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永佑陵原文 诗词名句

永佑陵

作者:喻良能 朝代:宋代

永佑陵原文

小臣生长宣和初,深仁浃髓沦肌肤。
只今白首冯唐似,何幸清斋拜鼎湖。

诗词问答

问:永佑陵的作者是谁?答:喻良能
问:永佑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喻良能的名句有哪些?答:喻良能名句大全

喻良能永佑陵书法欣赏

喻良能永佑陵书法作品欣赏
永佑陵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小臣

(1). 春秋 以后指卑微的小吏。《礼记·礼运》:“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 孔颖达 疏:“大臣谓大夫以上……小臣,士以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闭城门大搜扬雄待诏二事芟正文留考异》:“始知荐 雄 者,不特非 王音 ,且亦非 王根 也。然 庄 ( 杨庄 )乃小臣,但能诵之帝前; 根 则执政,既已奇而召为门下史,遂荐之於帝,同时并行,固无不可。”

(2).宫中执役的宦官。《国语·晋语二》:“ 驪姬 与犬肉,犬毙。饮小臣酒,亦毙。” 韦昭 注:“小臣,官名,掌阴事阴命,阉士也。”

(3).臣子在君王前的自称。《书·召诰》:“﹝ 召公 ﹞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汉书·石显传》:“唯陛下哀怜财幸,以此全活小臣。”

生长

(1) 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生物体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由小到大的过程

小鸡生长很快

(2) 出生和成长;产生和增长

生长在山区的孩子

小明生长在北京

宣和

(1).疏通调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余少好音声,长而翫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於音声也。” 唐 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如此,则相公得不匡辅其政,缉熙其令,宣和其风乎?然则,匡辅、缉熙、宣和之道,某虽不敏,尝闻於师焉。”

(2).借称 宋 徽宗 赵佶 。 宣和 为其年号。 金 元好问 《俳体雪香亭杂咏》之五:“御屏零落 宣和 笔,留得 华清 《按乐图》。” 明 吴宽 《大房金源诸陵》诗之一:“却是 宣和 解亡国,穹庐黄屋恐非心。” 清 赵翼 《读史》诗之十九:“ 伯时 擅丹青,神到秋毫颠; 宣和 爱遗笔,幅值数百千。”

浃髓沦肌

亦作“ 浹髓沦肤 ”。亦作“ 浹沦肌髓 ”。1.深入骨髓,浸透肌肤。 宋 范成大 《谢江东漕杨廷秀》诗之二:“浹髓沦肤都是病,倾囷倒廪更无诗。” 巴金 《秋》三九:“这是不会竭尽的喷泉,这是浃沦肌髓的甘露。”

(2).比喻感受、影响之深。 明 宋濂 《故陈母林夫人墓志铭》:“虽子女子亦有度越於人者,此无他,书诗之泽,浹髓沦肌,愈远而愈不忘也。” 明 沉鲸 《双珠记·纩衣得诗》:“恩波浩荡及吾徒,浹髓沦肤感不磨。”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加以我国家二百餘年,深仁厚泽,浹髓沦肌……故能馈数十万嗷嗷待食之军而灭方张之寇。” 清 王韬 《徐古春耆旧诗存序》:“果遇其人,则身后知己之感,盖有衔之浹髓沦肌而不能已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改头换面夸奇遇,浹髓沦肌感大恩。”

只今

如今;现在。 唐 李白 《苏台览古》诗:“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吴王 宫里人。”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清 李国宋 《朝天宫感怀》诗:“自昔鼎成龙已去,只今松老鹤还飞。” 郭沫若 《雄师百万挽狂澜》诗:“只今双喜大临门,‘七一’佳期水库成。”

白首

(1).犹白发。表示年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 范雎 、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説力少也。”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元 钱应庚 《春草碧·次韵酬复孺》词:“西园长记前游,乘兴重来看兰药。白首友於情,同忧乐。”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三折:“青春易迈,白首无成。独坐无聊,老怀难遣。” 清 吴敬梓 《移家赋》:“羡白首之词臣,久赤墀之记注。”

(2).谓男女相爱誓愿白头偕老。 宋 陈师道 《送内》诗:“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诗:“深言匪曲衷,白首为所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妾向以君儇薄,未必遂能相白首。”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纯洁的初恋,信托的心,白首的约,不辞的别。”

何幸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很幸运。 郭沫若 《参观刘胡兰纪念馆》诗:“何幸驱车来 文水 ?虔诚扫墓更升堂。”

清斋

(1).谓举行祭祀或典礼前洁身静心以示诚敬。《旧唐书·礼仪志四》:“其太尉行事前一日,於致斋所具羽仪卤簿,公服引入,亲授祝版,乃赴清斋所。” 唐 顾云 《华清词》诗:“相公清斋朝蕊宫,太上符籙龙蛇踪。”《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文王 清斋三日,沐浴圣体。第三日, 文王 宣文武排鑾驾再去求贤。”

(2).谓素食,长斋。 晋 支遁 《五月长斋》诗:“令月肇清斋,德泽润无疆。” 唐 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诗:“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清 唐孙华 《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中夜饥肠自雷转,清斋三月常无盐。”

(3).清静之室。 郁达夫 《盐原日记诗抄》之二:“何人解得山居乐,六月清斋午梦凉。”

鼎湖

(1).地名。古代传说 黄帝 在 鼎湖 乘龙升天。 唐 顾况 《相和歌辞·短歌行》:“ 轩辕 皇帝初得仙, 鼎湖 一去三千年。” 明 夏完淳 《北风行》:“ 鼎湖 不见飞苍龙,阿阁何时栖赤凤。”

(2).借指帝王。《陈书·沉炯传》:“臣闻 乔山 虽掩,鼎湖之灵可祠。” 清 吴伟业 《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3).指帝王崩逝。《周书·静帝纪》:“先皇晏驾,万国深鼎湖之痛,四海穷遏密之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盼望,兵燹难消,松楸多恙,鼎湖弓剑无人葬;吾怎忍垂旒正冕,受贺当阳。” 柳亚子 《四月二十五日前明永历皇帝殉国纪念节也前十数日有滇中之捷感而赋此》诗:“赤县重开新日月,鼎湖遗恨旧风雷。”

(4).宫名。《文选·扬雄<羽猎赋>》:“ 武帝 广开 上林 ,南至 宜春 鼎湖 。” 李善 注引 晋灼 曰:“ 鼎湖宫 ,《黄图》以为在 蓝田 。”《汉书·扬雄传》作“鼎胡”。《三辅黄图·甘泉宫》:“ 鼎湖宫 ,在 湖城县 界…… 汉武帝 於此建宫。”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胡铨,朝代:宋代
    标签:爱国
      绍兴八年十一月日,右通直郎枢密院编修臣胡铨,谨斋沐裁书,昧死百拜,献于皇帝陛下。  臣谨按: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虏,专务诈诞,斯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刘豫臣事丑虏,南面称王,自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不拔之业,一旦豺狼改虑,捽而缚之,父子为虏。商鉴不远,而伦又欲陛下效之。  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犬戎之天下,以祖宗之位为犬戎藩臣之位?陛下一屈膝,则祖宗庙社之灵尽污夷狄,祖宗数百年之赤子尽为左衽,朝廷宰执尽为陪臣,天下之士大夫皆当裂冠毁冕,变为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俯仰仲夏徂,上伏又云既。

    山霭夕送凉,谁云秋尚未。

    际此银蟾辉,所遇欣为贵。

    谢赋兴邈然,那染雕虫气。

  • 作者:刘克庄,朝代:宋代
    瓜果跽拳祝,{左日右侯}罗扑卖声。粤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
  • 作者:李频,朝代:唐代
    归家来几夜,倏忽觉秋残。月满方塘白,风依老树寒。戏鱼重跃定,惊鸟却栖难。为有门前路,吾生不得安。
  • 作者:敦煌曲子,朝代:唐代

    斗打两家因此起,各说强词理。

    忽然村戆不平安。

    便被两般看。

    既有闲功学好事,日夜看文字。

    读取先贤内教书。

    无价碎真珠。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新正哉生魄,迁坐居斋宫。

    本是彻悬久,而值易服恭。

    为民祈农祥,守礼敢从躬。

    自我望雪来,忽忽过三冬。

    昨知晋豫沾,屡沛复山东。

    奈何畿辅间,曾未时霙逢。

    兹当祈年殿,大祀对昊穹。

    事简益几敕,恩吁增心颙。

    晚宇布春云,曷惠六花浓。

  • 作者:郑刚中,朝代:宋代
    五月居山书清永,槐度微风舞疏影。儿童喜我悬弧长,洒扫庭除具盘皿。烹凫隽鹄未易辨,肴核随时享桃杏。颇当杯杓念吾亲,每岁在旁珠炯炯。今兹坐席小暌异,便觉亲朋欢意冷。远烦浓粉砑蛮笺,细写亲书过修岭。堂中久阙起予论,遽此读之双眼醒。遐年厚福定由天,嘱我既勤当谨领。永怀嘉意不能休,少慰蓼莪心耿耿。为君尽放酒杯深,搔首浩歌成酩酊。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青齐去岁歉晚收,所希小稔登麦秋。

    屡闻三白欠冬月,恻然南顾心怀忧。

    浙东况复灾较重,朝夕蒿目无良谋。

    截漕已过三之一,太仓所资命亟留。

    迩来入春才数日,瑞雪频见霏皇州。

    一以额庆一以望,不知近远均沾不。

    忽传大吏报得雪,云始齐莒逮鲁邹。

    遗蝗入地无复患,举趾足可兴锄耰。

    嗟我灾黎庶少济,用此稍慰舒眉头。

    慰馀展转愁复继,至今温台米价涌贵无停休。

  • 作者:李流谦,朝代:宋代
    十年朝露厌鸣珂,华发萧萧奈倦何。鸾翮九霄空日月,龙骧万斛饱风波。古人不见吾犹梦,直道能行恨亦多。驷马锦衣儿辈事,只须持此答岷峨。
  • 作者:陈映,朝代:宋代
    鄞江一丈水,清可照人心。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