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中原民谣迎送亭原文 诗词名句

中原民谣迎送亭

作者:周麟之 朝代:宋代

中原民谣迎送亭原文

迎送亭,亭边柳色何青青。
树头风和鹊声喜,朱甍碧瓦烟光凝。
路人矫首城南北,牓字新题照阡陌。
金牌天使走马来,蕃官出饯迎客。
车头老人扶轭行,自言身是宋遗氓。
斯亭岂为迎送设,殆欲迎宋非虚名。
南人侧耳惊相顾,引语端能卜天数。
说与征夫且缓驱,往来怕见征尘污。
莫折亭前百年柳,曾经宋德栽培久。
只期南望翠华归,再拜马前称万寿。

诗词问答

问:中原民谣迎送亭的作者是谁?答:周麟之
问:中原民谣迎送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周麟之的名句有哪些?答:周麟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迎送

迎来送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一路迎送荣耀,自不必説。” 郁达夫 《超山的梅花》:“两旁已经有一处一处的梅林在迎送了。”亦泛指交际应酬。 唐 郑谷 《题慈恩寺默公院》诗:“春来老病厌迎送,翦却牡丹栽野松。”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观今之郡长,鲜克尽心,有尚迎送之劳,有贪燕射之逸。”

柳色

(1).柳叶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 南朝 梁 何逊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餘。”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涛声夜入 伍员 庙,柳色春藏 苏小 家。” 前蜀 韦庄 《河传》词:“何处。烟雨。 隋 堤春暮,柳色葱蘢。” 宋 黄庭坚 《呻吟斋睡起》诗:“兰牙依客土,柳色过邻墙。”

(2).指绿色。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词:“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

青青

(1) 茂盛的样子

青青园中葵。——《乐府诗集·长歌行》

郁郁青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尽荠麦青青。——宋· 姜夔《扬州慢》

(2) 墨绿色

云青青兮欲雨。——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客舍青青柳叶新。——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树头

树干以上的部分。 唐 韩偓 《残春旅舍》诗:“树头蜂抱花鬚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宋 梅尧臣 《和公仪龙图小桃花》:“三分春色一分休,始见桃花着树头。” 宋 杨万里 《病中感秋》诗:“病中一别祇三秋,况见西风在树头。”

和鹊

古代名医 和 与 扁鹊 的并称。 汉 班固 《答宾戏》:“ 和 鹊 发精於鍼石。”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抱痼疾而言精 和 鹊 之技,屡奔北而称究 孙 吴 之筭,人不信者,以无效也。”《南史·徐文伯传论》:“ 徐氏 妙理通灵,盖非常所至,虽古之 和 鹊 ,何以加兹。”参见“ 和扁 ”。

医和 与 扁鹊 的并称。《汉书·叙传上》:“ 龢 鹊 发精於鍼石, 研 桑 心计於无垠。” 颜师古 注:“ 和 , 秦 医和 也。 鹊 , 扁鹊 也。”

朱甍碧瓦

红色屋脊,青绿色的琉璃瓦。借指华丽的建筑。 清 洪昇 《长生殿·疑谶》:“可知他朱甍碧瓦总是血膏涂。”

烟光

亦作“烟光”。1.云霭雾气。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霜涵霽色冷。” 宋 黄庭坚 《题宗室大年画》诗之一:“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 金 元好问 《九月晦日玉村道中》诗:“烟光藏落景,山骨露清秋。” 清 于养志 《不寐》诗:“小苑烟光薄,疏帘月影清。”

(2).指春天的风光。 唐 黄滔 《祭崔补阙》:“ 闽 中二月,烟光秀絶。”

路人

(1) 行人,过路人

(2) 路遇的陌生人,比喻不相干的人

视若路人

矫首

(1).昂首;抬头。 唐 杜甫 《又上后园山脚》诗:“穷秋立 日观 ,矫首望八荒。” 金 元好问 《出京》诗:“矫首孤云飞,西南路何永。” 清 金农 《寄丁敬》诗:“何年共幽览,矫首海鸥群。”

(2).昂昂然自得貌。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至於駑蹇矫首於琱輦,駥驥委牧乎林坰,彼已尸禄,邦国殄瘁。” 宋 范仲淹 《祭蔡侍郎文》:“初矫首於王庭,冠天下之英雄。”《明史·李植江东之等传赞》:“ 李植 、 江东之 诸人,风节自许,矫首抗俗,意气横厉,抵排羣枉。”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新题

诗文的新题目。 唐 李商隐 《细雨成咏献尚书河东公》:“府公能入咏,聊且续新题。” 宋 范成大 《送郭明复寺丞守蜀州》诗:“潭潭相业堂,新题我所刊。”

阡陌

(1) 田界

田连阡陌

(2) 田间小路

阡陌交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田野,垄亩

援旗誓众,奋于阡陌之上。——晋· 陆机《豪士赋》序

(4) 比喻途径、门路

(5) 草野民间

倔起阡陌之中。——汉· 贾谊《过秦论上》

金牌

指体育比赛中冠军所获得的奖牌

天使

指天神的使者。西方文学艺术中,天使的形像多为带翅膀的少女或小孩。现在常用来比喻天真可爱的人(多指女子或小孩)

走马

(1) 骑着马跑

平原走马

(2) 善跑的马

团长有一匹棕色马,是匹好走马

出饯

饯行。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思对上灵之心,以惠庶萌之愿,加以二王于迈,出饯戒告,有詔掌故。爰命司歷,献洛饮之礼,具上巳之仪。” 唐 张说 《送工部尚书弟赴定州诗序》:“供帐临岐,假丝竹以留宴;倾城出饯,会文章以宠行。”《宋史·陈师锡传》:“ 軾 得罪,捕诣臺狱,亲朋多畏避不相见, 师锡 独出饯之,又安辑其家。”

迎客

(1).迎接客人。《礼记·曲礼上》:“客至於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 唐 岑参 《汉川山行呈成少尹》诗:“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2).犹言迎击敌人。《孙子·行军》:“欲战者,无附於水而迎客。” 杜牧 注:“言我欲用战,不可近水迎敌。”

车头

(1).火车的机车。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车头仍是‘嘭嘭嘭’的吐着气,像是一匹乱踏着脚、立即要飞跃起来的战马。”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八章:“找 彭亮 来吧,他懂得车头上的窍门。”

(2).管理制造车辆工匠的头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京师营造》:“城外一花园,壮丽敞豁,侔于勋戚。管园苍头,及司洒扫者至数十人。问之乃车头 洪仁 别业也,本推輓长夫,不十年即至此。”

老人

(1) 上年纪的或较老的人

(2) 上了年纪的父母或祖父母

遗氓

亦作“ 遗甿 ”。1.指前朝之民。《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 周南 悲昔老,留滞感遗氓。” 李善 注:“《汉书》曰:天子始建 汉 家之封,而 太史公 留滞 周南 ,不得与从事。”

(2).指劫后残馀的人民。《宋书·武帝纪中》:“ 永嘉 不竞,四夷擅华,五都幅裂,山陵幽辱,祖宗怀没世之愤,遗氓有匪风之思。” 唐 杜甫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此行收遗甿,风俗方再造。”《新唐书·王及善传》:“ 隋氏 失御,豪俊共救其乱,宜抚纳遗甿而保全之,观时变,待真主。”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遗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

(3).遗裔;后人。 唐 沉佺期 《度安海入龙编》诗:“ 尉佗 曾驭国, 翁仲 久游泉。邑屋遗甿在,鱼盐旧产传。”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岂可使 稷下 遗氓,顿隔陪封之礼; 淹中 故老,独奏告成之仪。”

虚名

空虚的名称,不符实际的声誉

不求虚名

南人

(1).南方人。《论语·子路》:“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南人,南国之人。” 唐 刘禹锡 《竹枝》词之一:“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 孛罗 等﹞欲使跪, 天祥 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礼,可赘跪乎?’”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广赓虞之死》:“ 侍郎 性爽朗,少随 文端公 居 两江 久,习染南人风度。”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据我所见,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

(2). 金 代对 汉 人的称呼。《金史·舆服志下》:“初, 女直 人不得改为 汉 姓及学南人装束。”

(3). 元 代对 南宋 人的称呼。《元史·选举志一》:“ 蒙古 、色目人作一榜, 汉 人、南人作一榜。”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谨》:“台省要官皆北人为之, 汉 人、南人万中无一二,其得为者不过州县卑秩,盖亦仅有而絶无者也。”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至于 元 ,则人民截然分为四等,一 蒙古 人,二色目人,三 汉 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为他是最后投降的一伙。”

侧耳

认真倾听的样子

侧耳而听

相顾

(1).相视;互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乃称 史迁 著书,諮 东方朔 ,於是 桓谭 之徒,相顾嗤笑。”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而相顾不发,中外失望。”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孝感之战》:“嗣闻为余,皆相顾欷歔曰:‘此老尚无恙耶!此吾儕命蹇故也。’”

(2).互相照顾;互相照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平时酒杯往来,如兄若弟;一遇虱大的事,才有些利害相关,便尔我不相顾了。”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二僕携书随行缓,相隔一里不相顾。”《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流贼横行久,獷而众,不可轻敌。吾观其阵大,首尾不相顾。”

引语

(1) 适于引用的著名的、杰出的或流行的段落

引语集锦

(2) 语录,自权威方面的一段话作为引言或根据者

用那段引语…作出发点

天数

指由上天给安排的命运

征夫

(1) 行人

问征夫以前路。——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出征的兵将

将军白发征夫泪。——宋· 范仲淹《渔家傲》

往来

(1) 去和来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来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交往;过从

老死不相往来。——《史记·货殖列传》

诚欲往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交往的人

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

征尘

远行中身上沾染上的尘土

满是征尘的衣襟

莫折

复姓。 北魏 有 莫折天生 。《通志·氏族五》:“ 莫折氏 ,本 西羌 ,世居 渭州 襄武县 。”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曾经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情况是以前某段时间存在或发生过的,动词后面往往有助词“过”

我曾经做过小学教师

我曾经到过北京

栽培

(1) 种植并培育

栽培果木

(2) 培养、造就

栽培英才

(3) 旧时官场中比喻赏识、提拔

翠华

(1).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建翠华之旗,树灵鼉之鼓。” 李善 注:“翠华,以翠羽为葆也。” 南朝 梁 沉约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虹旌迢递,翠华葳蕤。”

(2).为御车或帝王的代称。 唐 陈鸿 《长恨歌传》:“ 潼关 不守,翠华南幸。” 宋 陆游 《晓叹》诗:“翠华东廵五十年,赤县神州满戎狄。” 清 陈维崧 《游顾龙山》诗:“闻説当年翠华廵,朱旗暗卷残碑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想翠华,守枯 煤山 几枝花。”

再拜

(1) 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

谨使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墨子起,再拜。——《墨子·公输》

再拜大将军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再拜。——《史记·魏公子列传》

(2) 赵王再拜曰。

马前

(1).马的前面。《礼记·曲礼上》:“僕执策立於马前。”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2).戏曲术语。同“ 马后 ”相对。旧指演员通过减少唱词、念白和加快演唱速度以压缩演出时间。 汪曾祺 《云致秋行状》:“他好说话,后台嘱咐‘马前’,他就可以掐掉几句;‘马后’,他能在台上多绷一会。”

万寿

(1).长寿。祝福之词。《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晋 潘岳 《闲居赋》:“称万寿以献觴,咸一惧而一喜。” 唐 李翱 《祭杨仆射文》:“宜哉万寿,吉庆靡他。” 宋 孔平仲 《孔氏杂说》卷二四:“上父母寿,可称‘万寿’。”参见“ 万寿无疆 ”。

(2).封建时代指皇帝、皇太后的生日。《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八年十月十日》:“太后万寿,黎明诣 万寿宫 行庆贺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第三天接着又是 中国 皇帝的万寿。”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宏惟我 天囯 振兴文治,廑念武功,自癸好开科,以 天王 万寿时举行,旋移於幼主万寿时,以每年十月初一日宏开天试。”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于石,朝代:宋代
    我学三十年,巧不能胜拙。汝年今弱冠,慎勿虚岁月。何必千里师,而后可受业。何必万卷书,而后称博洽。读书贵有用,岂徒资笔舌。立身一弗谨,万事皆瓦裂。蔬肉同一饱,自可甘薇蕨。布帛同一暖,何必轻裋褐。贫贱士之常,纷华安足悦。晴窗明几砚,夜灯耿风雪。汝今其勉旃,经史须涉猎。顾我何足学,当学古贤哲。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西寺西头松竹深,欧阳旧迹试游寻。

    江南山色秀无尽,二月韶光美不禁。

    四字檐端垂圣藻,千秋座右揭官箴。

    春巡处处前徽仰,到此尤廑吁俊心。

  • 作者:杨万里,朝代:宋代
    君不见河汤花,今如泥土昔如霞。君不见武昌柳,春作金丝秋作帚。人生马耳射东风,柳色桃花却长久。秦时东陵千户侯,华虫被体腰苍璆。汉初沛邑刀笔吏,折腰如磬头枪地。萧相厥初谒邵平,中廷百拜百不应。邵平后来谒萧相,故侯一拜一惆怅。万事反覆何所无,二子岂是大丈夫。穷通流坎皆偶尔,搏扶未必贤枪榆。华胥别是一天地,醉乡何曾有生死。侬欲与君归去来,千愁万恨付一杯。
  •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代
    舍南舍北皆春水,恰似蒲萄初拨醅。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多病独登台。
  • 作者:叶菁,朝代:明代

    九派江流荡远空,夕阳斜影在孤蓬。

    尽抛世事浮云外,犹忆家乡暮雨中。

    弱柳垂条生暖翠,落花飞片带残红。

    钟声忽起来何处,野寺前山一径通。

  • 作者:释从悦,朝代:宋代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

    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

    欲识佛去处,祇这语声是。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扈跸方从古北回,保阳接报奏章来。

    连朝四寸五寸矣,遍野既沾既足哉。

    已定麦秋非啬歉,益欣禾夏得滋培。

    谁知前此望晴处,移泽畿南两合媒。

  • 作者:石存礼,朝代:明代
    标签:雨

    自是悲秋怕见秋,喜看大火未西流。

    如何几阵芭蕉雨,又作南窗一夜愁。

  • 作者:晃冲之,朝代:宋代
    江郎淮海秀,经术古同师。温润无前辈,清新有近诗。一丘须早计,五斗莫坚辞。献赋修竿牍,知君定不为。
  • 作者:杨皇后,朝代:宋代
    一朵榴花插鬓鸦,君王长得笑时夸。内家衫子新番出,浅色新裁艾虎纱。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