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良夫惠茶原文
欲谱茶经唤陆郎,三泉何事水汤汤。
金芽尚带先春露,玉髓空遗旧日香。
清苦家风搜肺腑,乱离符谶说旗枪。
闭门读罢先天易,惊觉王孙出醉乡。
诗词问答
问:谢良夫惠茶的作者是谁?答:可继
问:谢良夫惠茶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谢良夫惠茶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选元诗卷六十
参考注释
茶经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唐代陆羽撰写。全书共分三卷十节,内容囊括茶叶科学技术、生产知识和饮茶轶事等。陆郎
指 南朝 陈后主 宠臣 陆瑜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四·明下童曲》:“ 陈 孔 骄赭白, 陆郎 乘斑騅。徘徊射堂头,望门不欲归。” 唐 李贺 《夜坐吟》:“明星烂烂东方陲,红霞稍出东南涯, 陆郎 去矣乘斑騅。” 王琦 汇解:“《乐府·明下童曲》:‘ 陈 孔 骄白赭, 陆郎 乘斑騅。’ 陈 孔 ,谓 陈宣 、 孔范 ; 陆 谓 陆瑜 。皆 陈后主 狎客。”
三泉
(1).三重泉,即地下深处。多指人死后的葬处。《史记·秦始皇本纪》:“穿三泉,下铜而致椁。” 晋 张华 《章怀皇后诔》:“杳杳新,下絶三泉。”《后汉书·黄琼传》:“敢以垂絶之日,陈不讳之言;庶有万分,无恨三泉。”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麟图缉謚,定荣辱於三泉。”
(2).即三柱星。《晋书·天文志上》:“三柱一曰三泉。”
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汤汤
(1) 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 清凉山。——《歌声》
(2) 广大貌;浩茫貌
心汤汤而谁告?魄寂寂而何语?——南朝 梁· 沈约《待罪江南思北归赋》
(3) 形容非常流利
别人拿上书去,汤汤的背了,号上书,正了字,好不省事。——《醒世姻缘传》
先春
(1).茶的异名。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宋 沉遘 《七言赠杨乐道建茶》诗:“ 建溪 石上摘先春,万里封包数数珍。”
(2).犹早春。 明 张居正 《贺瑞雪表》之一:“兆丰穰于嗣岁,啟农扈于先春。”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虞山妖乱志>撰人》:“两公以先春行,余以孟冬从。”
玉髓
(1).即玉膏。道家谓服之可成仙。 唐 皮日休 《以毛公泉一瓶献上谏议》诗:“澄如玉髓洁,汎若金精鲜;颜色半带乳,气味全和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白玉髓》:“玉膏,即玉髓也。《河图玉版》云: 少室之山 有白玉膏,服之成仙。”参见“ 玉膏 ”。
(2).洁白如玉的脂髓。 元 汤式 《沉醉东风·江村即事》曲:“螯烹玉髓肥,鱠切银丝细。”
(3).香名。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上迎佛骨入内道场,即设金花帐、温凊牀、龙鳞之席、凤毛之褥,焚玉髓之香,荐琼膏之乳,皆九年 訶陵国 所贡献也。”
(4).喻美酒。 明 许时泉 《写夙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务教他锦囊倾出阳春句。”
遗旧
(1).谓抛弃、疏远故旧。 晋 曹摅 《赠韩德真》诗:“《谷风》遗旧,《伐木》敦友。”《魏书·高允传》:“言不崇华,交不遗旧。” 宋 梅尧臣 《次韵再和永叔尝新茶杂言》:“公不遗旧许频往,何必丝管喧咬哇。”
(2).指前代留下的旧臣。《南齐书·陈显达传》:“先朝遗旧,志在名节,同列丹书,要同义举。”
清苦
(1).守贫刻苦。《东观汉记·鲍宣妻传》:“ 宣 尝就 少君 父学,父奇其清苦,以女妻之。”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昔 回 宪 以清苦称高, 陈平 以无金免危。” 明 唐顺之 《与吕通竹屿书》:“执事佐郡六年,清苦直方之节,众共知之。”
(2).贫苦。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许国 ﹞敝衣糲食,环堵萧然,盖清苦之士也。”《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父亲太守公是个清官,当初在任上时,过些清苦日子。” 马少波 《一朵冬天开的花》:“诗人的生活很清苦。”
(3).诗文清峻寒苦。 宋 范仲淹 《唐异诗序》:“诗家者流,厥情非一,失志之人其辞苦,得意之人其辞逸……如 孟东野 之清苦, 薛许昌 之英逸。” 宋 王谠 《唐语林·品藻》:“先是 李补闕 林宗 、 杜殿中 牧 ,与 白公 輦下较文,具言 元 白 体舛杂,而为清苦者见嗤,因兹恨也。” 清 顾嗣立 《寒厅诗话》:“四灵以清苦为诗,以洗 黄 陈 之恶气象、狞面目。”
家风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肺腑
肺脏。内心深处;心腹
这一席话的确发自肺腑
公真知魏王肺腑也。——《三国演义》
乱离
(1).政治混乱,给国家带来忧患。《诗·小雅·四月》:“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毛 传:“离,忧。” 郑玄 笺:“今政乱国将有忧病者矣。” 晋 潘岳 《关中诗》:“乱离斯瘼,日月其稔。” 明 方孝孺 《绝命词》:“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
(2).遭乱流离。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悠悠世路,乱离多阻。”《后汉书·烈女传·董祀妻》:“感伤乱离,追怀悲愤。” 唐 刘长卿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诗:“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乱离时候,照顾不到,一遇‘逆兵’(或是“天兵”)就无法可想。”
符谶
符图谶纬的统称。泛指各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 唐 杜甫 《朝献太清宫赋》:“唯累圣之徽典,恭淑慎以允缉;兹火土之相生,非符讖之备及。” 朱光潜 《诗论·诗与谐隐》:“人说的话要明白,神说的话要不明白,才能显得他神秘玄奥,所以符谶大半是隐语。”
旗枪
亦作“ 旗鎗 ”。1.旗与枪。战争的工具。 唐 王建 《秋日送杜虔州》诗:“山楼添鼓角,村栅立旗枪。”喻指威风。《西游记》第四一回:“ 行者 钉在皮袋,又听得他恶言恶语駡道:‘……有一日我师兄大展齐天无量法,满山泼怪登时擒,解开皮袋放我出,筑你千鈀方趁心!’ 行者 闻言,暗笑道:‘这獃子虽然在这里面受闷气,却还不倒了旗鎗。’”
(2).旗杆端。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要丈二白练,挂在旗鎗上。”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鎗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
(3).绿茶名。由带顶芽的小叶制成。茶芽刚刚舒展成叶称旗,尚未舒展称枪,至二旗则老。参阅 宋 王得臣 《麈史》卷中。 宋 陆游 《效蜀煎茶戏作长句》:“午枕初回梦蝶牀,红丝小磑破旗枪。” 清 蒋麟昌 《南乡子》词:“小凤贮都篮,一盏旗枪雨后甘。”
见“ 旗枪 ”。
先天
自出生即存在的或自出生开始的
先天畸形
惊觉
因受到惊动而有所察觉;警觉
妇人惊觉。——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王孙
(1) 王爵的子孙
(2) 泛指贵族子孙,古时也用来尊称一般青年男子
王孙公子
醉乡
饮酒沉醉之后,似乎进入了另一番乡境,飘飘然别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