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司马季主传赠何山人原文
长安龟新雨后,龟九陌少行龟人。同舆有宋贾,游市怀隐沦。
日闻古贤哲,必与医卜邻。
来过季主室,再拜语逡巡。
矍然悟辞貌,何为居埃尘。
捧腹乃大笑,吾道非尔臻。
骥惭罢驴驷,凤岂燕雀亲。
筮占聊助上,功利傥及民。
大夫与博士,登车若丧神。
今我见何遯,始验太史真。
顺龟诲善恶,不离义与仁。
言孝谕为子,言忠谕为臣。
又得蜀严比,宁将日者均。
京都盛龟筴,坐肆如鱼鳞。
噤口不正言,唯能辨冬春。
鸿冥复何慕,安得鸡骛驯。
诗词问答
问:读司马季主传赠何山人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读司马季主传赠何山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雨后
指谷雨后采制的茶叶。《宋史·食货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归州 、 江南 、 荆湖 ,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
九陌
(1). 汉 长安城 中的九条大道。《三辅黄图·长安八街九陌》:“《三辅旧事》云: 长安城 中八街,九陌。”
(2).泛指都城大道和繁华闹巿。 唐 骆宾王 《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隅,万户千门平旦开。” 宋 万俟咏 《三台·清明应制》词:“好时代,朝野多欢,徧九陌太平簫鼓。”《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井色繁华,九陌上轮蹄来往。” 梁启超 《雷庵行》:“繁樱团锦穠於云,香车宝马照九陌。”
(3).指京城。 清 顾炎武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 燕山 一别八年餘,再裹行幐来九陌。”
(4).田间的道路。 宋 苏轼 《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之一:“雨收九陌丰登后,日丽三元下降辰。”
(5).痴呆。见“ 九百 ”。
龟人
周 官名。春官之属,祭祀时奉龟供卜。《周礼·春官·龟人》:“龟人,掌六龟之属,各有名物。” 孙诒让 正义:“‘掌六龟之属’者,此官掌藏龟。”
同舆
亦作“ 同轝 ”。同车。形容亲密无间。《汉书·叙传上》:“自大将军薨后, 富平 、 定陵侯 张放 、 淳于长 等始爱幸,出为微行,行则同舆执轡。”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南阳张伯大》:“凡兄弟相爱,尚同舆而出,同床而寝。”《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会 与 维 出则同轝,坐则同席。”《魏书·外戚传上·冯诞》:“ 高祖 宠 诞 ,每与 诞 同 舆 而载,同案而食,同席坐卧。”
有宋
(1).国名。即 宋国 。有,词头。《庄子·在宥》:“ 云将 不得问。又三年,东游,过 有宋 之野而适遭 鸿蒙 。”
(2).朝代名。有,词头。指 南朝 宋 。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有宋 函夏,帝图弘远。”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惟 有宋 五年月日, 湘州 刺史 吴郡 张邵 恭承帝命,建旟旧 楚 。”
(3).朝代名。有,词头。指 赵匡胤 所建之 宋 。 明 韩洽 《题李龙眠诸夷职贡图》诗:“ 龙眠居士 生 有宋 ,未必诸蕃真入贡。”
隐沦
(1).神人等级之一。泛指神仙。《文选·郭璞<江赋>》:“纳隐沦之列真,挺异人乎精魄。” 李善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二曰隐沦,三曰使鬼物,四曰先知,五曰铸凝。”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南朝 齐 谢朓 《游敬亭山》诗:“隐沦既已託,灵异居然栖。”
(2).隐居。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既枉隐沦客,亦栖肥遯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孙登 ﹞思欲遯跡林乡,隐沦忘死。” 郁达夫 《秋夜怀人》诗之六:“晚年好静南乡住,仙寿溶溶乐隐沦。”
(3).指隐者。 唐 杜甫 《赠韦左丞丈》诗:“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清 赵翼 《题周山茨观察老圃秋容图》诗:“公曾出塞悲流徙,我亦归田作隐沦。”
(4).隐没身体不使人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解奴辜》:“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 汉 时, 解奴辜 、 张貂 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此后世遁形之祖也。”
(5).沉沦,埋没。《晋书·郭璞传》:“ 严平 澄漠於尘肆, 梅真 隐沦乎市卒。”《文选·鲍照<行乐至城东桥>诗》:“尊贤永照灼,孤贱长隐沦。” 李善 注:“隐沦,谓幽隐沉沦也。” 章炳麟 《狱中闻沉禹希见杀》诗:“不见 沉生 久,江湖知隐沦。”
贤哲
贤明的人
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西游记》
医卜
(1).医生和卜人。 宋 梅尧臣 《读<司马季主传>赠何山人》诗:“日闻古贤哲,必与医卜邻。”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农家者流,专言实业,食货利用,以重养生之本;而工商之经营,医卜之方术属焉。”
(2).医疗和卜筮。 宋 陈亮 《陈元嘉墓志铭》:“ 縉云 陈君 元嘉 ,以其读书之餘,凡山经地志医卜方技之书, 黄帝 、 岐伯 之所答问, 郭璞 、 吕才 之所论注,无不熟復而究切之。” 明 罗日褧 《咸宾录·西夷志一·天竺》:“阴阳、医卜、艺技大类中国。” 康有为 《<日本杂事诗>序》:“自《水经注》外,惟方伎医卜歌诀,尚有见者。”
季主
(1). 汉 代卜筮者 司马季主 。《史记·日者列传》:“ 司马季主 者, 楚 人也。卜於 长安 东市。”后用以指代卜筮者。 晋 张协 《杂诗》之四:“岁暮怀百忧,将从 季主 卜。” 唐 李白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诗:“嬾从 唐生 决,羞访 季主 卜。”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右邻 季主 左 白堕 ,中有深巷无嚣尘。巷深地僻秋苔緑,常时问饮不问卜。”
(2).季王。 唐 高适 《同观陈十六史兴碑》诗:“季主尽荒淫,前王徒貽厥。”参见“ 季王 ”。
再拜
(1) 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
谨使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墨子起,再拜。——《墨子·公输》
再拜大将军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再拜。——《史记·魏公子列传》
(2) 赵王再拜曰。
逡巡
(1) 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大阉亦逡巡畏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逡巡不前。
舅犯谢罪,逡巡河上。——《三国演义》
(2) 一刹那
雁翎金甲逡巡得,钩引徐宁大解危。——《水浒传》
(3) 时光消失
逡巡过了一年,当年是正月初一日。——《喻世明言》
矍然
(1).惊惧貌;惊视貌。《晏子春秋·谏上二五》:“ 景公 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 晏子 侍前,左右执刀而进, 晏子 止而问于公曰:‘ 尧 舜 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文选·班固<东都赋>》:“主人之辞未终, 西都 宾矍然失容。” 李善 注引《说文》:“矍,惊视貌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骆宾王》:“为 敬业 作檄传天下,暴斥 武后 罪。后见读之,矍然曰:‘谁为之?’或以 宾王 对,后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恶章攀桂》:“ 章 司行宫陈设,欲媚上欢,以鏤银丝造吐孟设坐侧,上见之,矍然曰:‘此与 孟鋹 之寳溺器何异?’”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例如火将焚栋,燕雀处堂,颜色不变,若在小儿,亦鲜危怖,其在成人,则望气而矍然也。”
(2).急遽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知己恶及第》:“暨榜除之夕, 沆 巡廊自呼 隐 者三、四,矍然顿气而言曰:‘ 郑隐 , 崔沆 不与了却,更有何人肯与之!’”《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老叟矍然怒起道:‘吾年近八十,何畏一死!’”《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瑜 闻言大喜,矍然而起。便传令差五百精壮军士,往 南屏山 筑坛。” 杜鹏程 《战斗生活怎样检验我的心灵》:“他没有给自己的战友留下半句话,就矍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辞貌
言语和姿态。《后汉书·马融传》:“﹝ 马融 ﹞为人美辞貌,有俊才。”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治民者以立声威为贤,交四方之宾客者,又往往嚮意於卑辞貌、烦饗燕赠送之礼,以其故能倾士大夫,以干天下之誉。”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埃尘
(1).尘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鉦鼓之声闻数百里。” 唐 孟郊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诗:“眼见枝上春,落地成埃尘。” 宋 欧阳修 《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之一:“富贵声名岂足论,死生荣辱等埃尘。”
(2).喻尘世。 汉 张衡 《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唐 白居易 《奉和晋公侍中蒙除留守行及洛师感悦发中斐然成咏》:“鸞凤翱翔在寥廓,貂蝉萧洒出埃尘。” 宋 范成大 《西江有单鹄行》:“方知翅翎俊,可以凌埃尘。”
(3).地面上。多见于戏曲。《再生缘》第五八回:“送出仪门登了轿,忙忙的,拦轩一拱到埃尘。”京剧《盗宗卷》:“[ 张苍 唱] 张苍 撩袍跪埃尘,拜谢我主的爵禄恩。”
捧腹
用手捧着肚子,形容大笑的情态
令人捧腹
大笑
笑的动作或情况
那惹人爱的容颜变成了微笑,而微笑又变成了大笑
吾道
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燕雀
(1) 一种颜色鲜明的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繁殖在亚洲和欧洲北部,冬季向南迁徙,常作为笼鸟
(2) 燕和雀,比喻微贱或器量志向小的人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弃燕雀之小志。——丘迟《与陈伯之书》
功利
(1) 功名利禄。多含贬义
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庄子·天地》
(2) 功业所带来的利益
民知诛罚之皆起于身也,故疾功利于业,而不受赐于君。——《韩非子·难三》
大夫
古代官名。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国君下有卿、大夫十 * ,“大夫”世袭,且有封地。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
孤之过也,大夫何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博士
(1) 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明清仍之,稍有不同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博通古今的人
(3) 学位名。学位的最高一级
文学博士
医学博士
(4) 古代对茶坊伙计、手工艺者的尊称,犹后世称人为师傅
茶博士
酒博士
我见
我自己的看法
没有丝毫我见
太史
(1) 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2) 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参之太史。——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善恶
好坏;褒贬。《楚辞·离骚》:“世幽昧以眩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善恶书於史册,毁誉流於千载。”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后之作者,在据事跡实録,则善恶自见。” 朱熹 注:“褒贬。”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之三:“善恶可劝戒,是非后世当考者,书之,其细故常行,更不备书。”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戒。”
不离
(1).不失;不失为。《庄子·马蹄》:“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朴素。”《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2).不离开;不离去。 汉 焦赣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众,不离其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一物大於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
(3).差不多;还不错。《红楼梦》第一○八回:“ 湘云 道:‘别人还不离,独有 璉二嫂子 ,连模样儿都改了,説话不伶俐了。’” 老舍 《骆驼祥子》四:“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为臣
指臣位,官职。《孟子·公孙丑下》:“ 蚔鼃 諫於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 赵岐 注:“三諫不用,致仕而去。”
严比
(1).严密整齐。 明 宋濂 《送国子正苏君还金华山中序》:“以论乎辞章,则体裁严比,姿态横逸。”
(2).谓严厉追比。《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查该员系 四川 成都府 人,应行文该地方官勒限严比归款可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卢双月》:“ 双月 坦然,谓:‘姑无恐。’浼邻翁稍赂之,俾为缓颊。无如太守鋭意寻仇报復,立限严比。”
日者
(1).古时以占候卜筮为业的人。《墨子·贵义》:“ 子墨子 北之 齐 ,遇日者。”《史记·日者列传》 裴駰 题解:“古人占候卜筮,通谓之‘日者’。” 唐 贾岛 《逢博陵故人彭兵曹》诗:“偶逢日者教求禄,终傍泉声拟置家。”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四:“﹝ 宋咸 ﹞犹未第,客游 鄱阳 。有日者妙於星术, 宋 往叩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有故家子,日者推其命大贵,相者亦云大贵。”
(2).往日;从前。《战国策·齐策五》:“日者, 中山 悉起而迎 燕 赵 ,南战於 长子 ,败 赵 氏。”一本作“ 昔者 ”。《汉书·高帝纪下》:“ 吴 ,古之建国也,日者 荆王 兼有其地,今死亡后。” 颜师古 注:“日者,犹往日也。”《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元年》:“大臣之食,皆民脂膏。日者品味太多,徒为虚费,自今进可口者数品而已。”
(3).近日。《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九月戊辰,地震裂。制詔曰:‘日者地震, 南阳 尤甚。’”《金史·仆散揆传》:“以汝 宣献皇后 之亲,故令尚主,谓当以忠孝自励。日者乃与外人窃议,汝腹中事朕不能测,其能归田里。”
(4).谓某日。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五节:“﹝ 加里波的 ﹞以 桑安尼阿 一战,获全捷,凯旋於 门德维拉府 ……日者 法国 水师提督慕其高义,造门求謁,则数椽败屋,不堪风雨。”
京都
(1) 国都。京师
有京都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始称于 * 时,因景王(司马师)讳师,故称京师为京都;或指日本故都,又称西京,在本州岛西南
龟筴
见“ 龟策 ”。
鱼鳞
(1).鱼身上的鳞片。《楚辞·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闕兮朱宫。” 王逸 注:“言 河伯 所居,以鱼鳞盖屋。” 南朝 梁 王筠 《春日》诗:“风生似羊角,云上若鱼鳞。” 徐朝夫 《孤鹜》:“有的干脆说:鱼鳞也没吃过一片!”
(2).鳞次,依次相接。《墨子·备蛾傅》:“荅广丈二尺,□□丈六尺,垂前衡四寸,两端接尺相覆,勿令鱼鳞三。” 孙诒让 间诂:“言为荅之法,以木两端相衔接,以尺为度,不可鳞次不相覆也。”《汉书·刘向传》:“今 王 氏一姓乘朱轮华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 颜师古 注:“言在帝之左右,相次若鱼鳞也。” 北周 庾信 《温汤碑》:“ 秦皇 餘石,仍为雁齿之阶; 汉武 旧陶,即用鱼鳞之瓦。” 宋 梅尧臣 《和吴冲卿元会》:“殿前冠剑鱼鳞立,东风入仗旗脚迴。” 章炳麟 《沉荩哀辞》:“块抱关于大别兮,龙蛇虎豹坌沓而鱼鳞。”
(3).引申为依次,一个接一个地。 宋 叶适 《送郑虞任赴京西检法官》诗:“事繁丝唾乱,神静鱼鳞理。”
(4).古代兵阵名。即鱼丽阵。 唐太宗 《<帝范>序》:“躬擐甲胄,亲当矢石,夕对以鱼鳞之阵,朝临以鹤翼之围。”
(5).比喻水面细碎的波纹。 唐 白居易 《早春西湖闲游》诗:“小桥装雁齿,轻浪甃鱼鳞。”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中:“眼看江水成秋色,吹到鱼鳞是断云。”
(6).借指鱼鳞状的云。 宋 梅尧臣 《春晴对月》诗:“云扫鱼鳞静,天开桂魄清。”《花月痕》第五回:“﹝ 痴珠 ﹞便提起笔,另行将那段末数联誊出,是:彩云三素,忽散鱼鳞;宝月一奩,旋亏蟾魄。”
(7).借指瓦片。 宋 陆游 《村舍》诗:“新墙拆龟兆,疎瓦断鱼鳞。”《花月痕》第八回:“阁分三层,上层左临试院,万片鱼鳞,右接东城,一行雉堞。”
(8).代称鱼。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囚笼中的小鸟还想飞返山林,豢池中的鱼鳞还想逃回大海。”
噤口
(1).闭口不言、不叫。《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復言也!” 宋 梅尧臣 《九月十八日山中见杜鹃花复开》诗:“春鸟各噤口,游子未还家。” 郁达夫 《采石矶》一:“无论何人对他说话,他总是噤口不作回答的。”
(2).痢疾患者不想进饮食的症状。《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痢疾总括》:“噤口饮食俱不纳。”注:“噤口痢者,下利不食或呕不能食也。”
不正
(1).不端正;不正派;不正当。《论语·子路》:“身不正,虽令不从。” 汉 刘向 《列女传·赵悼倡后》:“ 倡后 淫佚不正,通於 春平君 。” 唐 韩愈 《潮州谢孔大夫状》:“积之於室,非廉者所为;受之於官,名且不正。”《云笈七籤》卷三二:“目不欲视不正之色,耳不欲听丑秽之言。” 茅盾 《子夜》十四:“我听说这件事是 屠维岳 理亏,是他自己先做得不正。”
(2).无政,谓政治混乱。《逸周书·武称》:“岠嶮伐夷,併小夺乱,﹝辟﹞强攻弱而袭不正,武之经也。” 朱右曾 校释:“不正,犹言无政。”
(3).犹不准确。 唐 李白 《青山独酌》诗:“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4).不纯正。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九·甜酒灰酒》:“予以二酒相和味且不正,兼之石灰苦烈,何好之有?”
谓不征税。正,通“ 征 ”。征,赋税。《管子·戒》:“关几而不正,市正而不布。”
鸿冥
见“ 鸿飞冥冥 ”。
指高空。 宋 孔武仲 《轺车馆》诗:“野阔天长入望青,眼中虚豁到鸿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