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原文
割断凡缘,心安神定。山中采药修身命。
青松林下茯苓多,白云深处黄精盛。
百味甘香,一身清净。
吾生可保长无病。
八珍五鼎不须贪,荤膻浊乱人情性。
诗词问答
问:踏莎行的作者是谁?答:张抡
问:踏莎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踏莎行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张抡的名句有哪些?答:张抡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割断
(1) 通过干预使…分开或分隔
割断关系
(2) 用有刃的器具切开
割断电话线
凡缘
(1).犹言一如往常。《荀子·礼论》:“刑餘罪人之丧,不得合族党,独属妻子,棺椁三寸,衣衾三领,不得饰棺,不得昼行,以昏殣,凡缘而往埋之。” 杨倞 注:“凡,常也;缘,因也。言其妻子如常日所服而埋之,不更加絰杖也。”一说为盘绕,不循正路。见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荀子礼论》。
(2).旧指佛家、道家、神仙等与世俗的缘分。 唐 牟融 《题道院壁》诗:“若使凡缘终可脱,也应从此度閒身。” 明 陈汝元 《红莲债》第一折:“谩説我禪宗戒律素明,争奈你媚脸儿相迎。我若是不採娇花忒浅情,怎肯把凡缘销浄。”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垢仙》:“盖仙混跡人间,一旦厌五浊恶世,蝉蜕而去,岂因时移世换,顿超尘累凡缘乎?” 王鲁彦 《听潮的故事》:“为了要完全隔绝红尘的凡缘,几千个出了俗的和尚绝对地拒绝了出家的尼姑在这里修道,连开店铺的人也被禁止了带女眷在这里居住。”
心安
内心安适坦然
心安意适
神定
谓心神安定。《新唐书·杨元琰传》:“生数岁未言,相者视曰:‘语迟者神定,必为重器。’”
采药
见“ 采药 ”。
亦作“ 采葯 ”。谓采集药物。亦指隐居避世或求仙修道。《后汉书·逸民传·庞公》:“后遂携其妻子登 鹿门山 ,因采药不反。” 唐 李白 《悲清秋赋》:“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託些,吾将采药於 蓬丘 。” 宋 苏轼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诗:“明年采药 天台 去,更欲题诗满 浙 东。” 清 刘献廷 《赠张铁桥先生》诗:“还期徧走 齐州 地,同作 天台 采葯人。” 清 钱金甫 《赠魏惟度》诗:“偶停 司马 游 梁 骑,暂作 嵩山 采药人。”
修身
陶冶身心,涵养德性
修身养性
青松
青翠的松树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
茯苓
一种多孔菌的菌核。可供食用或作中药。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等功用。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白云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深处
(1)
(2) 很深的地方
白云深处有人家
海洋深处的宝藏
(3) 内部
心灵深处
黄精
(1).黄土之精。指土德。《后汉书·李云传》:“ 高祖 受命,至今三百六十四岁,君期一周,当有黄精代见,姓 陈 、 项 、 虞 、 田 、 许氏 ,不可令此人居太尉、太傅典兵之官。” 李贤 注:“黄精谓 魏氏 将兴也。 陈 、 项 、 虞 、 田 并 舜 之后。 舜 土德,亦尚黄,故忌也。”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景灵垂祐,黄精协符。” 清 王夫之 《南岳赋》:“结天元以纽灵,扢阳冶之鸿施。母黄精之函载,焫相见于重离。”
(2).药草名。多年生草本,中医以根茎入药。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又闻道士遗言,饵朮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黄精》:“黄芝、戊己芝、菟竹……黄精为服食要药,故《别録》列于草部之首,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恨海》第七回:“我一月以来,只吃些熟地黄精之类当饭,噙点乌梅代茶。”
百味
(1).各种食品和滋味。《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身被轻煖,口厌百味。” 吕向 注:“百味,谓调和百种也。”《隋书·音乐志上》:“百味既含馨,六饮莫能尚。” 唐 韩愈 《苦寒》诗:“草木不復抽,百味失苦甜。”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皇都品汇》:“京餚北炒,仙禄居百味争夸; 苏 膾南羹,玉山馆三鲜占美。”
(2).旧木砧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服器·故木砧》。
甘香
香甜。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书生》:“经月餘,忽有人送食於女,甘香殊异。”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董氏东园》:“入门有栝可十围,实小如松实,而甘香过之。”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文官果》:“﹝文官果﹞肉旋如螺,实初成甘香,久则微苦。”
一身
(1) 全身,浑身
一身正气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个人
孑然一身
清净
(1) 心境洁净,不受外扰
清净守节
(2) 安定,不纷扰
图清净
(3) 清洁纯净
清净的山,清净的水
(4) 简明不繁
清净简易
(5) 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出家清净
吾生
(1).谓己之生命。《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清 陈维崧 《唐多令·重九后食蟹半醉作》词:“半醉睨吴钩,吾生行且休。”
(2).对同辈或卑幼者的敬爱之称。 晋 陆机 《赠潘岳》诗:“僉曰吾生,明德惟允。” 南朝 宋 谢瞻 《答灵运》诗:“牵率詶嘉藻,长揖愧吾生。”
保长
凤凰昼鸣之称。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凤﹞昼鸣曰保长。”一说为凤凰夜鸣之称。《宋书·符瑞志中》:“﹝凤凰﹞夜鸣曰保长。”
(1). 宋 代乡兵制度,十家为一保,设保长一人。《宋史·兵志六》:“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干力者一人为保长。”
(2).旧时保甲制中每保的头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选保甲长》:“所谓保长者,邑分四乡,乡立一长,谓之保长。不曰乡而曰保者,以乡别有长,所以管摄钱穀诸事,而保长乃专司盗逃奸宄,不与乎其他者也。”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 钱文贵 ﹞同保长们都有来往,称兄道弟。”参见参见“保甲”。
八珍
(1).古代八种烹饪法。《周礼·天官·膳夫》:“珍用八物。” 郑玄 注:“珍,谓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擣珍、渍、熬、肝膋也。” 宋 吕希哲 《侍讲日记》:“八珍者,淳熬也,淳母也,炮也,擣珍也,渍也,熬也,糝也,肝膋也。先儒不数糝而分炮豚羊为二,皆非也。”后以指八种珍贵食品。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续演雅发挥》:“所谓八珍,则醍醐、麆沆、野驼蹄、鹿唇、驼乳糜、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俗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续演雅发挥》:“所谓八珍,则醍醐、麆沆、野驼蹄、鹿唇、驼乳糜、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俗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2).泛指珍馐美味。《三国志·魏志·卫觊传》:“饮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 唐 杜甫 《丽人行》:“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宋 陆游 《东堂睡起》诗:“若论胸中淡无事,八珍何得望藜羹。”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是故甲愿八珍而乙不得藜藿焉。”
五鼎
(1).古代行祭礼时,大夫用五个鼎,分别盛羊、豕、肤(切肉)、鱼、腊五种供品。见《仪礼·少牢馈食礼》。《孟子·梁惠王下》:“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明 陆采 《怀香记·钦赐异香》:“莫把年华空断送,整五鼎三牲脩供。”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辞亲》:“前呼后拥,显亲扬名,也胜是死后三牲五鼎之祭。”
(2).见“ 五鼎食 ”。
不须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荤膻
指有辛味的菜与牛羊肉。 唐 韦应物 《紫阁东林居士叔缄赐松英丸辄献诗代启》:“道场斋戒今初服,人事荤羶已觉非。”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二·韬光禅师》:“刺史 白居易 重其道,尝具饌饭之,以诗邀云:‘白屋炊香饭,荤羶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
乱人
(1).违背正道或制造混乱的人。《庄子·盗跖》:“ 汤武 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违道义以趦趄,冒礼刑而罔顾者,乱人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史记》《汉书》;文人之史也,《后汉》《宋书》,乱人之史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左忠毅公》:“ 左忠毅 公 光斗 ,尝言 元祐 去乱法不去乱人为错。”
(2).狂人。《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 何孝先 心上虽不愿意,但念他同乱人一般,无理可讲,只好随他。”
情性
(1) 本性
情性殊异
(2) 性格
情性温柔
(3) 情意
一时情性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