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
历史地名
歙县怎么写好看:
歙县历史词典解释
秦置,属鄣郡。治所即今安徽歙县 (徽城镇)。西汉元封二年 (前 109) 属丹阳郡,郡都尉驻此。《说文》 释歙: “缩鼻也。” 以其地形如塌鼻状盆地,为古越语方言地名。旧说以县境诸水交会之口歙浦为名,不确。东汉建安十三年 (208),分属新都郡。西晋太康元年 (280) 属新安郡。隋开皇九年(589) 废。十一年 (591) 复置,属歙州。隋末为新安郡治。唐武德四年 (621) 为歙州治。北宋宣和三年 (1121) 为徽州治。元至元十四年 (1277) 为徽州路治。明为徽州府治。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
在安徽省南部、新安江中游。属黄山市。面积2122平方千米。人口49.8万。辖13镇、28乡。县人民政府驻徽城镇。秦置歙县,属会稽郡。《旧唐书·地理志》:“县南有歙浦,因为名。”南宋淳熙《新安志》:“或曰,歙者翕也,谓山水翕聚也。”汉属丹阳郡。东汉建安中属新都郡。西晋属新安郡。隋开皇中为歙州治。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为徽州治。元为徽州路治。明、清为徽州府治。1912年裁府留县。1914年属芜湖道,1927年直属省。1949年属皖南行署区徽州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徽州专区。1956年属芜湖专区。1961年复属徽州专区。1971年属徽州地区。1987年徽州地区撤销,改为黄山市辖县;同年11月划岩寺镇及西部七乡设黄山市徽州区,划篁墩乡属屯溪区。地处皖南山地南部,中部为徽州盆地。属北亚6*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玉米、油菜籽为主。为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以毛峰、大方、烘青、茉莉花茶闻名。特产三潭枇杷、雪梨、猕猴桃、贡菊、金丝蜜枣、笋干。工业有制茶、建材、化工、机械、汽车修配等厂。歙砚、徽墨、竹木砖石雕和盆景为传统工艺品。皖赣铁路斜贯县境。公路以慈张、徽杭为主要干线。新安江自深渡以下常年通航汽轮。县城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新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竦口古瓷窑址、许国石坊、长安寺塔、渔梁坝、太平桥、棠樾牌坊群、渐江墓、黄宾鸿故居、新安碑园、多景园等。建有陶行知纪念馆。
词语分解:
- 歙县的解释 歙县shè- : 在安徽省东南部、新安江上游,皖赣铁路经过境内。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人口58万1993年。地处黄山地区,特产有黄山毛峰、老竹大方茶和徽墨、歙砚等。名胜古迹有太白楼、许国石坊、太平桥、长寿寺塔、陶行知纪念馆等。
- 歙的字典解释 歙 xī 收敛,吸进:“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 县的字典解释 县 (縣) xiàn 中国省级以下的一种行政区划
历史地名推荐:香坊区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区东南部。面积207.5平方千米。人口33.3万。辖8街道办事处、2镇、1乡。区人民政府驻公滨路。俗称田家烧锅。1938年设香坊区,因线香作坊得名。有冶金、电炭、轴承等厂。为金代文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歙县历史
精彩推荐:
刘芳亮
或明末清初人。李自成部将,任左营制将军。崇祯十七年,率部由山西出太行,进入豫北畿南都
西汉末称宛今河南南阳市为南都。汉书食货志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洛阳称中,余时檄
宋嘉兴府崇德人,字传之。知和州,为官廉正宽厚。尝为次女择婿得同邑莫元忠,元忠以家永泰尉司
北宋熙宁十年置,属梓州。治所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六十里永泰乡。建中 * 初改为安泰尉司聚石点头
参见顽石点头条。侍卫亲军司
官署名。金朝军事机构。统领侍卫亲军。海陵王贞元元年设。正隆五年罢,以所掌付大兴府成绵道
即川西道。开怀畅饮
敞开胸怀,痛痛快快地喝酒。元曲选外编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三折令人安排酒肴,与众大人每蔑儿干
蒙古语,意为善射者。蒙古贵族多以此为号,用作美称。典客署令
官名。即典客令。刘悛
生卒字士操,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初为南徐州从事,随父勔征讨宋竟陵王诞于广陵豫州刺汤坑市
即今广东丰顺县汤坑镇。清乾隆潮州府志卷丰顺县汤坑市在县南六十里金鼎寨。乾隆二十七乌古迪烈统军司
官署名。即乌古敌烈统军司。始置于辽咸雍四年,设统军使都监等职,负责管理乌古部迪烈汤千
生卒宋饶州安仁人,字升伯,初号随适居士,晚更号存斋。汤德威子。宁宗庆元二年进士。张茵
唐人。懿宗咸通三年,为容管经略使。四年,为安南都护,勾当交州事。时南诏掠安南,茵江邃
南朝宋时人,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元嘉十二年为尚书祠部郎兼散骑常侍,与沈演之濂泉
在今江西安远县东。清一统志赣州府一濂泉在安远县东濂江坊灵宝观后。澄深清冽,为境内泣前鱼
源见龙阳泣鱼。喻因失宠被遗弃而悲伤。南朝齐陆厥中山王孺子妾歌子瑕矫后驾,安陵泣前嫔妇
周朝后宫女官统称。周礼天官典妇功掌妇式之法,以授嫔妇及内人女功之事赍。九嫔和世妇童牛角马
没有角的牛和生了角的马,谓事物违背常理。汉扬雄太玄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测曰童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