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
历史地名
巴山怎么写好看:
巴山历史词典解释
①又名临川山。即今江西崇仁县西南相山。为崇仁、乐安二县界山。《寰宇记》卷110抚州崇仁县:临川山“在县南六十一里。旧名巴山,天宝六年敕改为临川山”。《明一统志》卷54抚州府:巴山“有栾巴祠,故名。唐改曰临川山。宋邑宰孙懋避栾仙讳,又改曰相山。相传巴山有四仙,曰梅、栾、邓、叶。梅即汉梅福。栾即栾巴,隐此山。邓、叶俱南城人”。清光绪《江西通志》卷52抚州府:相山“有汉豫章太守栾巴治妖于此, 邑人以其名名山。唐天宝六载改曰临川山,以其为临水所自出也。宋绍兴中,县令孙懋避巴讳, 以巴尝迁沛相,改今名”。
②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北。《晋书·杜预传》:太康元年(280)伐吴,预“又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寰宇记》卷146松滋县:巴山“《左氏传》巴人伐楚。《荆南志》云:“巴人复遁而归,因有巴复村在山北,因曰巴山。”
③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七十里巴山村附近。唐杜佑《通典·州郡部》 巴山县:“今县北有山,曲折似巴字,因以为名。”
④在今湖北巴东县南一里。《舆地纪胜》卷74归州:巴山“在巴东,县治所依”。《方舆纪要》卷78巴东县:巴山“一峰矗起,下分三冈,形如金字。一名金字山”。山产茶。
⑤在今广东电白县境。《寰宇记》卷161茂名县:“废南巴县在县东一百里。……取县东一百里南巴山为名。”《舆地纪胜》卷117高州:巴山,“《方舆记》云:在电白县”。
⑥即今四川重庆市内之枇杷山。清乾隆《巴县志》卷1:巴山“在城内。郡城坐山。……沿山为城,环江为池,人烟㕓市,傍壑凌霄,有千佛崖、滴珠泉、七星坎、洪崖洞”。《清史稿·地理志》 巴县:“城内巴山,县以此名。”
⑦即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北碚镇西北缙云山。《舆地纪胜》卷157重庆府:巴山“在巴县西南一百三十里。又名缙云山”。
(1)古山名。又称麻山。在今湖北省松滋市西南。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杜预伐吴,遣周旨渡江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即此。(2)大巴山的简称。
词语分解:
历史地名推荐:湾甸土司
明永乐元年 1403 置湾甸长官司,治所在今云南昌宁县西南八十四里湾甸。三年 1405升为湾甸州。民国初废。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巴山历史


精彩推荐:
罗存理
清广西临桂人,字神谷,号梓园,自号五岳游人。家贫,以卖画为生。善山水,喜作穷岩绝毛盛
十六国时人。前秦苻坚时历左将军镇军将军。曾随梁熙等灭前凉。坚子苻丕攻晋襄阳今湖北历金门上玉堂
源见玉堂金马。指入朝为官。汉扬雄解嘲今子幸得遭盛明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东三省保安会
东北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视为禁区。革命党人对东北地区也很重视。年光绪三十三年宋教许荆
东汉会稽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字少张一作子张。少为郡吏,举孝廉。和帝时任桂阳太守,额尔齐斯哈喇山
在今新疆阿合奇县西南。清乾隆西域图志卷额尔齐斯哈喇塔克在乌什西,色帕尔拜西南五十拖男挟女
犹拖男带女。西游记第 * 回只听那风滚滚,雾腾腾,来得甚近。吓得城外各关厢人等,拖鉴江镇
在福建省罗源县东部三沙湾口。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鉴江,人口。取海平槁项黧馘
见槁项黄馘。清薛福成选举论上熟知夫二百年来,聪明才杰之资,迍邅场屋,以老死牖下者宾化县
南齐置,属广熙郡。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境。隋废。隋置,属牂牁郡。治所即今贵州贵定县赵金
明乌程人,字淮献。布衣,正德中诏征不赴。有浮休集。卒年八十九。闵贞
清江西南昌人,一说湖北汉阳今武汉人,字正斋,或呼为闵呆子。侨居汉口。善山水,笔力右千牛卫
禁卫军指挥机构。唐朝十六卫之一,高宗龙朔二年改右奉宸卫置,设大将军一员将军二员中三角司
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黄沙河镇。清一统志桂林府一三角巡司在全州北五十里。明洪武四年置罗鲁城
在今云南剑川县南十五里下登。方舆纪要卷剑川州罗鲁城唐所筑,今为瓦窑村址。罗鲁,西严作霖
字佑之。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以儒生从事赈灾事业,自光绪二年至三十年,赈济山东河南山陶彭泽
源见陶令归去来。陶潜曾为彭泽县令,故称。借指县令或高人隐士。宋吴泳青玉案寿季永弟通子守梨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三责子诗唯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晋诗人陶潜余钱剩米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苻黄眉
一作苻眉。十六国时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氐族。前秦主苻健兄子。健时,任辅国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