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日雨中原文
浮云淡高天,清雨洒广庭。池馆飒以凉,始知秋气生。
蒲荒叶乱委,荷折盖已倾。
微风经草木,猎猎有寒声。
炎蒸岂得久,四时相代更。
当暑思折胶,纖絺不为轻。
冬复念裘褐,乃与寒暑争。
谁能安天运,伤哉世上情。
诗词问答
问:七月二十日雨中的作者是谁?答:晁公溯
问:七月二十日雨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晁公溯的名句有哪些?答:晁公溯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浮云
(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高天
(1).上天,上苍。《韩非子·说疑》:“杀身以安主,以其主为高天 泰山 之尊,而以其身为壑谷鬴洧之卑。” 唐 杜甫 《题郪原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诗:“频惊适小国,一拟问高天。”
(2).高空。 唐 李白 《大猎赋》:“状若乎高天雨兽,上坠於大荒。” 毛 * 《冬云》诗:“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3).高朗的天空。 隋 薛道衡 《夏晚》诗:“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 唐 杜甫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挥泪临大江,高天意悽惻。” 仇兆鳌 注:“高天,指秋时。《楚辞》:天高而气清。”
清雨
(1).清净的雨。 唐 孟郊 《桐庐山中赠李明府》诗:“静境无浊氛,清雨零碧云。” 宋 苏轼 《喜刘景文至》诗:“ 江 淮 旱久尘土恶,朝来清雨濯鬢鬚。”
(2).清冷的雨。 唐 韩愈 《奉和兵部张侍郎酬郓州马尚书祇召途中见寄开缄之日马帅已再领郓州之作》:“暖风抽宿麦,清雨卷归旗。”
广庭
宽阔的厅堂。引申为公开的场所。 清 朱仕琇 《送叶蔚文南归序》:“ 颜斶 王斗 絀世主之怒,笑謔广庭,高揖而去。”参见“ 广庭大众 ”。
池馆
亦作“ 池舘 ”。池苑馆舍。 南朝 齐 谢朓 《游后园赋》:“惠气湛兮帷殿肃,清阴起兮池馆凉。” 宋 韩维 《登湖光亭》诗:“雪尽尘消径露沙,公家池舘似山家。” 清 姚椿 《<乔处士遗集>序》:“侍御有池馆在 柘溪 ,去城絶远。”
秋气
指秋日凄清、肃杀之气。《吕氏春秋·义赏》:“春气至,则草木产,秋气至,则草木落。”《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一:“ 曲江 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 明 刘基 《秋日即事》诗之七:“秋气萧条 宋玉 悲,西风唯有雁相宜。”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其时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
微风
(1).轻微的风。《荀子·解蔽》:“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於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汉 班婕妤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宋 范成大 《春晚》诗之二:“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 清 刘纯熙 《日暮》诗:“宿鸟树高下,微风云重轻。”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绿色的绣有和平鸽的旗帜,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风里轻轻地飘荡。”
(2).指日趋衰微的风俗。 唐 杜甫 《杜鹃行》:“ 蜀 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微,一本作“ 遗 ”。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猎猎
形容风声或风吹动旗帜等的声音
北风猎猎
寒声
(1).寒冬的声响,如风声、雨声、鸟鸣声等。 唐 朱邺 《扶桑赋》:“巨影倒空而漠漠,寒声吹夜以颾颾。” 宋 杨万里 《霰》诗:“寒声带雨山难白,冷气侵人火失红。” 清 袁枚 《赤壁》诗:“我来不共吹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2).凄凉的声音。 唐 皎然 《陇头水》诗之一:“ 陇头 水欲絶, 陇 水不堪闻。碎影摇枪垒,寒声咽幔军。” 唐 高适 《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炎蒸
亦作“ 炎烝 ”。1.暑热熏蒸。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应令》:“五月炎烝气,三时刻漏长。” 唐 杜甫 《热》诗之三:“歘翕炎蒸景,飘颻征戍人。” 宋 柳永 《玉山枕》词:“当是时, 河朔 飞觴,避炎蒸,想风流堪继。” 清 吴伟业 《雁门尚书行》:“六月炎蒸驱万马,二 崤 风雨断千山。”
(2).指炎热地区。 明 吴承恩 《赠冯南淮比部谪茂名》诗:“昨日尚书郎,今日投炎蒸。”
岂得
犹怎能,怎可。《后汉书·孔融传》:“王室大臣,岂得以见脇为辞。” 唐 李白 《拟古》诗之十二:“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羣?” 宋 叶适 《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今日常文又不用,乃依群盗剽夺行之,岂得以败亡为戏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维正之供,至欲藉势力以巧免,是化外也,绳以严刑,岂得为过。”
时相
当朝宰相。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上顾问:‘此人合众论否?’时相对曰:‘ 易 ( 李易 )乃 扬州 州学学正,必合众论。’”《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后来 东坡 为吟诗触犯了时相,连遭謫贬。”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丙丁龟鉴有所本》:“书成上之,忤时相意,詔下府狱。”
折胶
(1).《汉书·晁错传》:“欲立威者,始於折胶。”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秋气至,胶可折,弓弩可用, 匈奴 以为候而出军。”后因用以指秋冬时节。《晋书·秃发傉檀载记》:“候满月而窥兵,乘折胶而纵鏑。” 宋 夏竦 《和太师相公秋兴》:“原上西风马力生,折胶时候正凄清。”《南齐书·曹虎传》:“ 樊 汉 无幸,咫尺殊风,折胶入塞,乘秋犯边。”
(2).形容严寒。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五:“壮冰初开地,盲风正折胶。” 宋 苏轼 《玉石偈》:“当观热相无去来,寒至折胶热流金。”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当大寒暑,折胶鑠金时,必拱立座隅。”
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裘褐
(1).粗陋衣服。《庄子·天下》:“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 成玄英 疏:“裘褐,粗衣也。”《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綺縞,傅粉墨,岂 鸿 所愿哉?” 宋 黄庭坚 《招子高二十二韵兼简常甫世弼》:“负薪泣裘褐,公子御狐貂。”
(2).泛指御寒衣服。《晋书·郄超传》:“且北土早寒,三军裘褐者少,恐不可以涉冬。” 宋 苏轼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百年一俯仰,寒暑相主客,稍增裘褐气,已觉团扇厄。”
(3).借指高人隐士。 金 元好问 《弘州赠曹子玉》诗:“丘园旧忆询幽仄,裘褐今闻识姓名。”
寒暑
(1) 气候的冷和热
寒暑表
(2) 冬天和夏天,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
经历了几十个寒暑
天运
(1) 天命;自然的气数
决非天运。——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天运变矣。
(2) 天体的运行
世上
世界上;人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