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词典网
下载APP | 投稿 | 网站地图 | 放到桌面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无动于衷_无动于衷解释_无动于衷来历出处_无动于衷历史典故

无动于衷

历史典故

无动于衷怎么写好看:

无动于衷历史词典解释

衷:内心。内心毫无触动。鲁迅《而已集.扣丝有感》:“今天看见北京教育部禁止白话的消息,我逆料《语丝》必将有几句感慨,但我实在是无动于中。”巴金《控诉.给日本友人》:“然而你们至今还是无动于衷,甚至发出来对于‘王道的新天地’的歌颂。”亦作“无动于中”。清.方苞《修复双峰书院记》:“视亡国易君若邻之丧其鸡犬,漠然无动于中。”


述补 内心一点也没有触动。语本清·方苞《修复双峰书院记》:“尝叹五季缙绅之士,视亡国易君若邻之丧其鸡犬,漠然无动于中。”[例]对损坏公物的行为,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必须坚决予以制止。※衷,也作“中”。△贬义。多用于心理方面,描写对事情麻木不仁。→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古井无波 ↔感人肺腑 感激涕零 喜形于色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月明如水浸楼台

浸( ㄐㄧㄣˋ jìn ):泡在水里。 形容月夜的优美景色。语出元.王实甫西厢记四本一折:“彩云何在?月明如水浸楼台。僧归禅院,鸦噪庭槐。风弄竹声只道金珮响,月移花影疑是玉人来。”元.无名氏争报恩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无动于衷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无动于衷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