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关原文
并无一个人知道。
可端的谁告与。
你则一声问的我似没嘴的葫芦。
王庆云:你怎敢违误了官司。放了他去。正末唱:小人怎敢违误了官司。
纵放了他子母。
王庆云:有人说你受了他买告也。正末唱:若是受了他买告咱当罪。
若是有證见便承伏。
我可也甘情愿餐刀刃。
我可也无词因上木驴。
诗词问答
问:牧羊关的作者是谁?答:郑廷玉
问:牧羊关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牧羊关是什么体裁?答:散曲
问:郑廷玉的名句有哪些?答:郑廷玉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元曲选 后庭花 第二折
参考注释
个人
(1) 单独一个人,与团体相对而言
进行派别斗争的人,闹宗派主义的人常把个人的或少数人的利益摆在党的利益之上。——《个人和集体》
(2) 单独个人的生存或实体;单一的个体
人与社会之间,或…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一定道德关系
(3) 自称。指本人
个人认为
(4) 那人(多指情人)
因念旧日山城,个人如画,已做中州想。——宋·陈亮《念奴娇·至金陵》
知道
(1) 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管子》
(2) 认识道路
今得遣归,既不知道,不能独行,为我得一伴否?——晋· 干宝《搜神记》
(3) 晓得,谓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
知道了发生过的情况
端的
(1) 果真;确实;果然
(2) 究竟
端的方管营、差拨两位用心。——《水浒传》
(3) 又
他端的从哪儿来?
(4) 底细;缘由;详情
我一问起,方知端的
(5) ——“端的”多见于早期白话
声问
(1) 音讯;音信
声问断绝
(2) 名誉;名声
行止尽而声问远
葫芦
(1)
(2) 一年生蔓草,叶如心形、互生,花白色,果实如大小二球重叠,除其果肉,可充器皿
(3) 该蔓草之果实
(4) 葫芦属某些植物的泛称
(5) 用作中药的该种植物的干燥果实,用于利尿消肿
(6) 滑车的俗称
(7) 由葫芦壳做的器具(如瓶、壶)
取一葫芦。——宋· 欧阳修《归田录》
(8) 糊涂,宋元时有“葫芦提”俗语,意即糊里糊涂;葫芦庙,《红楼梦》里虚拟的庙名。意即糊里糊涂的地方
庆云
五色云。古人以为祥瑞之气
俄而祥凤庆云。——唐· 李朝威《柳毅传》
违误
违反和延误,多用于公文
违误农事
官司
(1) 诉讼
打官司
一到任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红楼梦》
(2) 旧指官府
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水浒》
正末
元 杂剧里扮演男主角的脚色行当,相当 明 以后戏剧里的“生”。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正末扮 张珪 引祇候上。”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正末扮 任屠 同旦 李氏 上。”
小人
(1) 〈方〉
(2) 指子女
养这么一个小人就让夫妻俩够操劳的了
(3) 小孩儿
纵放
(1).放纵;不检点。《后汉书·刘玄传》:“成败未可知,遽自纵放若此!”《后汉书·朱穆传》:“ 冀 不纳,而纵放日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查谈》:“近代流俗,呼丈夫妇人纵放不拘礼度者为查。”
(2).放任;不加制止。《后汉书·董卓传》:“ 卓 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谓之‘搜牢’。”《晋书·姚襄载记》:“ 浩 曰:‘ 姚君 纵放小人,盗窃吾马,王臣之体固若是乎?’”《红楼梦》第五六回:“你们只要日夜辛苦些,别躲懒纵放人吃酒 * 就是了。”
(3).释放;开脱。《元典章·刑部十九·略卖良人新例》:“关津渡口当该的官人每知而受财纵放者,减犯人罪三等除名不叙,失检察笞二十七下。”《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怎肯拚了自己官职,轻易纵放了重犯?”
(4).雄健奔放。《南史·王僧虔传》:“ 孔琳之 书,天然纵放,极有笔力,规矩恐在 羊欣 后。” 宋 曾巩 《<尚书省郎官石记>序》:“ 张颠 草书见於世者,其纵放可怪,近世未有。”《金史·赵秉文传》:“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
子母
(1).母子。亦指母女。《孟子·离娄下》:“夫 章子 ,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史记·高祖本纪》:“老父已去, 高祖 适从旁舍来, 吕后 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法本 众僧徒,别了 鶯鶯 、夫人子母,佛堂里自监覷,覷着收拾铺陈来的什物。”《水浒传》第二回:“两个恐怕连累,只得去殿帅府首告:‘ 王教头 弃家在逃,子母不知去向。’”
(2).指大小、主从关系。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八:“昔闻 东陵 瓜,近在 青门 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通志·总序》:“文有子母,主类为母,从类为子。凡为字书者皆不识子母。”
(3).古称钱币轻而币值低者为子,重而币值高者为母。《国语·周语下》“古者天灾降戾,於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於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 三国 吴 韦昭 注:“重曰母,轻曰子。以贸物,物轻则子独行,物重则以母权而行之也。子母相通,民皆得其欲也。” 唐 杜甫 《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之五:“夫时患钱轻,以至於量资币,权子母。代復改铸,或行乎前榆荚、后契刀。” 仇兆鳌 注引 应劭 曰:“母,重也,其大倍,故为母。子,轻也,其轻小半,故为子。”
(4).犹言本利。子,利息;母,本金。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碑》:“立廩以周食,圃畦以毓蔬,权其子母,赢且不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获百金,入都营运。半年,子母几相等。” 金和 《印子钱》诗:“今日与女钱十千,明日与我三百钱,三百復三百,如此五十日,累累十五千,子母偿始毕。”
(5).指杯盘。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龙朔 年已来,百姓饮酒作令,云:‘子母相去离,连臺拗倒。’子母者,盏与盘也;连臺者,连盘拗倒盏也。”
有人
(1).谓有杰出的人物。《晋书·忠义传序》:“ 卞壼 、 刘超 、 钟雅 、 周虓 等已入列传,其餘即敍其行事,以为《忠义传》,用旌 晋氏 之有人焉。” 唐 韩愈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 房 故为官族,称世有人。”
(2).谓有靠山。如:朝中有人好做官。
(3).泛指有某人。《孟子·尽心下》:“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樱桃小口娇声颤,不防花下,有人肠断。” 巴金 《春》一:“有人从梅林那面走过来,发出了这样的叫声。”
买告
买嘱;买通。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若是受了他买告咱当罪。”《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他腰里还有一大包东西掏出来要买告小人放他。” 清 郑燮 《后孤儿行》:“丈夫辣心毒手,悉力买告,令诬涅与贼同归。”
若是
——一般用在偏正复句中偏句的开头,表示假设,相当于“要是”、“如果”,正句中常用“就”、“便”跟它相呼应
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水浒传》
他若是不去,我们就让别人去
当罪
(1).谓应该抵罪;抵罪。《左传·襄公十九年》:“ 郑子孔 之为政也专,国人患之,乃讨 西宫 之难与 纯门 之师。 子孔 当罪,以其甲及 子革 、 子良氏 之甲守。” 杨伯峻 注:“当罪,古代刑法术语。《汉书·刑法志》:‘以其罪名当报之。’”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若是受了他买告咱当罪,若是有证见便承伏。”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小人并然不敢,若有证见,小人便当罪。”
(2).谓罚当其罪。《管子·问》:“审刑当罪,则人不易讼。” 尹知章 注:“所刑皆当其罪,故人不交相讼。”《荀子·君子》:“故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
见便
犹知趣。《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 红莲 已经十岁, 清一 见他生得清秀,诸事见便,藏匿在房裡。”《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 张员外 ﹞见他会书算,又且见便,诸色周全,便叫他在店中做主管。”
承伏
认罪。 元 郑庭玉 《后庭花》第二折:“若是受了他买告咱当罪,若是有证见便承伏。”
情愿
(1) 志愿;愿望
宜遂情愿
(2) 心里愿意
情愿即刻撤兵。——《广东军务记》
两相情愿
(3) 宁愿
她情愿粉身碎骨,也不在敌人面前屈服
刀刃
(1) 刀口儿
(2) 最需要的地方
好钢用在刀刃上
词因
诉讼的因由。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官人云:]这个小厮他怎生行凶 * ?其中必有冤枉。兀那 李庆安 ,是你杀了他家梅香来?有甚么不尽的词因,你説,老夫与你做主。”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我则问你状内词因,不要你将枝稍隐。”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你没事哏,没事村,则你那帮閒钻懒腌身分,到官中也不索取词因。”
上木驴
谓被处极刑。木驴是将犯人凌迟处死的一种刑具。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那一个贼畜生行嫉妒,走将来老夫人行厮间阻……説来的无徒,迟和疾上木驴。”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三折:“﹝你﹞搂我一搂,我着你十字堦(街)头便上木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