搴旗取将
历史典故
搴旗取将怎么写好看:
搴旗取将历史词典解释
拔敌旗,斩敌将。形容勇猛善战。《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亦作“搴旗虏将”。宋 崔伯易《感山赋》:“乘间薄人,肝脑涂地,以搴旗虏将而为乐。”
并列 拔敌旗,斩敌将。《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长有能者。”△褒义。多用于描写勇猛善战方面。也作“搴旗虏将”、“搴旗斩馘”、“搴旗斩将”。
词语分解:
- 搴旗的解释 1.拔取敌方旗帜。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二:“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东纪事诗:“笑他兵力输民力,斩将搴旗几十村。”2.高举旗帜。 黄远庸 政党安在:“其四……则临时奔赴,搴旗呐喊,好为生事者也。”
- 取将的解释 拿取。将,助词。 唐 韩愈 调张籍诗:“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爆竹行:“节间汗流火力透,健僕取将仍疾走。” 潘飞声 题披秘石门诗:“惑恐太阴黑,六丁下取将。”
历史典故推荐:逐黄鹄
楚辞战国楚.屈原卜居:“宁逐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战国楚诗人屈原在卜居中有“宁逐黄鹄比翼乎?”之语,比喻要和凌空飞翔的天鹅比翼齐飞。后遂用为有凌云志之典。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入海观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搴旗取将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冯慈明
生卒字无佚。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历仕北齐北周。隋炀帝末,位至朝请大夫,摄江都郡丞事罟罟
即故姑。元代蒙古妇女的头饰。详见故姑。张家湾
即今北京市通县南十五里张家湾镇。明一统志卷顺天府张家湾在通州城南,即白河下流。相荏弱难持
述补荏弱,软弱,怯弱。持,扶持。臣子懦弱,难以扶佐君主。楚辞九章哀郢外承欢之汋约贾谊辞明主
谓贤士遭贬。唐刘长卿送李使君贬连州诗秋风散千骑,寒雨泊孤舟,贾谊辞明主,萧何识故中尝食典御
官名。北魏置,掌皇帝饮食事务,以亲信宦官充任。北齐改称中尚食典御。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源见子牟恋魏阙。表示虽不居官,仍然关心朝政。中国现在记一回他此时虽然是已经挂误,借根方
数学名词。即西方代数学但未用代数符号。清康熙年间传入。数理精蕴下编卷三十一至三十扎萨克公
官名。清乾隆十九年,封吐鲁蕃伯克莽里克为扎萨克公,掌总理回务。见清史稿职官四回部冗从给事
官名。北周置。职掌不详。正四命。散官名。汉置中黄门冗从仆射,北魏有冗从仆射。北周张璪
一作张藻。唐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字文通。代宗德宗时,为检校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原意是前代贤君既不复可见,后代贤君也来不及见到。慨叹自己生不逢时。后也用以表示空截取
清代举人在会试外的入仕途径之一。举人考中后,经过三科,由本省督抚给咨赴吏部候选,曹鼐
生卒字万钟,宁晋今属河北人。宣德初,由乡举累任翰林修撰。正统中,历任翰林学士吏部情窦顿开
宋袁采袁氏示范子弟当谨交游殊不知此非良策,禁防一弛,情窦顿开,如火燎原,不可扑灭豺狐之心
偏正豺,叫豺狗,似狗而小,性凶残。狐,狐狸,性多疑,狡黠。如豺和狐狸那样的黑心肠髯飞
山海经西山经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兽多白鹿。其鸟多当扈,其状如御(禦)夷镇
北魏太和中置,以防御柔然。在今河北赤城县独石口之东。与沃野怀朔等六镇同为北魏军事康家屯
即今辽宁康平县康平镇。清史稿地理志康平县旧名康家屯,光绪三年移八家镇经历治此。六阴子淑
明成都府内江人,字宗孟。秉衡子。成化八年进士。知荆门州,修桥筑城,兴学校,建陆九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