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小儿辈到行在原文
阿纲学书蚓满幅,阿绘学语莺啭木,截竹作马走不休,小车驾羊声陆续。书窗涴壁谁忍嗔,啼呼也复可怜人。
却思胡马饮江水,敢道春风无战尘。
传闻贼弃两京走,列城争为朝廷守。
从今父子见太平,花前饮水勿饮酒。
诗词问答
问:喜小儿辈到行在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喜小儿辈到行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学书
(1).读书。《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2).学习写字。《南史·隐逸传下·徐伯珍》:“ 伯珍 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 宋 曾巩 《墨池记》:“ 羲之 尝慕 张芝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宋 陆游 《喜小儿辈到行在》诗:“ 阿纲 学书蚓满幅, 阿绘 学语鶯囀木。” 元 杨维桢 《又湖州作》诗之四:“得句时过 张外史 ,学书不让 管夫人 。”参见“ 学字 ”。
学语
学习语言;学习说话。 汉 桓宽 《盐铁论·遵道》:“文学结髮学语,服膺不舍。” 晋 陶潜 《和郭主簿》:“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唐 杜甫 《戏作花卿歌》:“ 成都 猛将有 花卿 ,学语小儿知姓名。” 宋 陆游 《喜小儿辈到行在》诗:“ 阿纲 学书蚓满幅, 阿绘 学语鶯囀木。”
莺啭
谓黄莺婉转而鸣。 唐 卢照邻 《入秦州界》诗:“花开緑野雾,鶯囀紫巖风。” 唐 岑参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鷄鸣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阑。”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诸晓屏》:“女意故使生闻之,其声嚦嚦,正如鶯囀花梢。”
竹作
竹器的制作。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张宏义 ﹞亦因病死,经宿却活……先解竹作,因自入房索刀具,破篾成器。”
马走
(1).马夫;马卒。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者祀》:“縉绅、大僚、牛童、马走、妇人、稚子无不亲事 真君 ,燠其寒,飫其嗛。”
(2).谦辞。“ 牛马走 ”的省称。 清 曾国藩 《五箴·有恒箴》:“天君司命,敢告马走。”
不休
不停止,不罢休。《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共苦战鬦不休,以有侯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即如《大风》、《垓下》、《易水》、《秋风》,古人已臻极至,无容更赘一词,乃尚剌剌不休,用心无用之地,何其不自量也!” 浩然 《艳阳天》第二二章:“﹝ 哑吧 ﹞嘴里边‘啊吗吗,啊吗吗’地叫个不休。”
车驾
(1).马驾的车。《管子·大匡》:“乃命车驾, 鲍叔 御, 小白 乘而出於 莒 。”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王车驾千乘,选徒万骑,畋於海滨。”《汉书·景帝纪》:“詔曰:‘夫吏者,民之师也,车驾衣服宜称。’”
(2).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车驾西都 长安 。” 颜师古 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不敢指斥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赵正夫 丞相薨,车驾临幸。”《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中国灭亡论》:“联军駢入,车驾蒙尘,宗社荆棘,此不过一姓之存亡而已,于我国民何关哉!”
陆续
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
散会后,大家陆续回去了
方陆续退出。——《广东军务记》
啼呼
哭叫,叫唤。《韩非子·显学》:“ 婴儿 剔首、揊痤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然犹啼呼不止。” 宋 苏轼 《胶西盖公堂照壁画赞》:“啼呼颠沛走百鬼,嗟乎妙哉古 陆子 。” 鲁迅 《书信集·致孙伏园》:“猫捕老鼠,啼呼的是老鼠不是猫。”
可怜
(1) 值得怜悯
露出一副可怜相
(2) 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可怜的家产
胡马
(1).泛指产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马。《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 越 鸟巢南枝。”《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胡马奚车,罗列阶陛。” 明 李攀龙 《古意》诗:“萧萧胡马鸣,翩翩下枯桑。”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完忠》:“衙中坐困,空云胡马思归。”
(2).指胡人的军队。 汉 邹阳 《上吴王书》:“臣恐救兵之不专, 胡 马遂进窥於 邯郸 。”《汉书·匈奴传赞》:“使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稚子咽哺, 胡 马不窥於长城,而羽檄不行於中国。” 唐 王昌龄 《出塞》诗:“但使 龙城 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阴山 。”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苍生未苏息,胡马半乾坤。”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陈赡传异人胶法》:“得百笏,自谓终身享之不尽。胡马南渡,一扫无餘。” 明 李梦阳 《胡马来再赠陈子》诗:“冬十二月胡马来,白草颯颯黄云开。” 清 孙雨林 《皖江血·遭擒》:“俺只料胡马前来把战挑,那知同胞反与咱兵鏖。”
饮江
(1).向江中喝水。 宋 苏过 《飓风赋》:“断虹饮江而北指,赤云夹日而南翔。”
(2).犹饮河。比喻不慕荣利,隐退自乐。 明 张居正 《奉旨迎母就养谢遣官郊劳疏》:“既以紓瞻云陟屺之怀,奏甘膬以承欢,寧復忆饌鲤饮江之乐,候起居于八座,欣团聚于一堂。”参见“ 饮河 ”。
见“ 饮马长江 ”。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战尘
战场上的尘埃。借指战争。 唐 司空图 《河湟有感》诗:“一自 萧关 起战尘, 河 湟 隔断异乡春。” 前蜀 韦庄 《清河县楼作》诗:“千里战尘连 上苑 , 九江 归路隔 东周 。”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在满布战尘的道路上,我们不是在一条道路上走过的吗?”
传闻
(1) 听到流传
传闻说你将同她结婚
(2) 通过多人才了解
(3) 辗转流传的消息
传闻多失
两京
(1).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 周 代的 镐京 和 雒邑 。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窃强 秦 之三辅,陷隆 周 之两京。”
(2).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 汉 、 唐 的 长安 和 洛阳 。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两京愧佳丽,三都岂能似。” 唐 杜甫 《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今日时清两京道,相逢苦觉人情好。”
(3).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 宋 代的 开卦府 和 河南府 。《宋史·太宗纪二》:“﹝ 雍熙 三年﹞九月丙寅朔,减两京诸州繫囚流以下一等,杖罪释之。” 宋 梅尧臣 《晚坐北轩望昭亭山》诗:“少客两京间,熟游 嵩 与 华 。”
(4).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 元 代的 大都 和上都 开平 。 元 周伯琦 《天马行应制作》:“属车岁岁幸两京,八鸞承御壮瞻视。”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十八:“万古龙门镇两京,悬崖飞瀑一般清。”
(5).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 北京 和 南京 。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祝京兆书<两京赋>》:“昔在 武昌 人家见 祝京兆 行书 都元敬 《两京赋》,两京者,即 明 之 北京 、 南京 。” 陈毅 《读时下杂文因忆鲁迅为长歌志感》:“ 重庆 有 老蒋 ,两京踞敌伪。”
(6).借指两 汉 。《陈书·儒林传·沉不害》:“故东胶西序,事隆乎 三代 ;环林璧水,业盛於两 京 。” 张舜徽 《广校雠略》卷一:“叙及 三代 ,则移録《尚书》;事涉两 京 ,则称举《史》《汉》。”
列城
(1).城邑;边塞城堡。《左传·僖公十五年》:“赂 秦伯 以 河 外列城五,东尽 虢略 ,南及 华山 ,内及 解梁城 ,既而不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 楚 盛 周 衰,控霸南土,欲争强中国,多筑列城於北方,以逼华夏。”《旧唐书·德宗纪下》:“ 吴少诚 非次擢用,授以节旄,秩居端揆之荣,任总列城之重。”
(2).指城邑长官。 宋 陆游 《喜小儿辈到行在》诗:“传闻贼弃两京走,列城争为朝廷守。”
朝廷
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战国策·齐策》
吾恐上负朝廷,下愧吾师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从今
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父子
父亲和儿子,古时也指叔侄
太平
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饮水
(1).喝水。《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孙希旦 集解:“饮有浆醴之属,今但饮水而已,饮之贫也。” 唐 韩愈 《复志赋》:“固余异於牛马兮,寧止乎饮水而求芻?”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名迹》:“其诗有‘人到心閒饮水甜’之句,余甚爱之。”亦指喝的和做饭用的水。
(2).谓清廉。语本《晋书·良吏传·邓攸》:“时 吴郡 闕守,人多欲之,帝以授 攸 。 攸 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 吴 水而已。”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尘满 莱芜 甑,堂横 单父 琴。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给牲口喝水。《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店一连也有十几间门面……门前搭着一路罩棚,棚下摆着走桌条凳,棚口边安着饮水马槽。”亦指给花木菜蔬浇水。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中之上:“浇花木菜蓏曰饮水。”
饮酒
(1).喝酒。《国语·晋语一》:“﹝ 史苏 ﹞饮酒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天下吏人,誥至后,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婚嫁、祠祀、饮酒、食肉。”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其时 司马氏 已想篡位,而 阮籍 名声很大,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
(2).古代宴会时供食毕漱口的酒。《周礼·天官·酒人》:“共宾客之礼酒、饮酒而奉之。” 郑玄 注:“饮酒,食之酒。” 贾公彦 疏:“谓食时有酒者,《曲礼》云:‘酒浆处右。’则此非献酬酒,是酳口之酒也。” 孙诒让 正义:“盖食礼无献酬,唯有酳口,故别谓之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