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
历史官职
知府怎么写好看:
知府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地方行政机构府之长官。宋朝始置,称“知某府事”,简称“知府”。掌教化百姓,劝课农桑,旌别孝悌,奉行法令条制,宣读赦书,举行祀典,考察属官,赈济灾伤,安集流亡,以及赋役、钱谷、狱讼等事。视本府地望高下,或兼留守司公事,或兼安抚使、都总管、兵马钤辖、巡检等职务,总理本府兵民之政。以朝官及刺史以上官充任。凡二品以上官及带中书、枢密院、宣徽使等官职任职者,称“判府事”。辽朝五京都总管府及黄龙府、兴中府等均设“知府事”。元朝亦作为“知某府事”之简称。其后,或设府尹,或设知府,时府尹又称知府,均正四品,总判府事。江南兼管内劝农事,江北另兼诸军“奥鲁”。明朝始以知府为正式名称,掌一府之政令,总核所属州县之赋役、诉讼等事,汇总于布政司、按察司。明初,知府品秩不一。洪武六年 (1373) 分天下之府 (元朝诸路改)为三等,税粮二十万石以上为上府,知府从三品; 二十万石以下为中府,知府正四品; 十万石以下为下府,知府从四品。后并定为正四品,清沿明制,然品秩改为从四品。例以京察一等记名之翰林院侍读、侍讲等,内阁侍读、给事中、御史、六部及理藩院、内务府、步军统领衙门郎中、员外郎、太仆寺员外郎等,以及治中、运同、同知、直隶州知州升任。清之各府,以冲、繁、疲、难四字分定等第,划为最要缺、要缺、中缺、简缺。各府调补知府时,有“请旨缺”、“题补缺”、“调补缺”、“留补缺”之分,应升、应补官员,亦按为官情况划分等第,以求人、缺相宜。
官名。《宋史·职官七·府州军监》:“诸府置知府事一人。”这“知府事”虽非正式官名,但其实为一府的长官。到明清,只称“知府”,已成为正式官名。明代每府设知府一人,正四品,掌一府之政,宣风化,平狱讼,均赋役,以教养百姓。其佐官有同知、通判、推官。其属有经历、知事、照磨、检校、司狱等。见《明史·职官四·府》。清沿明制,见《清史稿·职官三·府》。
词语分解:
- 知府的解释 明朝以来对府一级行政长官的正式称呼宁夏知府。—— 唐· 高适别董大知府朱孝纯。—— 清· 姚鼐登泰山记
- 知的字典解释 知 zhī 晓得,明了:知道
- 府的字典解释 府 fǔ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府库
历史官职推荐:防閤
官名。负责防卫。南北朝时诸王有防阁将军,以保护王和王府的安全。唐朝也有此官。见旧唐书·职官二·户部、资治通鉴宋泰豫三年注,齐建武元年注。 唐代配备给官员的服役人员。通典·职官十七说:“凡京司文武职事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知府历史
精彩推荐:
蒲川河
即今甘肃镇原县东蒲河。源出环县界,东南流经县东至宁县西南入泾河。元丰九域志卷彭阳视尚书事
官名。西汉设置,见领尚书事。马哈木
生卒明初蒙古瓦剌部首领之一。与东部蒙古首领阿鲁台相仇杀。永乐七年,接受明成祖所赐宣乐县
隋开皇十八年改梁乐县置,属连州。治所在今广东阳山县南。大业初属熙平郡。大业末废。上海桂墅里女学堂
即经正女学。河东吼
同河东狮子吼。清顾嘉誉雪狮歌诗耏落落张巨口,仰天欲作河东吼。刘宏规
唐宦官。京兆云阳人。十五岁入宫,累迁内仆寺丞。出为天威军使,入为翰林院使,迁副军道童
生卒元畏兀儿人,号石岩。以世胄入官,授直省舍人,调信州路总管,移平江。累迁江浙平甄宇
字长文,北海安丘今属山东人。精通严氏春秋,弟子常有数百人。光武帝时征拜博士,后迁石演芬
胡人,李怀光养子。官右武锋都将。怀光欲与朱泚通谋作乱,演芬密奏,事泄,被处死。下临泚口市
一作临资口市。即今湖南湘阴县西二十九里湘江西岸之临资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湘阴县图新开口堡
明宣德十年筑,属万全右卫。在今河北万全县西北。方舆纪要卷万全右卫新开口堡其宁远德归定县
唐贞观四年置,属羁縻祐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境。后废。本草备要
书名。清汪昂撰。八卷。初刊于康熙三十三年。本书首载药性总义,次将药物分为草木果谷多麻巴
在今西藏索县东南军巴附近。藏语意石头部落的下方。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见清乾隆西藏喀尔喀
明清蒙古部名。明代汉文文献译为罕哈,清代译为喀尔喀。明中叶,蒙古达延汗分其地为左赵同鲁
生卒明苏州府吴县人,字与哲。少伉爽不群,遍读历代诗歌。志在用世,喜论事,不随俗是捻军起义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北方农民起义。捻军,原称捻党,或称捻子。捻党起于清朝初年,本为淮褒成侯
对孔子后代的封号。后汉书光武帝纪十四年夏四月辛巳,封孔子后志为褒成侯。注平帝封孔鹿泉县
隋开皇十六年置,属井州。治所即河北鹿泉市。元和志卷获鹿县以鹿泉在汉县南,因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