在腰间咯,眼光该怎样传送秋波咯……他们都一丝不苟地陈说着,监督着。”
(3).喻指蕴含着的深情。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要说的是直到现在,由事实证明,我才明白了去年京派的奚落海派,原来根柢上并不是奚落,倒是路远迢迢的送来的秋波。”
飞梭
飞速运动的梭子。 宋 苏轼 《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 幼舆 欲语防飞梭。” 明 刘基 《节妇吟》:“人间日月如飞梭,地下相从应始多。”
轻舟
狭长的,两舷弯曲、首尾尖削的小船,通常用轻质材料(如树皮、兽皮、帆布、轻质木料、轻金属)制成
一叶轻舟
弄水
(1).在水上作竞技表演。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闲人》:“旧有百业皆通者,如 纽元子 ,学像生叫声……弄水使拳。”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市井弄水憎儿、留住等凡百餘人,皆手持十幅彩旗,沿浪争雄,直至海门迎潮。”
(2).游泳。《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赵正 是 平江府 人,会弄水,打一跳,跳在溪水里。”
相摩
亦作“ 相靡 ”。亦作“ 相磨 ”。1.互相摩擦。《庄子·马蹄》:“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 成玄英 疏:“靡,摩也。”《文选·宋玉<高唐赋>》:“砾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 李善 注:“相摩,言水急石流,自相摩礪,声动彻天。” 明 张居正 《答列卿毛介川书》:“今之士大夫,冠缨相摩,踵足相接,一时号为交游者,盖不少矣。”
(2).互相切磋。 宋 苏轼 《张作诗送砚反剑乃和其诗卒以剑归之》:“作诗反剑亦何谓,知君欲以诗相磨。”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一节:“夫羣治之进,非一人所能为也,相摩而迁善,相引而弥长。”
学长
对同学的尊敬称呼
闾里
乡里
听闾里以版图。——《周礼·小宰》
虽在闾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后汉书·岑晊传》
貂裘
用貂的毛皮制做的衣服
胭脂
由胭脂虫雌虫的干燥身体组成的一种红色染料;一种化妆用的红色颜料,也用来画国画
胭脂膏子
诗句
诗的句子。亦泛指诗。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 侯生 来慰我,诗句读惊魂。” 元 萨都剌 《登北固山无传上人小楼》诗:“百年诗句里, 三国 酒杯间。” 郭小川 《把家乡建成天堂》诗:“我的诗句是战鼓。要永远永远催动你们前进。”
鲍谢
(1). 南朝 诗人 鲍照 和 谢朓 的并称。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五:“赋诗何必多,往往凌 鲍 谢 。”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南史》谓 鲍照 、 谢元暉 为 鲍 谢 。” 清 周亮工 《何省斋太史诗序》:“ 苏 李 属和之篇, 鲍 谢 酣吟之响,若喷薄出之,而大珠小珠相错落也。”
(2). 南朝 诗人 鲍照 和 谢灵运 的并称。 宋 黄庭坚 《寄陈适用》诗:“寄我五字诗,句法窥 鲍 谢 。” 史容 注:“ 明远 、 灵运 。”
(3). 唐 人 鲍防 和 谢良弼 的并称。 鲍防 为 德宗 时礼部侍郎,工诗,讥切当世,与中书舍人 谢良弼 友善,人称 鲍 谢 。参阅《唐诗纪事》四七。
涉江
《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篇中记叙了作者渡过江、湘南下的放逐路程,并表达了至死不回的坚贞信念和决不与楚国黑暗势力妥协的决心。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中道
(1) 半路;中途
中道而返
中道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若中道而归。——《后汉书·列女传》
(2) 中庸之道
(3) 指一种特定的德操和哲理,据认为,人持有它就可以不至于趋向自满和自苦的两个极端而从速彻悟
微涡
指浅小的酒窝。 宋 苏轼 《百步洪》诗之二:“不知诗中道何语,但觉两颊生微涡。”
羽服
仙人或道士的衣服。《黄庭内景经·隐影》:“羽服一整八风驱,控驾三素乘晨霞。” 梁丘子 注:“上清宝文仙人有五色羽衣。”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飡嘉食而却老,振羽服於清都。” 唐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诗:“萧萧白髮出宫门,羽服星冠道意存。”《宣和遗事》前集:“神霄宫殿五云间,羽服黄冠缀晓班。”
黄楼
楼名。故址在今 江苏省 徐州市 。据 宋 苏辙 《黄楼赋》载: 熙宁 十年秋七月乙丑, 黄河 决口,水及 彭城 下。 苏轼 适为 彭城 守。水未至, 苏轼 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及水至城下, 苏 又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至而民不溃。水退又请增筑 徐 城,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在城的东门筑大楼,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 徐 人相劝成之。后 苏辙 、 秦观 等都曾登 黄楼 ,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作 黄楼 之赋。后以“黄楼”为登览山水,赋诗作文,以颂功德的典实。 宋 晁冲之 《再至徐州示诸弟》诗:“南寻 白门 傍山麓,西望 黄楼 行水滨。还家作诗示羣从,早晚一游携二 陈 。” 明 李东阳 《长至祀陵纪行》诗:“ 黄楼 作赋思携客, 紫塞 论兵念守夷。” 清 钱谦益 《徐州杂题》诗之一:“何復诗成无一事,羽衣吹笛坐 黄楼 。”
坐见
犹言眼看着,徒然看着。 隋 卢思道 《听鸣蝉篇》诗:“一夕復一朝,坐见凉秋月。” 唐 陈子昂 《登泽州城北楼宴》诗:“復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坐见 秦 兵垒,遥闻 赵 将雄。”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五:“坐见 幽州 骑,长驱 河 洛 昏。”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山谷
两山之间狭窄低凹的地方
不论在河滩、平原、丘陵、山谷或高山都能生长。——《杨树》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金叵罗
金制酒器。《北齐书·祖珽传》:“ 神武 宴寮属,于坐失金叵罗, 竇泰 令饮酒者皆脱帽,于 珽 髻上得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一》:“ 东坡 诗:‘归来笛声满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罗。’按《北史》, 祖珽 盗 神武 金叵罗,盖酒器也。” 清 黄遵宪 《元武湖歌》:“酒波光溢金叵罗,银鱸锦鸭甘芳多。” 陈世宜 《醉歌》:“手捧金叵罗,拾级趋山阿。”一说指饮酒用的金质吸管。《文学遗产》1982年第1期:“我认为,金叵罗应是饮酒用的金质吸管。 东晋 、 十六国 时期是有用吸管饮酒的习惯的……至今 藏 族同胞饮酒仍普遍使用吸管。因此,金叵罗应是这种形状的酒器。只有这种较细的管状物, 祖珽 才能把它像簪子一样插在髻上。”
奈何
(1) 怎么办
无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礼
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且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奈何饮于酒肆。——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惩治;对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尘土
细小的土灰
扰扰
形容纷乱的样子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毛群
指兽类。 汉 班固 《西都赋》:“毛羣内闐,飞羽上覆,接翼侧足,集禁林而屯聚。”《文选·左思<蜀都赋>》:“毛羣陆离,羽族纷泊。” 刘逵 注:“毛羣,兽也。” 唐 黄滔 《魏侍中谏猎赋》:“所以摛此章句,依於典坟,希一览而恩覃羽族,冀再观而惠及毛羣。” 宋 苏轼 《百步洪》诗之二:“奈何捨我入尘土,扰扰毛羣欺卧驼。”
老病
(1).年老多病。《汉书·韦贤传》:“时 贤 七十餘,为相五岁, 地节 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罢归。”《后汉书·应劭传》:“故 胶西 相 董仲舒 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 张汤 亲至陋巷,问其得失。” 唐 杜甫 《旅夜书怀》诗:“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2).旧病。曾经患过而未根治的病。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 陈先生 因拳术医好了老病,所以赞不绝口。”
退食
(1).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郑玄 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於公,谓正直顺於事也。” 朱熹 集传:“退食,退朝而食於家也。自公,从公门而出也。”后因以指官吏节俭奉公。 南朝 梁 任昉 《梁武帝断华侈令》:“若能人务退食,竞存约己,移风易俗,庶期月有成。”
(2).退朝就食于家或公馀休息。《北史·高允传》:“﹝ 司马消难 ﹞因退食暇,寻 季式 ,酣歌留宿。”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予以諫议大夫奉朝请,每退食,观 唐 人洎本朝名辈撰著以补史遗者,因纂所闻见继之。” 清 孙枝蔚 《题王金铉明府琴趣轩》诗之二:“簿书亦云劳,退食有好怀。”
(3).归隐;退休。《后汉书·杨秉传》:“﹝ 杨秉 、 韦著 ﹞俱徵不至,诚违侧席之望,然逶迤退食,足抑苟进之风。” 唐 方干 《与桐庐郑明府》诗:“莫道耕田全种秫,兼闻退食亦逢星。” 金 刘迎 《题刘德文戏彩堂》诗:“先生遣决谈笑间,退食归来奉慈母。”
(4).食量减退;不进食。 王西彦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的牛》:“那个乌花小猪又退食啦,昨晚还是好好的,刚才我去喂麦粥,只把鼻子往槽里搅两下,就不吃啦。”
(5).见“ 退鱼 ”。
与同
(1).与之相同。《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郑玄 笺:“ 卫 之诸臣行如是,不与诸伯之臣同。”《淮南子·泰族训》:“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
(2).犹同。谓与人一齐。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四折:“寡人带酒,与同二人欲要起身,被店主人家扯住。”《水浒传》第六七回:“却説 关胜 与同 宣赞 、 郝思文 ,引领五千军马接来,相近 凌州 。”
委蛇
见“逶迤”
遗迹
前人留下的痕迹
瞻顾遗迹。——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屐齿
(1).屐底的齿。《晋书·王述传》:“鸡子圆转不止,便下牀以屐齿踏之,又不得。” 唐 独孤及 《山中春思》诗:“花落没屐齿,风动羣不香。” 宋 司马光 《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之二:“缘苔躡蔓知多少,千里归来屐齿苍。” 清 赵翼 《哭王述庵侍郎》诗:“ 蒲褐山房 緑树阴,中有两人屐齿迹。”
(2).指足迹;游踪。 宋 张孝祥 《水龙吟·过浯溪》词:“漫郎宅里,中兴碑下,应留屐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国初 常熟 多画师。有 黄鼎 者,足跡半天下……故所作多离奇俶诡,为古人屐齿所不到。”
(3).指履声,脚步声。 明 王世贞 《曾太学携酒见访作》诗:“花宫寂无事,屐齿破高眠。” 清 吴伟业 《九峰草堂歌》:“屐齿俄闻到 茂先 ,一坐倾靡再张饮。”
青苔
阴湿地方生长的绿色苔藓
不觉
(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悲吟
(1).哀叹。 汉 张衡 《南都赋》:“寡妇悲吟,鵾鸡哀鸣。”《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2).悲歌。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暨其清激悲吟,杂以怨慕,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唐 白居易 《咏怀》:“长笑 灵均 不知命, 江 篱丛畔苦悲吟。”
相对
(1) 面对面;相向
大与小相对
(2) 非绝对的(跟“绝对”相对)
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3) 比较来说
相对不错
锦字
(1).指锦字书。 唐 李频 《古意》诗:“虽非 竇滔 妇,锦字已成章。” 宋 范成大 《道中》诗:“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词:“塞鸿去矣,锦字何时寄。”参见“ 锦字书 ”。
(2).喻华美的文辞。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霜臺有暇,文律动於京师;绣服无私,锦字飞於天下。” 明 何景明 《怀高铁溪先生》诗之二:“新诗裁锦字,丽赋掷金声。”
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精彩推荐:
-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 * 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 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通“又)”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 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娣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惠德。 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罬;薋葹妒其臭,茝兰竟被芟鉏!花原自怯,岂奈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疚。故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