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原文
荒涂趣山楹。云崖隐灵室。
冈涧纷萦抱。
林障沓重密。
昏昏磴路深。
活活梁水疾。
幽隅秉昼烛。
地牖窥朝日。
怪石似龙章。
瑕璧丽锦质。
洞庭安可穷。
漏井终不溢。
沈空绝景声。
崩危坐惊栗。
神化岂有方。
妙象竟无述。
至哉炼玉人。
处此长自毕。
诗词问答
问: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的作者是谁?答:鲍照
问: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鲍照的名句有哪些?答:鲍照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山楹
(1).用山石凿成的石柱。《楚辞·哀时命》:“凿山楹而为室兮,下被衣於水渚。” 王逸 注:“言己虽穷,犹凿山石以为室柱。” 南朝 梁 江淹 《被黜为吴兴令辞笺诣建平王》:“方被霜露,裹粮洲岛,凿山楹为室,永与黿鼉为邻。”
(2).指山中房屋。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诗:“悬装乱水区,薄旅次山楹。” 钱振伦 注引《卓氏藻林》:“山楹,山房也。” 唐 寒山 《诗》之六九:“有人兮山楹,云卷兮霞缨。” 元 马祖常 《姚左司墨竹为贾仲章尚书赋十韵》:“江渚春生雨,山楹夜宿云。”
云崖
云际;云端
灵室
(1).即 灵兰室 。古藏书的秘府。《素问·气交变大论》:“迺择良兆而藏之 灵室 。” 王冰 注:“ 灵室 ,谓 灵兰室 , 黄帝 之书府也。”《云笈七籤》卷七六:“余故録於石,置诸 灵室 ,后人得之者宜敬之。”
(2).仙灵居住的洞室。 南朝 宋 鲍照 《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荒涂趣山楹,云崖隐灵室。” 钱振伦 注:“灵室,室在烟云縹緲中,如仙灵之所居也。” 唐 张九龄 《与生公游石窟山》诗:“躋险搆灵室,诡制非人工。”
(3).指佛寺道院。 南朝 陈 周弘正 《和庾肩吾入道馆》:“石桥有旧路,灵室儼众仙。”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铭》:“ 周顗 情勤, 王濛 思逸,咫尺幽键,往来灵室。”
萦抱
(1).环抱。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澹乎洋洋,縈抱山丘。” 南朝 宋 鲍照 《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岗涧纷縈抱,林障沓重密。” 清 陈维崧 《簇水·舟过梁溪不及泊舟遥望龙峰有作》词:“几村红树,将郭外人家縈抱。”
(2).萦怀。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寄园销夏图》:“回忆前游,歷歷縈抱。”
重密
犹言严密精细。 宋 叶适 《翁诚之墓志铭》:“﹝ 翁诚之 ﹞学不名一家,事物之义理,深约精尽。文字重密,有 周 汉 体。”《宋史·张耆传》:“ 耆 为人重密,有智数。”
多而密。 南朝 宋 鲍照 《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冈涧纷縈抱,林障沓重密。”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四:“﹝ 李昭 ﹞长於墨竹,自云:‘他人以萧疏为能,余以重密为巧。’”
昏昏
(1).昏暗貌;阴暗貌。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乐浪 之东,有背明之国……在 扶桑 之东,见日出于西方,其国昏昏常暗,宜种百穀。” 南朝 陈 阴铿 《行经古墓》诗:“霏霏野雾合,昏昏陇日沉。”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云溪王氏妇》:“步於沙莽中,天气昏昏,不能辨早暮。” 明 贝琼 《殳山隐居夏日》诗:“病客从教懒出村,两山一月雨昏昏。”
(2).糊涂;愚昧。《老子》:“众人昭昭,我独昏昏。”《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清 萧山庸闲叟 《秋女士赞》:“昏昏大吏,忽搆兵戎。”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危言为人所不乐闻,大抵愿昏昏以死。”
(3).神志昏沉;昏迷。 唐 温庭筠 《春江花月夜词》:“蛮弦 代 写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薛贺州》:“ 郑 人 薛鋭 仲藏 为 贺州 守,晚治事且退,意绪忽昏昏不佳,枕胡牀假寐。”《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早上开船,这客人情思还昏昏的,到了此刻,看见被囊开了,才晓得被人偷了去。” 叶圣陶 《城中·微波》:“他脑际有点昏昏,口里非常渴燥。”
(4).视力昏花模糊。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吾郡中亦有一人……两目昏昏然,不甚见物。”
磴路
登山的石阶路
活活
在活着的情况下(多指有生命的东西受到损害)
活活打死
活活气死
幽隅
僻静处。 汉 张衡 《七辨》:“无为先生,淹在幽隅,藏声隐景,剗迹穷居。”
朝日
朝(zhāo ㄓㄠ)日:早晨初升的太阳。《艺文类聚》卷十八引 汉 蔡邕 《协初赋》:“面若明月,辉似朝日。”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纷虹乱朝日,浊 河 秽清 济 。” 宋 王安石 《酴醾金沙二花合发》诗:“碧合晚云霞上起,红争朝日雪边流。”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远望一角海岸,白沙青浪映着朝日,云烟缭绕,好似拥出一片 亚洲 大陆的朝气。”
朝(cháo ㄔㄠˊ)日:1.古代帝王祭日之礼。《周礼·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设重帟重案。” 郑玄 注:“朝日,春分拜日於东门之外。”《汉书·郊祀志上》:“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昒爽,天子始郊拜 泰一 ,朝朝日,夕夕月,则揖。” 颜师古 注:“以朝旦拜日为朝。”《资治通鉴·汉武帝元鼎五年》:“朝朝日。” 胡三省 注:“朝朝,下直遥翻。”《清史稿·世祖纪二》:“二月癸亥,朝日於东郊。”
2.帝王坐朝听政之日。《战国策·齐策六》:“王至朝日,宜召 田单 而揖之於庭,口劳之。”《汉书·于定国传》:“上於是数以朝日引见丞相、御史,入受詔,条责以职事。” 颜师古 注:“五日一听朝,故云朝日也。”
怪石
(1).似玉的美石。《书·禹贡》:“ 岱 畎,丝、枲、鈆、松、怪石。” 孔 传:“怪异好石似玉者。” 陆德明 释文:“怪石,碔砆之属。”《山海经·中山经》:“ 薄山 之首曰 苟牀之山 ,无草木,多怪石。” 郭璞 注:“怪石,似玉也。” 宋 苏轼 《后怪石供》:“ 苏子 既以怪石供 佛印 , 佛印 以其言刻诸石。”
(2).奇形怪状之石。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谿,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唐 方干 《题故人废宅》诗之一:“閒花旧识犹含笑,怪石无情更不言。”
龙章
(1).龙纹;龙形。《礼记·郊特牲》:“旂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 南朝 宋 鲍照 《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怪石似龙章,瑕璧丽锦质。”《南史·宋纪上·武帝》:“尝游 京口 竹林寺 ,独卧讲堂前,上有五色龙章,众僧见之。”
(2).指龙旗。《管子·兵法》:“三曰举龙章,则行水。”
(3).皇帝的仪仗。 唐 温庭筠 《湖阴词》:“白虬天子金鍠鋩,高临帝座回龙章。”亦借指皇帝。 唐 韩偓 《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诗:“清水帘开散异香,恩深咫尺对龙章。” 宋 秦观 《次韵东坡上元扈从三绝》之一:“赭黄繖底望龙章,不断惟闻蜡炬香。” 清 李渔 《鱼篮记·饯圆》:“自归顺以来,荷蒙丞相推荐呵,去专兵征强横,又得龙章宠。”
(4).指得专征伐的大将之旗。 清 钮琇 《觚賸·伪牍谕降》附 钮蕙 卜识:“上御 日本 贡刀,令予跨赤驦以试,深蒙嘉叹。随手授曰:资尔武备,戮力王家,越日载锡龙章,昭示奬劝。寻转参戎,量移副帅。”
(5).画或绣龙之服。天子之服。语出《礼记·明堂位》:“ 有虞氏 服韍, 夏后氏 山, 殷 火, 周 龙章。”《后汉书·邓禹传论》:“及其威损 栒邑 ,兵散 宜阳 ,褫龙章於终朝,就侯服以卒岁。” 李贤 注:“龙章,衮龙之服也。” 唐 骆宾王 《晚憩田家》诗:“龙章徒表 越 , 闽 俗本非华。” 明 杨慎 《送卞苏溪归叙州序》:“言 邓仲华 之贤,亦曰褫龙章而无愠。”
(6).衮龙之服和章甫之冠。《文选·赵至<与嵇茂齐书>》:“表龙章於裸壤,奏韶舞於聋俗。” 李善 注:“龙,衮龙之服。章,章甫之冠也。” 唐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诗之一:“天上坠玉棺,泉中掩龙章。”
(7).喻不凡的文采、风采。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顾彦先 ,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龙章。” 南朝 梁 沉约 《贺齐明帝登祚启》:“龙章日綵,焕若丽天。”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崔长史启》:“伟龙章之秀质,腾孔雀於觿年。” 唐 李白 《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观夫笔走羣象,思通神明,龙章炳然,可得而见。”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李攀龙》:“ 于鳞 七言,函思英发,襞调豪迈,如八音凤奏,五色龙章,开闔鏗鏘,纯乎美矣。”
(8).对皇帝文章的谀称。 明 何镗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序》:“天语焜燁龙章,具在《翊运篇》中。”借指诏书,敕令。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凤鸞昔日轻分羽,正 上林 花媚忘归。忽蒙天使龙章坠。” 清 李果 《范文正公祠》诗:“先皇银榜龙章在,红树阶前交映明。”
璧丽
成对的璧玉。喻日月。 唐 卢照邻 《中和乐九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金绳永结,璧丽长悬。”
锦质
锦绣般的质地。 晋 左思 《蜀都赋》:“差鳞次色,锦质报章。” 南朝 宋 鲍照 《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怪石似龙章,瑕璧丽锦质。”
洞庭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绝景
美好无比的风景
黄山绝景
危坐
古人以两膝着地,耸起上身为“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严肃恭敬。后泛指正身而坐。《管子·弟子职》:“危坐乡师,颜色无怍。”《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 吴王 戄然易容,捐荐去几,危坐而听。” 吕延济 注:“危坐,敬之也。”《新唐书·陆羽传》:“﹝ 羽 ﹞得 张衡 《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羣儿囁嚅,若成诵状。” 吴组缃 《山洪》九:“ 三官 危坐在尾舱藳草堆上,无心无绪的。”
惊栗
犹惊战。 南朝 宋 鲍照 《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沉空絶景声,崩危坐惊慄。”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蒋司训》:“‘顷见郡中新刻《忠经》,大非是, 马融 何如人,其言何可经也?’众为之惊慄。” 秦牧 《艺海拾贝·<画蛋·练功>》:“以后画起圆圈来,信笔一挥,就像用圆规画成一样,‘令人看见惊慄’。”
神化
看成像神一样
神化个人
有方
(1) 得法
领导有方
(2) 有违
此事只好得罪,有方尊命了。——《镜花缘》
妙象
见“ 妙像 ”。
无述
无可称道;无人称道。《论语·宪问》:“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朱熹 集注:“述犹称也。”《汉书·成帝纪》:“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否则,学者无述焉。” 南朝 宋 鲍照 《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神化岂有方,妙象竟无述。”
玉人
(1).雕琢玉器的工人。《周礼·考工记·玉人》:“玉人之事。” 贾公彦 疏:“云玉人之事者,谓人造玉瑞、玉器之事。”《荀子·大略》:“ 和 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寳。” 宋 刘克庄 《江西诗派序·吕紫微》:“余以 宣城 诗巧之如锦工机锦,玉人琢玉,极天下之巧妙。”
(2).玉雕的人像。 晋 王嘉 《拾遗记·蜀》:“ 河南 献玉人,高三尺。”《北史·隐逸传·崔赜》:“ 蓝田 令 王曇 於 蓝田山 得一玉人,长三四寸,著大领衣,冠幘。”
(3).容貌美丽的人。《晋书·卫玠传》:“﹝ 玠 ﹞年五岁,风神秀异……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裴楷 ﹞麤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后多用以称美丽的女子。 唐 元稹 《莺莺传》:“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前蜀 韦庄 《秋霁晚景》诗:“玉人襟袖薄,斜凭翠栏干。” 宋 谢逸 《南歌子》词:“画楼朱户玉人家,帘外一眉新月、浸梨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鲁公女》:“睹卿半面,长繫梦魂;不图玉人,奄然物化。” 黄侃 《无题》诗:“春晚垂杨映画楼,玉人微拨鈿箜篌。”
(4).对亲人或所爱者的爱称。 唐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诗:“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宋 张先 《菩萨蛮》词:“玉人又是匆匆去,马蹄何处垂杨路。”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快疾忙报与您姐姐,道门外玉人来也。”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三折:“则今朝别了玉人,多感承谢了盘费。”
(5).仙女。 唐 贾岛 《登田中丞高亭》诗:“玉兔玉人歌里出,白云谁似莫相和。” 唐 杜牧 《寄珉笛与宇文舍人》诗:“寄与玉人天上去, 桓将军 见不教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