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重轮行原文
人生一时。月重轮。
盛年安可持。
月重轮。
吉凶倚伏。
百年莫我与期。
临川曷悲悼。
兹去不从肩。
月重轮。
功名不勗之。
善哉。
古人扬声。
敷闻九服。
身名流何穆。
既自才难。
既嘉运。
亦易愆。
俛仰行老。
存没将何所观。
志士慷慨独长叹。
独长叹。
诗词问答
问:月重轮行的作者是谁?答:陆机
问:月重轮行写于哪个朝代?答:魏晋
问:月重轮行是什么体裁?答:乐府
问:陆机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机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生一
即 太一 。神名。 唐 颜真卿 《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诗:“登坛仰 生一 ,捨宅叹珣珉。”参见“ 太一 ”。
月重轮
乐府曲名。相传 汉明帝 为太子时,乐人作歌诗四章以赞其德,其二即《月重轮》。见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 三国 魏文帝 、 晋 陆机 、 南朝 梁戴暠 等皆有《月重轮行》。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五》。
盛年
青壮年
失于盛年,犹当晚学
重轮
(1).即重毂。《文选·张衡<东京赋>》:“重轮贰辖,疏轂飞軨。” 薛综 注:“重轮,即重轂也。”《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舆有重轮之安,马无泛驾之佚。” 李周翰 注:“天子重轮,取其安也。”参见“ 重轂 ”。
(2).日、月周围光线经云层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光圈。古代以为祥瑞之象。《隋书·音乐志中》:“烟云同五色,日月并重轮。” 唐 刘禹锡 《贺皇太子受册笺》:“苍震发前星之辉,黄离表重轮之瑞。” 明 何景明 《十五夜高铁溪同沉清溪赵雪舟马百愚过敝居对月》诗:“重轮烂五色,繽纷结文虹。”《六部成语注解·礼部》:“日月重轮珥食:日月之外又现光圈一二重,谓之重轮。”
(3).喻指帝王。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重轮赫赫遮星月,独擅贞明耀万方。”
吉凶
(1) 指未来的好运气和坏运气
吉凶未卜
(2) 凶险
但有吉凶,递相救应
倚伏
依存隐伏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与期
预先期待。 汉 严忌 《哀时命》:“往者不可扳援兮,徠者不可与期。”
临川
今江西省抚州市
悲悼
哀伤地悼念
不从
(1).不服从;不听从。《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后汉书·韩棱传》:“ 棱 復上疏諫,太后不从。”
(2).不追随。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陋 苍梧 之不从兮,遵 鮒隅 以同壤。”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 沉 吏部 传师 ,性和易,不从流俗。”
(3).指占卜不吉。《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穀梁传·哀公元年》:“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时也。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不郊矣。” 范宁 注:“意欲郊而卜,不吉,故曰不从。”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善哉
(1) 赞美之词。即“好啊”
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左传·昭公十六年》
(2) 后为僧人用作表示惊叹的口头语,既可以表示赞许,又可以表示不满,犹言“罪过”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扬声
(1) 提高声音
这儿吵闹声越来越大,我们只好扬声说话
(2) 故意对外宣扬
他守口如瓶,不会往外扬声
(3) 扬名;声誉传扬
敷闻
犹布闻。使名声远扬。《书·文侯之命》:“昭升于上,敷闻在下。” 曾运乾 正读:“敷,布也。闻,声闻也。” 晋 陆机 《月重轮行》:“古人扬声,敷闻九服,身名流何穆。” 唐 李商隐 《为汝南公贺彗星不见复正殿表》:“精诚昭达,恳惻敷闻。”
九服
(1).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三国志·魏志·何夔传》:“先王辨九服之赋以殊远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乱。”
(2).指全国各地区。 南朝 梁 沉约 《法王寺碑》:“济横流而臣九服,握乾纲而子万姓。”《周书·文帝纪下》:“俾九服寧謐,诚赖翊赞之功。”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人见其令雷行于九服,而不知其令未至阶闥也。”
(3).古代王和后的九种服制。《周礼·天官·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屨” 汉 郑玄 注:“王吉服有九。”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九服》:“九服:冕服六(大裘至玄冕),弁服三(韦弁、文弁、冠弁)。”
身名
(1).身体和名誉。《列子·说符》:“仁义使我身名并全。”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坟土未乾,而身名并灭。”
(2).声誉;名望。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山》诗:“身名竟谁辩,图史终磨灭。” 唐 白居易 《妻初授邑号告身》诗:“倚得身名便慵墯,日高犹睡緑窗中。” 清 秋瑾 《敬告姊妹们》:“智识也长了,见闻也广了,学问也高了,身名是一日一日的进步了。”
才难
(1).谓人才难得。《论语·泰伯》:“才难,不其然乎?”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古人叹息於才难,故谓百世为随踵,不以璞非 崑山 而弃耀夜之寳,不以书不出圣而废助教之言。” 宋 苏轼 《乞擢用林豫札子》:“臣窃谓才难之病,古今所同。朝廷每欲治财赋,除盗贼,干边鄙,兴利害,常有临事乏人之叹。” 清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故新政未行,则有才难之嘆,而用人每患其不公。”
(2).难得的人才。 唐 皎然 《送裴判官赴商幕》:“ 商 洛 近京师,才难赴幕时。”
嘉运
指国运昌盛的际会。 晋 陆机 《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在昔蒙嘉运,矫迹入 崇贤 。”《南史·徐广传》:“君佐命兴王,逢千载嘉运。” 明 吴承恩 《明堂赋》:“际中兴之嘉运,协大壮之鸿文。”
俛仰
亦作“ 俛卬 ”。1.低头抬头。《墨子·节用中》:“俛仰周游威仪之礼,圣王弗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鸿》:“见其伸颈俛仰,吐出黄金半鋌。”
(2).指身体的屈伸。《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要胁痛不可俛仰,又不得小溲。”
(3).升降。《淮南子·原道训》:“是故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沉浮俛仰。” 高诱 注:“俛仰犹升降。”
(4).形容时间短暂。《庄子·在宥》:“其疾俛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汉书·晁错传》:“以大为小,以彊为弱,在俛卬之间耳。” 宋 苏轼 《徐州贺河平表》:“未有收狂澜於既溃,復故道於将堙,俛仰而成,神速若此。”
(5).俯视和仰望。 明 归有光 《周弦斋寿序》:“俛仰今昔,览时事之变化,人生之难久长如是,是不可不举觴而为之贺也。”
(6).应付;周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言敢近舍明公远希 嵇 阮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 晋 邓粲 《晋纪》:“ 伯仁 仪容弘伟,善於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 宋 秦观 《陈偕传》:“嘻,今老矣,顾家贫无以给衣食之奉,聊復俛仰於其间,至於得失精粗,不復经意也。”《明史·高穀胡濙王直传赞》:“皆力持正议,不随众俛仰,故能身负硕望。”
行老
古代大都市中各行各业的头儿,兼为人介绍职业。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顾觅人力》:“凡顾倩人力及干当人,如解库掌事,贴窗铺席……俱各有行老引领。”《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陶铁僧 看着身上黄草布衫捲将来,风颼颼地起,便再来 周行老 家中来。”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商行的首领叫‘行头’或‘行老’。”
存没
同“ 存殁 ”。 南朝 宋 颜延之 《登巴陵城楼作》诗:“存没竟何人,耿介在明淑。” 清 黄遵宪 《吴季清明府》诗:“闻今既半年,未悉子存没。” 唐 宋之问 《鲁忠王挽词》之二:“邦家锡宠光,存没贵忠良。” 宋 苏轼 《与范元长书·北归》之一:“今託 少游 议其详,餘惟节哀自重。某不敢拜状郡君,惟千万俯为存没宽心自重。”
何所
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志士
有远大志向和高尚节操的人
爱国志士
慷慨
(1)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慷慨就义
(2) 大方;不吝啬
慷慨解囊
长叹
悠长的叹气
长叹一声
精彩推荐:
- 端溪琢枕绿玉色,蕲水织簟黄金纹。翰林所宝此两物,笑视金玉如浮云。都城六月招客语,地上赤日流黄尘。烛龙中天进无力,客主歊然各疲剧。形骸直欲坐弃忘,冠带安能强修饰。恃公宽贷更不疑,箕倨岂复论官职。笛材平莹家故藏,砚璞坳清此新得。扫除堂屋就阴翳,公不自眠分与客。知公用意每如此,真能与物同其适。岂比法曹空自私,却愿天日长炎赫。公才卓牵人所惊,久矣四海流声名。天方选取欲扶世,岂特使以文章鸣。深探力取常不寐,思以正议排纵横。奈何甘心一榻上,欲卧颍尾为洁清。贤愚劳佚非一轨,顾我病昏惟未死。心於万事久翛然,身寄一官真偶尔。便当买宅归偃休,白发溪山如愿始。看公肋力就太平,却上青天跨箕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