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农诗原文
长闻乡人语,此家胜良贾。骨肉化饥魂,仓中有饱鼠。
青春满桑柘,旦夕鸣机杼。
秋风一夜来,累累闻砧杵。
西邻有原宪,蓬蒿绕环堵。
自乐固穷心,天意在何处。
当门见堆子,已作桑田主。
安得四海中,尽为虞芮土。
诗词问答
问:富农诗的作者是谁?答:于濆
问:富农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富农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于濆的名句有哪些?答:于濆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599-35
参考注释
乡人
(1) 乡下的老百姓
乡人起得很早
(2) 同村同乡的人
在这里他的乡人很多
此家
犹言此人。《后汉书·王常传》:“后帝於大会中指 常 谓羣臣曰:‘此家率 下江 诸将辅翼 汉 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三国志·魏志·杜畿传》“ 太祖 以 畿 为司空司直”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张时 ﹞与 畿 有旧,署为功曹。尝嫌其阔达,不助留意於诸事,言此家疏诞,不 * 曹也。”
良贾
善于经营的商人。《荀子·修身》:“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閲不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清 张惠言 《与左仲甫书》:“夫用人之道,若良贾之息物然。陆而资舟,水而资车,故时用物而不匱。”
骨肉
(1) 身体
骨肉归复于土。——《礼记》
(2) 骨和肉
(3) 比喻至亲
亲生骨肉
骨肉关系
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此之谓骨肉之亲。——《吕氏春秋·精通》
恨透了秦始皇,说他无缘无故筑什么万里长城,害得人家骨肉分离。——《孟姜女》
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青春
(1) 青年时代
壮丽的青春
(2) 也用于比喻
百年老厂恢复了青春
(3) 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龄
青春几何
(4) 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所以春天称青春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桑柘
(1).桑木与柘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无伐桑柘,鸣鳩拂其羽,戴胜降於桑。”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而先植桑柘已成,蚕丝之利,甲於东南,迄今尤盛。” 元 张养浩 《寨儿令·绰然亭独坐》曲:“杨柳风微,苗稼云齐,桑柘翠烟迷。” 清 周亮工 《樵川城中》诗:“林边桑柘好,何地认烽烟。”
(2).指农桑之事。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惟思涤瑕垢,长去事桑柘。” 清 黄宗羲 《郑兰生八十寿序》:“先生沉名於桑柘,弋者何慕。”
旦夕
早晨和晚上,比喻很短的时间
危在旦夕
旦夕奉问起居。——《汉书·李广苏建传》
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鸣机
(1).即机杼。织布机。 南朝 梁 何逊 《同虞记室登楼望远归》诗:“对窗看宝瑟,入户弄鸣机。”
(2).开动机杼。谓识布。 宋 陆游 《与子虡子坦坐龟堂后东窗偶书》诗:“鸣机织苧葛,暑服亦已成。”《随园诗话》卷七引 清 张玉穀 《乌夜啼》诗:“参横月落庭乌啼,窻前有女犹鸣机。” 清 褚人穫 《坚瓠三集·霍洞》:“一身勿暇私自怜,鸣机轧轧明窗前。”
秋风
秋天的风
夜来
(1) 〈方〉∶昨天
(2) 夜里
累累
(1) 多次
(2) 数目多得无法计算的
罪行累累
(3) 重叠,重积;另联贯成串,众多的样子
砧杵
亦作“碪杵”。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南朝 宋 鲍令晖 《题书后寄行人》诗:“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 唐 韦应物 《登楼寄王卿》诗:“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宋 苏轼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诗之二:“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元 商衟 《新水令》套曲:“愁闻砧杵敲,倦听宾鸿叫。”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词:“野宿近荒城,碪杵无声。”
西邻
(1).西部邻国。 春秋 时 晋 指 秦 。《左传·僖公十五年》:“西邻责言,不可偿也。”
(2).西边邻居。《易·既济》:“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唐 元结 《漫问相里黄州》诗:“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
蓬蒿
(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并兴。”《庄子·逍遥游》:“﹝斥鴳﹞翱翔蓬蒿之间。”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是以俟扶摇而登苍霄者,不充詘於蓬蒿之杪。” 明 李梦阳 《汉京篇》:“ 霍氏 门前狐夜号, 魏其 池馆长蓬蒿。” 峻青 《秋色赋·夜宿灵山》:“看到的是满地荒草,遍野蓬蒿。”
(2).借指荒野偏僻之处。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山居泽处,蓬蒿墝埆,财物流通,有以均之。” 唐 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并世奇男淑女,慧业天生,湮没蓬蒿,姓名翳寂,岂少也哉!”
(3).茼蒿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茼蒿》。
环堵
(1).四周环着每面一方丈的土墙。形容狭小、简陋的居室。《礼记·儒行》:“儒者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 郑玄 注:“环堵,面一堵也。五版为堵,五堵为雉。”《淮南子·原道训》:“环堵之室,茨之以生茅,蓬户瓮牖,揉桑为枢。” 高诱 注:“堵长一丈,高一丈,故曰环堵,言其小也。” 唐 杜甫 《寄柏学士林居》诗:“几时高议排金门,各使苍生有环堵。” 康有为 《陕西第一次讲演》:“凡为家人者,处环堵之中,有父母兄弟妻子之乐,即有父母兄弟妻子之忧。”
(2).指贫穷人家。 清 唐甄 《潜书·去奴》:“环堵之子,不可以权巨室之宜;草莽之士,不可以妄意宫中之事。”
(3).围聚如墙。形容拥挤。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明武宗遗事》:“值帝微行,过其肆,见观者环堵,嘖嘖称羡。”
固穷
信守道义,安于贫贱穷困。《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朱熹 集注:“ 程子 曰:‘固穷者,固守其穷。’” 晋 张协 《杂诗》之十:“君子守固穷,在约不爽贞。”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九:“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龚尔位 《怀人》诗:“中有固穷士,尽日枕书眠。”
天意
(1) 上天的意旨
(2) 帝王的心意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当门
(1).挡着门。《左传·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车薪以当门。”《战国策·楚策一》:“人有以其狗为有执而爱之。其狗尝溺井。其邻人见狗之溺井也,欲入言之。狗恶之,当门而噬之。” 茅盾 《子夜》九:“此时房间的矮门忽然荡开,一个人当门而立。”
(2).对着门。 宋 陆游 《渔翁》诗:“江头渔家结茅庐,青山当门画不如。”
桑田
(1).种植桑树与农作物的田地。《诗·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説于桑田。”
(2).也专指植桑之田。 唐 韦应物 《听莺曲》诗:“伯劳飞过声跼促,戴胜下时桑田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过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 肇庆 去巡閲,他便説出来要顺便踏勘桑田。这个风声传了出去,吓得那些承办蚕桑的乡绅,屎屁直流!”
(3).指桑田沧海的相互变化。 明 杨珽 《龙膏记·游仙》:“看人间几变桑田,忙提觉柱下仙官,早唤醒绣户嬋娟,休恋着舞镜飞鸞。” 清 吴伟业 《海户曲》:“遂使 相如 夸陆海,肯教 王母 笑桑田。”参见“ 桑田沧海 ”。
(4).古地名。 虢 地。《左传·僖公二年》:“ 虢公 败 戎 於 桑田 。” 杨伯峻 注:“ 桑田 即今 河南省 灵宝县 之 稠桑驛 。”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虞芮
周 初二国名。相传两国有人曾因争地兴讼,到 周 求 西伯 姬昌 平断。《诗·大典·緜》:“ 虞 芮 质厥成, 文王 蹶厥生。”《史记·周本纪》:“於是 虞 芮 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 周 。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 虞 芮 之人未见 西伯 ,皆慙,相谓曰:‘吾所争, 周 人所耻,何往为,祗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后因以“虞芮”指能谦让息讼者。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但当先令而后诛,得情而勿喜,使 伯氏 无怨於失邑, 虞 芮 知耻而无讼耳。” 明 李东阳 《若虚诗来欲平马讼五迭韵答若虚并柬文敬佩之》:“欲令 虞 芮 成礼让,不遣 秦 越 相讥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