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登楼作原文
华枌焕晨曦,微风吟玉筝。
芳园届三月,万卉舒芬荣。
我登高楼望,望春春事并。
柳丝罥纸鸢,榆火熟脆饧。
弄暖牧儿笛,踏青公子骍。
佳与物皆春,差可释心凭。
心凭安可释,狂圣一念争。
所以古哲人,惴惴若履冰。
棐几堆芸编,古香散帘旌。
适然心有获,浴德兼陶情。
处上怀临下,居高乃见明。
社燕窥文㮰,沉烟绕彩甍。
课无复责有,触目归吟评。
诗词问答
问:春日登楼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春日登楼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十三
参考注释
晨曦
黎明后的微光
晨曦渐露
微风
(1).轻微的风。《荀子·解蔽》:“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於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汉 班婕妤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宋 范成大 《春晚》诗之二:“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 清 刘纯熙 《日暮》诗:“宿鸟树高下,微风云重轻。”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绿色的绣有和平鸽的旗帜,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风里轻轻地飘荡。”
(2).指日趋衰微的风俗。 唐 杜甫 《杜鹃行》:“ 蜀 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微,一本作“ 遗 ”。
玉筝
古筝的美称。 唐 常建 《高楼夜弹筝》诗:“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明 谢谠 《四喜记·佳期重会》:“调脂弄粉谁还又,玉筝檀板都收。” 鲁迅 《赠人》诗之二:“ 秦 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三月
(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2) 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3) 三个月
高楼
高层的住宅大楼或办公大楼
春事
(1).春耕之事。《管子·幼官》:“地气发,戒春事。”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 宋 王初寮 《履道象州上元》诗:“幽怀不自閒,欲逐春事起。安得五亩园,种蔬引江水。”
(2).春色;春意。 唐 徐晶 《同蔡孚<五亭咏>》:“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 明 刘基 《次李子庚韵》:“风落餘花春事非,愁心烟雨共霏霏。” 清 曹寅 《菜花歌》:“四月 吴 中春事足,四郊花气穿城瀆。”
(3).特指花事。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4).指男女欢爱。 明 沉仕 《偶见》曲之二:“交鸞凤春事无涯,不觉香露滴、牡丹芽。”
柳丝
垂柳枝条细长如丝,因以为称。 唐 白居易 《杨柳枝词》之八:“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宋 杨万里 《过临平莲荡》诗之四:“想得薰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 元 曹德 《清江引》曲:“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红楼梦》第二七回:“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田汉 《四季歌》:“夏季到来柳丝长,大姑娘漂泊到 长江 。”
纸鸢
〈方〉∶风筝
榆火
《周礼·夏官·司爟》“四时变国火” 汉 郑玄 注:“ 郑司农 説以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本谓春天钻榆、柳之木以取火种,后因以“榆火”为典,表示春景。 唐 李峤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诗:“槐烟乘晓散,榆火应开春。” 宋 周邦彦 《兰陵王·柳》词:“又酒趁哀絃,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清 金农 《忆茶》诗:“草铺緑罽地无尘,朝日熹微榆火新。”
弄暖
因天气暖和显得精神。《西游记》第五十回:“向阳几树梅初放,弄暖千竿竹自青。”
牧儿
牧童。《汉书·刘向传》:“ 项籍 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槨。”《后汉书·儒林传序》:“学舍穨敝,鞠为园蔬,牧儿蕘竖,至於薪刈其下。” 元 高克恭 《过弋阳》诗:“日暮牧儿归不得,料应白水涨前溪。” 清 曹寅 《三月六日登鼓楼看花》诗:“生憎圉人控骄马,絶爱牧儿飘纸鳶。”
踏青
清明前后到野外去观赏春景
公子
古代称诸侯的儿子或女儿,后来称豪门世家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大公子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差可
犹尚可。勉强可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人问抚军:‘ 殷浩 谈竟何如?’答曰:‘不能胜人,差可献酬羣心。’”
一念
(1).一动念间;一个念头。 南朝 梁 沉约 《却出东西门行》:“一念起关山,千里顾兵窟。” 唐 陈鸿 《长恨歌传》:“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堕下界。” 宋 陆游 《自规》诗:“忿慾俱生一念中,圣贤亦本与人同。”《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可晓得一念不违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会暗中呵护,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会立刻不容。”
(2).佛家语。指极短促的时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观空品》:“九十刹那为一念。” 北魏 昙鸾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六十刹那为一念。”《翻译名义集·时分》:“一念中有九十刹那。”
所以
(1) 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成绩提高很快
(2) 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来
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4) 原因;缘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哲人
才智卓越的人
惴惴
恐惧的样子
惴惴焉摩玩不已。——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惴惴奉行。——《明史》
惴惴恐不当意。——《聊斋志异·促织》
履冰
行于冰上。比喻身处险境,戒慎恐惧之至。《汉书·韦贤传》:“如何我王,不思守保,不惟履冰,以继祖考。”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至于恭命之时,犹切履冰之惧。” 宋 司马光 《为庞相公再让宰相表》:“需奏仰陈,冀安於涯分,纶言俯及,未照於悃诚,蹐地载惊,履冰逾畏。”参见“ 履薄临深 ”、“ 履薄 ”。
棐几
用棐木做的几桌。亦泛指几桌。《晋书·王羲之传》:“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浄,因书之,真草相半。” 宋 陆游 《初夏》诗:“细煅诗联凭棐几,静思棋劫对楸枰。” 元 揭傒斯 《和傅与砺近日》之一:“棐几看云凭,衡门罢月关。”
芸编
指书籍。芸,香草,置书页内可以辟蠹,故称。 宋 陆游 《夏日杂题》诗之五:“ 天随 手不去朱黄,辟蠹芸编细细香。” 明 高明 《琵琶记·副末开场》:“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 清 王时翔 《天香》词:“天上芸编催校,待重来,御炉烟绕。”
古香
指图书、藏画、法帖等发出的气味。 宋 陆游 《小室》诗:“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自注:“‘古香’见 米元章 《书画史》。”按, 宋 米芾 《书史》载《寄薛绍彭刘泾》诗句为:“图书满室翰墨香, 刘 薛 何时眼中见?” 清 金农 《怀人絶句》之二七:“收藏三百十种帖,一一旧搨浮古香。”
帘旌
帘端所缀之布帛。亦泛指帘幕。 唐 白居易 《旧房》诗:“牀帷半故帘旌断,仍是初寒欲夜时。” 唐 李商隐 《正月崇让宅》诗:“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牕网小惊猜。” 冯浩 笺注:“帘旌,帘端施帛也。” 元 张可久 《天净沙·清明日郊行》曲:“碧桃花下帘旌,緑杨影里旗亭。” 清 龚自珍 《菩萨鬘》词:“行云欲度帘旌去,啼花恨草无重数。”
适然
(1).偶然。《韩非子·显学》:“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於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两处取名,适然相同。”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人之赋形,有羊白,有兔缺,有六指,非适然而有,由星气胎感致之。”
(2).当然。 汉 贾谊 《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虑不得于耳目,以为是适然耳。”《汉书·礼乐志》:“至于风俗流溢,恬而不怪,以为是适然耳。” 颜师古 注:“言正当如此,非失道也。”
浴德
修养德性。《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 孔颖达 疏:“浴德,谓沐浴於德,以德自清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日逝月除,时方已过,澡身浴德,将以曷为?”
陶情
(1).怡悦情性。 唐 贾岛 《和刘涵》:“陶情惜清澹,此意復谁攀。” 宋 王安石 《寄李士宁先生》诗:“渴愁如箭去年华,陶情满满倾榴花。”《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廷章 ﹞对 王翁 道:‘表妹之疾,是抑鬱所致,常须於宽敞之地,散步陶情,更使女伴劝慰,开其鬱抱,自当勿药。’” 清 洪昇 《长生殿·偷曲》:“逞风魔少年逸兴,借曲中妙理陶情。”
(2).谓男女欢会调情。 元 张可久 《一枝花·携美人湖上归》套曲:“想当年 小小 ,问何处卿卿。 东坡 才调, 西子 娉婷,总相宜千古留名。咱两个谩相邀此地陶情。” 清 严虞惇 《艳囮》:“ 明 万歷 之末,上倦於勤,不坐朝,不閲章奏,輦下诸公亦泄泄沓沓。然间有陶情花柳者,一时教坊妇女,竞尚容色,投时好以博貲财。”《何典》第六回:“那男子并无怕惧,反喝道:‘我公子在此陶情作乐,你是甚么野鬼,敢来閒多管!’”
临下
(1).从高望下。《国语·晋语七》:“ 悼公 与 司马侯 升臺而望曰:‘乐夫!’对曰:‘临下之乐则乐矣,德义之乐则未也。’”
(2).指治理下属。 汉 蔡邕 《陈太丘碑》:“不徼訐以干时,不迁贰以临下。”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在上哀矜,临下庄敬。”《北齐书·幼主纪论》:“网罗俊乂,明察临下,文武名臣,尽其力用。” 鲁迅 《坟·论照相之类》:“治 吴 时候,如此骄纵酷虐的暴主(指 孙皓 ),一降 晋 ,却是如此卑劣无耻的奴才。 中国 常语说,临下骄者事上必谄,也就是看穿了这把戏的话。”
社燕
燕子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社燕”之称。 唐 羊士谔 《郡楼晴望》诗:“地远 秦 人望,天晴社燕飞。” 宋 苏轼 《送陈睦知潭州》诗:“有如社燕与秋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清 方文 《雨夜宿宋玉叔署斋分韵明日将,之宛陵》诗:“官轻如社燕,南北任孤飞。”
无复
(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復忧矣。’”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2).指不再有,没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3).没有履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復,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
(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无復,残类灭宗亡国是也。”
责有
追求实有的形态。《文选·陆机<文赋>》:“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李周翰 注:“责,求也。文章率自虚无之中以求其象。”
触目
(1)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为触目的特点是没有树
(2) 目光接触到
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