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老拙谁肯伴,束书自相随。此外无长物,犹有一鸱夷。
小醉即孤咏,自遣不要奇。
西湖妙天下,未羡习家池。
诗词问答
问:《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老拙
老人的自谦之词
卷赠老夫惊老拙。——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
谁肯
哪里会。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规劝侍婢》:“[丑白]不游赏,只怕消瘦了你。[贴唱]把花貌,谁肯因春消瘦?”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只道 刘三 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 汉高祖 。”
束书
(1).犹负籍。 唐 方干 《送班主簿入谒荆南韦常侍》诗:“束书成远去,还计莫经春。倒篋唯求醉,登舟自笑贫。”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梦锡 抱学有才……束书渡 淮 至 广陵 ,謁先主,辟置门下。”
(2).收起书籍。谓把书搁置一边。 宋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明 唐顺之 《书丁近斋示孙卷后》:“今益衰且病,精力日减,於是经年束书不一观。”
自相
相互。《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两承差自相商议了一回道:‘除非如此如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诸峯自相掩蔽,不能一目尽也。”
(1).亲自察看。《三国志·吴志·薛综传》:“自臣昔客始至之时, 珠崖 除州县嫁聚,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
(2).佛教语。指事物各自外现的形象特征。与“共相”相对。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物﹞无毕同,故有自相;无毕异,故有共相。”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浮屠之言曰:从一青计之,以是青为自相,以凡青为共相,青同也。以凡青为自相,以赤、白、黄、紫为共相,显色同也。以显色为自相,以声、香、味、触为共相,色聚同也。”参见“ 共相 ”。
此外
(1) 除此以外
(2) 在已提到的东西上外加的事情
此外,还可以使这个小机件用来压印可爱的浮雕图案
长物
原指多余的东西,后来也指象样的东西
别无长物
一鸱
一瓻。鸱,盛酒器。 宋 黄庭坚 《闻致政胡朝请多藏书以诗借书目》诗:“愿公借我藏书目,时送一鴟开鏁鱼。”
孤咏
独自吟咏。 宋 杨万里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和以谢焉》:“小醉即孤咏,自遣不要奇。”
自遣
自己排遣愁闷,宽慰自己
不要
(1)
表示禁止和劝阻
不要逼我
(2)
制止或阻止一个倾向或一个冲动
请他不要打断别人讲话
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区以西,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15公里,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习家池
古迹名。一名 高阳池 。在 湖北 襄阳 岘山 南。《晋书·山简传》:“ 简 镇 襄阳 ,诸 习氏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后多借指园池名胜。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 戴安道 ,似向 习家池 。” 清 赵翼 《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 习家池 。”亦省作“ 习池 ”。 唐 杜甫 《初冬》诗:“日有 习池 醉,愁来《梁甫吟》。” 宋 曾巩 《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 山简 ,更须同上 习池 游。”或省作“习家”。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 习 家。”
诗文赏析
【原题】: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後为韵,和以谢焉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