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痂之癖
历史典故
嗜痂之癖怎么写好看:
嗜痂之癖历史词典解释
嗜:非常喜好。痂:伤口、疮口愈合后所结成的干皮。癖:积久成习的爱好。爱吃疮痂的一种癖性。形容人的嗜好乖僻。刘邕,南朝宋人,刘穆之的儿子。特别喜欢吃疮痂,说味道像鳆鱼那样鲜美,以至于他手下的官吏不论有无罪责都处以鞭笞,为的是伤口结痂给他吃。一次,刘邕到孟灵休家,孟灵休先前患灸疮,有一个疮痂脱落在床上,刘邕拿起来吃了。孟灵休大惊失色,便把疮痂都揭下来让他吃,以至于全身流血不止。
【出典】:
《宋书》卷42《刘穆之传》1308页:“尝诣孟灵休,灵休先患灸疮,疮痂落床上,因取食之。灵休大惊。……灵休疮痂未落者,悉褫取以饴邕。”
【例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四·罗刹海市》:“异史氏曰:‘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郭沫若《新陈代谢》:“例如喜欢墨家,便连墨家崇拜鬼神都要替它辩解,或说出一番民主的意义出来,那未免近于嗜痂成癖了。”
偏正 嗜,嗜好;痂,疮口或伤口上的硬壳;癖,习惯性的爱好。指怪诞的嗜好。《南史·刘穆之传》:“穆之孙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鲁迅《热风·对于批评家的希望》:“他却可以有几条希望,就是望吃菜的没有‘嗜痂之癖’……”※癖,不读作pì。△贬义。多用于指不好的习惯。→逐臭之夫。也作“嗜痂成癖”。
词语分解:
- 嗜痂的解释 宋书·刘邕传:“ 邕 所至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鰒鱼。尝诣 孟灵休 , 灵休 先患灸疮,疮痂落牀上,因取食之。 灵休 大惊。答曰:‘性之所嗜。’”后因称怪僻的嗜好为“嗜痂”。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自叙:“余坐 蒋氏 三径斋 小楼近两月,辑成智囊二十七卷,以请教於海内之明哲,往往滥蒙嘉许,而嗜痂者遂兾余有续刻。” 清 赵翼 裙带鱼臭如醃鲞莪洲百门乃酷嗜诗以调之:“臭味輼輬不可亲,嗜痂偏作席间珍。” 茅
- 癖的解释 癖 pǐ 对事物的偏爱成为习惯:癖习
历史典故推荐:骂坐灌夫
源见“灌夫骂坐”。借指刚直不谀不畏权势的人。宋 沈瀛减字木兰花.嗔词:“刚而使酒,骂坐灌夫忘客寿。”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嗜痂之癖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柘林县
北周改柘林郡置,属升平郡。治所在今河南唐河县西南。隋大业三年废入湖阳县。古县名。高彭祖
生卒历辖木乣详稳。正隆末,契丹人撒八为乱,遇害。江都县
西汉景帝四年前置,属广陵国。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南四十六里夹江北小沙洲上今属丹徒法寺
大理寺别称。称掌刑狱的官署为法寺。北齐设大理寺,掌刑狱,其后历代相沿。因而泛称掌犹抱琵琶半遮面
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原形容琵琶女的羞怯神态。后也形容人做事遮遮掩掩。语出唐白走马赴任
同走马上任。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伪作陈仆射行李,云山东盗起,车驾必谋幸蜀,先以陈店东
见行东。小龙湾泉
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莱芜县小龙湾泉亦曰小龙湾河。合县西司马河,又控卡山
即空卡山。在今四川金川县东南。清乾隆金川琐记卷控卡山绝顶为崇化懋功两屯分界处,高徐六泾口
在今江苏常熟市东北,介于高浦口与许浦口之间。清时曾有千总驻守。风鬼洞
在今贵州石阡县东南龙山。方舆纪要卷石阡府龙山条山高耸,左岩畔有古洞,洞内石隙中有坚镡
生卒字子伋,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初为郡县吏,后从刘秀平定河北有功,拜扬化将军,封虹饮井
汉书武丘子传燕刺王旦传是时天雨,虹下属宫中饮井水,井水竭。传说虹能吸饮。后遂用为宋农洞
明置,属酉阳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七十五里宋农乡宋农场。明黎阳县
西汉置。治今河南浚县东南。黎山在其南,河水经其东,因以为县名。东汉置黎阳营,为军易州
隋开皇元年改南营州置。因境内易水得名。治今易县。十六年置易县为州治。唐辖境相当今莫可名状
名状形容,描写。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描述。蔡磊家谱二这染遍了山野的蓝紫紫的颜色和气味大观楼
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大观公园内。南临滇池,与太华山隔水相望,明代因称近华浦。明黔国公中亮郎
官名。北宋政和二年改客省副使置,为武臣阶官,后定为从七品。劳孝舆
字阮斋。广东南海人。惠门八子之一。乾隆元年,召试鸿博,不中。以拔贡生廷试第五,历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