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仲洪尉南安八首原文
若见村中小校师,教将义理训童儿。四端五品人人有,莫道冥顽不与知。
诗词问答
问:送徐仲洪尉南安八首的作者是谁?答:彭龟年
问:送徐仲洪尉南安八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彭龟年的名句有哪些?答:彭龟年名句大全
彭龟年送徐仲洪尉南安八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小校
(1).低级武官名。《旧五代史·晋书·王清传》:“ 后唐明宗 领行臺,置步直军。 清 预其募,渐升为小校。”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一:“﹝ 宋太祖 ﹞微时,尝被酒入 南京 高辛庙 ,香案上有竹杯筊,因取以占己之名位……自小校而上至节度使一一掷之,皆不应。” 清 王夫之 《读<陈书>书后》:“ 陈武帝 以遐方小校,器止斗筲,忽起而干天步。”
(2).犹小卒。 宋 梅尧臣 《韵语答永叔内翰》:“信笔写此语,谓可忘病忧,黄昏走小校,寄我东郭陬。”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二折:“[ 李存孝 云]小校与我打将出去。[卒子云]理会的,出去。”《水浒传》第二回:“小嘍囉道:‘三个头领再三拜復,特地使小校进些薄礼,酬谢大郎不杀之恩。’”
义理
言辞、文章的含义和观点
以义理咨访。——清· 刘开《问说》
童儿
即僮儿,年岁小的仆人。
携童儿数人。——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四端
指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观念的开端、萌芽。《孟子·公孙丑上》:“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隋书·文学传·潘徽》:“源开三本,体合四端。” 清 方苞 《读孟子》:“既揭五性,復开以四端,使知其实不越乎事亲从兄。”
五品
(1).五常。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书·舜典》:“帝曰:‘ 契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 孔 传:“五品谓五常。” 孔颖达 疏:“品谓品秩,一家之内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也。教之义、慈、友、恭、孝,此事可常行,乃为五常耳。”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五品时训,民神攸鑠。” 明 归有光 《明君恭己而成功》:“当 尧 之时,天下之故多矣,洪水方割矣,民未粒食而阻飢矣,五品不逊矣,五刑未明矣。”
(2).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汉书·王莽传中》:“帅民承上,宣美风俗,五品乃训。” 颜师古 注:“五品即五常,谓仁、义、礼、智、信。”
(3).五等。古代功勋的五种名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古者人臣功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閲。”
(4).五等。古代贝币的五个等级。《汉书·食货志下》:“大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壮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五十。幺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是为贝货五品。”
(5).九品官阶的第五级。《隋书·礼仪志五》:“今犊车通幰,自王公已下,至五品已上,并给乘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秘书省少监 崔行功 ,未得五品前,忽有鸜鵒衔一物入其堂,置案上而去。”
人人
每人
人人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冥顽
昏庸顽钝;愚钝无知
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韩愈《祭鳄鱼文》
与知
(1).犹与闻。《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公孙免餘 ﹞对曰:‘臣杀之,君勿与知。’乃与 公孙无地 、 公孙臣 谋,使攻 宁氏 。”《国语·晋语二》:“ 重耳 、 夷吾 与知 共君 之事。”
(2).预先知晓。《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夫贵人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説者与知焉,则身危。” 张守节 正义:“人主先得其计己功,説者知前发其踪跡,身必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