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原文
云南锺秀,间生人望。底事未成美况。
当知大器大成时,更莫叹、贤关难上。
前程分定,算来无妄。
命达时终不放。
且须寄语甲科人,断不下、一筹中榜。
诗词问答
问:鹊桥仙的作者是谁?答:陈著
问:鹊桥仙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鹊桥仙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陈著的名句有哪些?答:陈著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云南
中国西南边境的省。面积3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260万,省会昆明。是中国民族成分最复杂的省。全境多山,高差很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从热带作物到耐寒作物品种多样,水力资源丰富,矿产丰富,工业以有色冶金为主,锡产量全国第一,铜、铅、锌产量也居全国重要地位
生人
(1) 不相识的人
(2) 指人出生
他是1950年生人
(3) 活着的人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众人
避生人眼目
底事
(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成美
(1).成就美善之事。《庄子·徐无鬼》:“凡成美,恶器也;君虽为仁义,几且伪哉!” 郭象 注:“美成於前,则伪生於后,故成美者乃恶器也。” 王先谦 集解:“凡欲成美名者,恶其滞於器也。”亦指已成之美事。 唐 韩愈 《处州孔子庙碑》:“后之君子,无废成美,琢词碑石,以赞攸始。”
(2).完美,完善。《史记·夏本纪》:“皆曰: 伯禹 为司空,可成美 尧 之功。”
大器
(1) 珍贵的器物
(2) 指能担负重任的人
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管子·小筐》
大器晚成
将来必成大器
大成
(1).大的成就。指事功。《易·井》:“元吉在上,大成也。” 孔颖达 疏:“上六所以能获元吉者,只为居井之上,井功大成者也。”《诗·小雅·车攻》:“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郑玄 笺:“大成,谓致太平也。”
(2).大的成就。指学问。《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3).大的成就。指道德。《孟子·万章下》:“ 孔子 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赵岐 注:“ 孔子 集先圣之大道,以成己之圣德者也。” 明 方孝孺 《崔浩》:“若圣贤之大成,则岂如斯而止哉。”
(4).完备。《老子》:“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5).特指某类事物的各个方面相当完备。 宋 秦观 《韩愈论》:“ 杜 氏、 韩 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歟!” 陈垣 《<史讳举例>序》:“ 海寧 周广业 ……著《经史避名滙攷》四十六卷,可谓避讳史料之大成也。”
(6).复姓。古代有 大成执 。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贤关
进入仕途的门径。语本《汉书·董仲舒传》:“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颜师古 注:“关,由也。” 唐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几年深道要,一举过贤关。”《明史·职官志二》:“太学天下贤关,礼义所由出,人材所由兴。”
前程
(1) 前面的路程
前程艰难
(2) 比喻未来在功业上的成就
锦绣前程
前程远大
(3) 特指婚姻
(4) 旧时指读书人或官员的功名、官职等
分定
(1).本分所定;命定。《孟子·尽心下》:“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 唐 李商隐 《即日》诗:“单栖应分定,辞疾索谁忧。”《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红颜薄命,自古如此,岂独妾一人!此皆分定之事,敢生嗟怨。” 明 朱权 《荆钗记·误讣》:“休嗟怨,免攧屑,分定恩情中道絶。”
(2).名分确定,指确立帝位。《三国志·魏志·徐宣传》:“臣闻帝王用人,度世授才,争夺之时,以策略为先,分定之后,以忠义为首。”
算来
计算起来;推测起来。 宋 范成大 《重送文处厚》诗:“算来无似君瀟洒,来往空船载月明。” 宋 陈亮 《念奴娇·至金陵》词:“ 江 南春色,算来是多少胜游清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 沉约 一般, 潘 郎无二,算来都为相思事。”
无妄
(1).指《易》卦“无妄”。 唐 元稹 《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诗:“布卦求无妄,祈天愿孔偕。”
(2).谓邪道不行;不敢诈伪。《管子·宙合》:“奚谓当?本乎无妄之治,运乎无方之事,应变不失之谓当。”《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 宋 朱熹 集注:“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
(3).指灾祸变乱。《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绸繆哲后,无妄惟时。” 刘良 注:“无妄惟时,当穷灾之时也。”《晋书·慕容垂载记》:“大王以命世之姿,遭无妄之运,迍邅栖伏,艰亦至矣。”参阅《易·杂卦》及 韩康伯 注。
(4).意外;不期然而然。《战国策·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 汉 王充 《论衡·明雩》:“夫灾变大抵有二:有政治之灾,有无妄之变。” 宋 叶适 《滕季度墓志铭》:“而君以惯暇逢仓猝,整习遇草野,厌冠而返,可谓无妄之辱矣!”
(1).《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乾上。《易·无妄》:“无妄,元亨利贞。” 程颐 传:“无妄者,至诚也。”
(2).谓真实,真相。《庄子·在宥》:“游者鞅掌,以观无妄。”
(3).不测;意外。《汉书·谷永传》:“陛下承八世之功业,当阳数之标季,涉三七之节纪,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阸。” 颜师古 注:“取《易》之《无妄卦》为义。”参见“ 无妄之灾 ”。
(4).必然。语出《战国策·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 鲍彪 注:“无妄,言可必。” 清 戴名世 《书先世遗事》:“府君大怒曰:‘吾闻之,有无妄之福者必有无妄之祸。’”
寄语
传话给某人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陆游《渔家傲·寄仲高》
寄语故人
甲科
(1).古 * 试科目名。 汉 时课士分甲乙丙三科。《汉书·儒林传序》:“ 平帝 时 王莽 秉政……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
(2). 唐 初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 唐 宋 进士分甲乙科。 唐 白行简 《李娃传》:“於是遂一上,登甲科,声振礼闈。” 唐 王建 《送薛蔓应举》诗:“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始以进士甲科事 仁宗皇帝 。”
(3). 明 清 通称进士为甲科。《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这段话文乃是 四川 新建县 有一乡宦,姓 杨 ,是本朝甲科。” 清 方苞 《重订<礼记纂言>序》:“ 李公 早岁登甲科,五十以后始开府於畿南。”
(4).指登甲科的人。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一甲科问 于莲池 曰:‘世间何等人最作孽?’”
(5).泛指科举考试。 唐 高适 《送桂阳孝廉》诗:“ 桂阳 少年西入 秦 ,数经甲科犹白身。”
不下
(1).不少于。 汉 晁错 《论贵粟疏》:“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 杨朔 《乱人坑》:“八年来,单单这个乱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亚于;不次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萨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宫者,俱在京师兑隅,雄丽轩敞,不下宫掖。” 刘光弟 《美酒行》:“云今东省旱,不下西省荒。”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大姐那股高兴的神气,也并不下于我。”
(3).没有攻克。《后汉书·公孙瓒传》:“ 绍 遣将 崔巨业 将兵数万攻围 故安 不下,退军南还。”
一筹
(1).用以计数的一根竹签。《景德传灯录·优波毱多尊者》:“每度一人,以一筹置於石室。”
(2).一个计策;一个办法。古代以刻有数字的竹筹布算,每得一数,即下一筹,故称谋略为运筹、筹策。《宋史·蔡幼学传》:“大臣当兴治而以生事自疑,近臣当效忠而以忤旨摈弃,其极至於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明 王彦泓 《再赋个人》诗:“闲情定属英雄事,未许凡才画一筹。”参见“ 一筹莫展 ”。
(3).指一更。《晋书·赵王伦传》:“ 秀 復告右卫佽飞督 閭和 , 和 从之。期四月三日丙夜一筹,以鼓声为应。”
(4).犹一着。 宋 陆游 《九月六日夜梦中作笑诗》:“问君此笑是喜否,道得老夫输一筹。”《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我 杨延和 到底逊人一筹!然虽如此,我今番得中,一则可以践约,二则得以伸冤矣。”《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他的独到,然比着前一段却未免逊一筹了。”
(5).一名,一个。《水浒传》第五七回:“猛可里树林中撞出一彪军马,当先一筹好汉。”
中榜
参加科举考试中式。《二刻拍案惊奇》卷八:“相士一见大惊道:‘先辈为何气色大变?连中榜多不能了,何况魁选!’”《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开了箱子,取出一个白玉蟾蜍镇纸来,乃是他中榜之时,母舅 金三员外 与他作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