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
历史典故
对症下药怎么写好看:
对症下药历史词典解释
亦作“对症用药”。根据不同的病症用不同的药。原形容医术高明,后也比喻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华佗(?-208年),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精通医术,通晓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发明了早期手术用麻药“麻沸散”,施行手术时,患者不觉痛苦,又发明了强身健体的“五禽戏”。行医各地,治好了许多疑难病症。一次有两个州府官吏,一个叫兒寻,另一个叫李延,都找华佗看病,又都患头痛,身上发热。华佗说:“兒寻应当吃泻药,李延应当吃发汗药。”有人便问为何二人用药不同。华佗解释说:“兒寻的病是由外部伤风引起的,李延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病因不同,所以治法也不一样。”后人据此总结出“对症下药”。赞扬华佗的医术高超。
【出典】: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卷29第800页:“府吏兒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例句】:
宋·阳枋《编类钱氏小儿方证说》:“凡小儿关节脉里百骸九窍五脏六腑,粲然在目,故能察病论症,对症用药,如指诸掌。” 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他也许要借这原始的集体的力给后代的散漫和萎靡来个对症下药罢。”
偏正 针对病情,决定用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草明《乘风破浪》:“我还不完全懂的心理,因此不能及时对症下药,只等待他的自觉,不能快速精炼!”△用于工作方法。→有的放矢 因地制宜 箭不虚发 ↔对牛弹琴 举措失当 隔靴搔痒 无的放矢。也作“对证下药”、“对证用药”、“对症发药”、“对症用药”。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仰望终身
孟子•离娄下:“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对症下药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高肇
生卒北魏渤海蓨人,字首文。宣武帝舅。宣武帝即位,追思舅氏,肇为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冀枞阳会议
太平天国在安徽枞阳镇召开的军事会议。清咸丰六年十一月,因清军围攻桐城甚急,太平军渔梁驿
即今福建浦城县西北渔梁。北宋置。南宋建炎三年,韩世忠追讨苗傅刘正彦,自衢州信州进郭麟孙
元平江路人,字祥卿。博学工诗。为钱塘吏,调江东,归吴卒。有祥卿集。李愔
宪宗子。长庆初封茂王。参见新唐书段凝
生卒五代时开封人,本名明远。少颖悟,多智数。初事朱温,其妹为温美人。后梁开平中授都匀府
明弘治七年置,治所与都匀卫同城今贵州都匀市。领麻哈州独山州清平县及八长官司。同盟会南方支部
中国同盟会下属组织。清宣统元年秋冬间在香港建立,专任南方各省革命发动与组织诸工作裴珣
漼从弟。安禄山反叛,珣辞河内郡守,退居乡里,不久为史思明所执,并接受所委官爵。代历代刑官考
历歷书名。清沈家本撰。二卷。起自传说时代太皡伏羲,止于明代。是书集历代文献,于刑刘一燝
明江西南昌人,字季晦。万历进士。选庶吉士,累官礼部右侍郎。光宗即位,以礼部尚书兼万佳山
亦作万家山。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清一统志太平府李阳冰宅在当涂县东南。今为万佳山。祛蠹除奸
除去奸邪之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且说李御史到了福建,巡历地方,祛蠹除奸,雷厉风行云龙鱼水
同云龙风虎。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四宣宗幸万寿山玉阑堂,锡宴十五老臣云龙鱼水,夫岂喜愠不形于色
魏书太武五王传石侯弟嘉,少沉敏,喜愠不形于色,兼有武略。劝善规过
鼓励为善,规劝改过。清刘开问说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见劝善惩恶。例法制文学中日本溪湖煤矿合同
清宣统二年四月十四日奉天交涉司使韩国钧与日本总领事小池张造日商大仓喜八郎订于奉天近幸
君主器重宠爱之臣。战国策赵策一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正侍郎
官名。宋徽宗政和六年置,为武臣阶官,从七品。武阶官名。宋政和六年公元年置,秩从七荷叶 (葉) 铺寨
在今浙江德清县东北。方舆纪要卷德清县荷叶浦寨在县东北二十七里。宋嘉定间置,设巡司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