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呈景山校书诸丈原文
北风吹春草,阳乌日已至。天时岂云爽,人事胡乃异。
三月方皇皇,衣冠道如坠。
栋挠榱桷折,木颠桢干悴。
大者怀端忧,燋头求室燬。
小者嗟行役,泥涂跋其尾。
长平与新安,露胔如栉比。
赋分本尔殊,适与天时值。
哲人处明夷,致命以遂志。
但令守吾贞,死生浩无愧。
诗词问答
问:有感呈景山校书诸丈的作者是谁?答:文天祥
问:有感呈景山校书诸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文天祥的名句有哪些?答:文天祥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北风
(1) 从北方吹来的风。亦指寒冷的风
(2) 尤指大平原上突然的强北风或得克萨斯以及墨西哥湾上和西加勒比海的同样的风
(3)
(4) 一种强北风,尤指墨西哥或中美的
(5) 西班牙的冬季北风
春草
(1).春天的草。 晋 潘岳 《内顾》诗之一:“春草鬱青青,桑柘何奕奕。”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宋 陆游 《试院春晚》诗:“漫漫晚花吹瀼岸,离离春草上宫垣。” 明 何景明 《过君采次韵》之一:“昔牵春草梦,今并玉珂游。”
(2).喻卑微。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此生任春草,垂老独漂萍。” 仇兆鳌 注:“春草,嘆卑微。”
(3).药草名。又名莽草。《尔雅·释草》:“葞,春草。” 邢昺 疏:“药草也……莽草一名葞,一名春草。”一说,“春草”为白微的别名。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微》。
阳乌
(1).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的三足乌。《文选·左思〈蜀都赋〉》:“ 羲和 假道於峻歧,阳乌迴翼乎高标。” 李善 注:“《春秋元命包》曰:‘阳成於三,故日中有三足乌,乌者,阳精。’”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阳乌驭日,寧惧武賁之弓;飞雨弥天,无待期门之盖。” 唐 李白 《上云乐》:“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因用以借指太阳。《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元帝 《郢州晋安寺碑铭》:“落霞将暮,鲜云夕布,峯下阳乌,林生阴兔。”
(2).指天色。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碣》:“﹝ 杨生 ﹞即又勉之曰:‘阳乌已晚,幸择良辰。’”
(3).鸟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阳乌》﹝集解﹞引 陈藏器 曰:“阳乌出 建州 。似鸛而殊小,身黑,颈长而白。”
天时
(1) 自然运行的时序
天时有愆伏。——宋· 沈括《梦溪笔谈》
今天时顺正。——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指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必有得天时。
是天时不如地利。
(3) 天命
非为天时。——《三国志·诸葛亮传》
(4) 时候
当时大家钱尽,天时又有一点多钟,只好散了。——《老残游记》
我见天时尚早,便到外面去闲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
人事
(1) 指人世间的事
人事沧桑
人事不可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人事调动
(3) 人情事理
不懂人事
(4) 人的意识的对象
不省人事
(5) 人力能做到的事
尽人事
(6) 馈赠的礼物
送人事
胡乃
何乃。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三:“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意到即用,初不必校,古律皆然,胡乃妄为云云也。但律诗比古稍严,必亲邻之韵乃可耳。”
三月
(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2) 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3) 三个月
皇皇
旺盛的样子
矞矞皇皇。——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衣冠
(1) 衣服和礼帽
(2) 服饰
衣冠不整
(3) 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衣冠之弟
栋挠
见“ 栋橈 ”。
榱桷
(1).屋椽。《孔子家语·五仪解》:“君子入庙,如右,登自阼阶,仰视榱桷,俯察几筵。” 宋 王安石 《寄题郢州白雪楼》诗:“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塔迥埋榱桷,臺荒冻鼓鼙。”
(2).常喻担负重任的人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孝武 山陵夕, 王孝伯 入临,告其诸弟曰:‘虽榱桷惟新,便自有黍离之哀。’”《北史·长生嵩长生平等传论》:“ 平 识具该通,出内流誉,取诸开物成务,盖亦 有隋 之榱桷也。”
(3).与栋梁相对,喻指次要人物。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及其为相也,构致群材,使栋樑榱桷,咸适其用。”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诗:“相府一张纸,唤起久屈蠖。诚知有樑栋,未忍弃榱桷。”
桢干
(1) 古代筑墙时所用的木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的叫“干”
(2) 比喻骨干人员
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端忧
闲愁;深忧。《文选·谢庄<月赋>》:“ 陈王 初丧 应 刘 ,端忧多暇。” 李周翰 注:“端然忧愁,以多闲暇。” 唐 杜甫 《遣闷》诗:“餘力浮於海,端忧问彼苍。” 宋 王禹偁 《谢除右拾遗直史馆启》:“方在端忧之际,忽惊非次之恩。” 清 黄景仁 《江上寄左二杏庄》诗:“寸襟隔千里,端忧各延颈。”
行役
(1).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诗·魏风·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周礼·地官·州长》:“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则帅而致之。” 贾公彦 疏:“行谓巡狩,役谓役作。”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行役戍备,自古有之,非独今也。” 唐 戴叔伦 《将巡郴永途中作》诗:“行役留三 楚 ,思归又一春。”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一》:“夫五十口而出一人,而又四年方一行役,以一人计之,二十岁而入伍,五十岁而出伍,始终三十年,止歷七践更耳。”
(2).泛称行旅,出行。 南朝 梁 柳恽 《捣衣诗》:“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唐 李白 《估客行》:“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跡。”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天下名山福地,类因行役穷日力,且为姑俟回程来观之语所误,竟失一往,貽终身之恨者多矣。” 清 戴名世 《忧庵记》:“余好游,时时行役四方,水行乘舟,舟中即忧庵也。” 郁达夫 《星洲既陷厄苏岛困孤舟中赋此见志》诗:“伤乱倦行役,西来又一关。”
泥涂
亦作“ 泥涂 ”。亦作“ 泥途 ”。1.污泥;淤泥。《庄子·田子方》:“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於隶也。” 宋 曾巩 《序越州鉴湖图》:“每岁农隙当僦人濬湖,积其泥涂,以为丘阜。”
(2).泥泞的道路。《六韬·励军》:“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 唐 高适 《苦雨寄房四昆季》诗:“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 清 南潜 《听雨》诗:“前宵松月疑尘梦,明日泥涂听屐声。” 应修人 《梅雨后第一回晓游的路上要荷、舜、彦们 * 》诗:“朝霞虽淡了晓星虽沉,露草瀼瀼的泥涂浑浑。”
(3).比喻卑下的地位。《左传·襄公三十年》:“ 武 不才,任君之大事,以 晋国 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 武 之罪也。”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泥途敛翮,空自望丹霄。”《红楼梦》第九十回:“同在泥涂多受苦,不知何日向清虚!” 郭沫若 《恢复集·我看见那资本 * 》:“但一回念到我的妻儿五口,我只好还是曳尾于泥涂。”
(4).污浊。亦指视为污浊;轻贱。 宋 范仲淹 《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六:“自谓‘银艾非吾事’,可见其泥涂轩冕之意。”
(5).比喻灾难、困苦的境地。亦指陷入灾难、困苦之中。 南朝 梁 何逊 《与建安王谢秀才笺》:“州民泥涂, 何逊 死罪。”《水浒后传》第三八回:“凡人遭逢横祸,便当申救,使出泥涂。”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二节:“而公亦慨然欲以慈仁怛惻之怀,拯吾数百兆困离庶民於泥涂;而登之袵席。”
见“ 泥涂 ”。
长平
(1).古城名。故址在今 山西省 高平县 西北。 战国 时 秦 白起 曾大败 赵 赵括 ,坑杀 赵 降卒四十馀万于此。《史记·赵世家》:“七年, 廉颇 免而 赵括 代将。 秦 人围 赵括 , 赵括 ,以军降,卒四十餘万皆阬之。王悔不听 赵豹 之计,故有 长平 之祸焉。” 唐 陈子昂 《登泽州城北楼宴》诗:“ 武安君 何在, 长平 事已空。” 唐 李白 《繫寻阳上崔相涣》诗之三:“ 邯郸 四十万,同日陷 长平 。”
(2).阪名。上有宫观。 汉 扬雄 《甘泉赋》:“登 长平 兮雷鼓礚,天声起兮勇士厉。”
(3).指 汉 名将 卫青 。因出击 匈奴 ,屡建功勋,官至大将军,封 长平侯 。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匡赞经纶,参谋揖让,名高 广武 ,功重 长平 。”
露胔
(1).暴露骸骨。《后汉书·寇荣传》:“罚及死没,髡剔坟墓,但未掘壙出尸,剖棺露胔耳。” 李贤 注:“胔谓骨之尚有肉者也。”《后汉书·西羌传论》:“发冢露胔,死生涂炭。”
(2).指未葬的尸骸。《新唐书·元结传》:“瘞战死露胔於 泌 南,名曰 哀丘 。”《新唐书·王涯传》:“既族灭矣,而露胔不藏,深可悼痛。”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何椒 《丘琼臺丛冢记》:﹞ 元 末国初以来死于兵刑者之遗骸露胔,焚而瘞之于此也。”
栉比
像梳齿那样密密地排列着
庐舍栉比
赋分
天赋;资质。 唐 温庭筠 《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因书怀奉寄殿院徐侍御一百韵》:“赋分知前定,寒心畏厚诬。” 宋 岳飞 《辞少保第四札》:“臣赋分譾薄,窃恐别招谴责。” 金 元好问 《行斋赋》:“赋分在人,如物有常。”
与天
谓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 韦昭 注:“与天,法天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 尹知章 注:“能持满者,则与天合。”《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持满者与天。” 司马贞 索隐:“与天,天与也。言持满不溢,与天同道,故天与之。”
时值
(1).值日。《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榭镇妖》:“﹝ 吴君 ﹞又飞符一道,逕差时值功曹送至雨师处投下。”
(2).犹时价,一定时间内的价格。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目前米价既贵,将来夏春之际时值益昂,小民必艰粒食。”
(3).指音符或休止符的长度,亦指一个音发出后所占有的实际时间。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三:“重读的字音,时值自然较长。” 陈原 《社会语言学》4·6:“所谓增加时值就是念得慢一些,念得重一些,念得响一些。”
哲人
才智卓越的人
明夷
(1).六十四卦之一。即离下坤上。《易·明夷》:“明夷,利艰贞。” 孙星衍 集解引 郑玄 曰:“夷,伤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则伤矣,故谓之明夷。”后因以比喻昏君在上,贤人遭受艰难或不得志。《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京房 《易传》曰:‘贤者居明夷之世,知时而伤,或众在位,厥妖鸡生角。’”《宋书·孝义传·龚颖》:“臣闻运缠明夷,则艰贞之节显;时属栋挠,则独立之操彰。” 唐 李白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诗》序:“ 仲尼 旅人, 文王 明夷,苟非其时,圣贤低眉。” 清 魏源 《定军山武侯祠》诗:“明夷自正志,艰贞蒙大难。”
(2).指遭受艰难的贤人志士。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我自伤心人不见,访明夷,别有英雄泪。”
(3).鸣鴺。叫着的鹈鹕。明,通“ 鸣 ”。《易·明夷》:“明夷于飞,垂其翼。” 李镜池 通义:“明夷,借为鸣鴺。”一说,即鸣雉。见 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卷三。
(4).指太阳下山。《易·明夷》:“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 李镜池 通义:“明,指太阳。夷,灭。”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初若登天,光被俗表,末如入渊,明夷辉沦。”
(5).鸣弓。谓拉弓发射。《易·明夷》:“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 李镜池 通义:“明夷,鸣弓。”
(6).大弓。《易·明夷》:“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李镜池 通义:“明夷,大弓。”
(7).东方之国,日出处。《易·明夷》:“ 箕子 之 明夷 。利贞。”参阅 李镜池 《周易通义》。
致命
(1) 可使生命丧失的,比喻最厉害、最严重的
致命的一击
(2) 献出生命;拼死
见危致命
遂志
实现志愿;满足愿望。《易·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宋书·袁粲传》:“修道遂志,终无得而称焉。”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一麾终遂志, 阮籍 去骑驴。”《后水浒传》第四回:“我 杨幺 稍若遂志,必行戮奸除佞。” 章炳麟 《辨诗》:“夫致命遂志,与金鼓之节相依。”
死生
(1).死亡和生存。《易·繫辞上》:“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説。”《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宋 苏轼 《题文与可墨竹》诗:“谁云死生隔,相见如 龚 隗 。”
(2).犹言盈亏、消长。《孙子·虚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
(3).杀生。《国语·越语下》:“死生因天地之刑。” 韦昭 注:“死,杀也。”
(4).偏义复词。指生命。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阔,真堪託死生。”
(5).偏义复词。指死亡。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二:“畏人默坐成痴钝,问旧惊呼半死生。”
无愧
没有什么对不起别人之处
于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