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局
历史官职
太史局怎么写好看:
太史局历史词典解释
官署名。隋朝秘书省置,初称曹,后改局,有令、丞各二员,司历二员、监候四员; 其历、天文、漏刻、视祲,各有博士及生员。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名太史监,减丞一员,又置司辰师八员,增监候为十员。唐高祖武德四年 (621) 复名为太史局,七年废监候; 高宗龙朔二年 (662) 又改名秘阁局,改令为郎中,咸亨元年 (670) 复名太史局,长官称令; 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又改为浑天监,不隶麟台 (秘书省) ,后又置副监及丞、主簿,改司辰师为司辰; 长安二年 (702) 复为太史局,废副监及丞,隶麟台,改天文博士为灵台郎、历博士为保章正,置挈壶正; 中宗景龙二年 (708) 又改为太史监,不隶秘书省,复置丞; 睿宗景云元年 (710) 又改局,隶秘书省,二年又改浑仪监; 玄宗开元二年 (714) 又为太史监,改令为监,置少监,十四年复为局,以监为令而废少监,天宝元年 (742) 又为监,不隶秘书省; 肃宗乾元元年 (758) 改名司天台。北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复名太史局,隶秘书省,掌测天文,考定历法;其官有令、正,有春官、夏官、中官、秋官、冬官正,有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 其判局及同判,则选五官正以上业优考深者充,保章正五年、直长至令十年一迁,唯灵台郎试中乃选; 其别局有天文院、测验浑仪刻漏所、钟鼓院、印历所; 南宋并同隶秘书省,长、贰、丞、郎轮季点检。
官署名。隋初秘书省领太史曹,置令、丞各二人,司历二人,监候四人;又有历、天文、漏刻、视祲诸博士及生员。炀帝时改太史曹为太史监,进太史令的秩为从五品,减丞为一人,置司辰师八人,增监候为十人。唐初沿置,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称太史局,属秘书省。掌测验天文,考定历法,每日向朝廷报告所测日月星辰、风云、气候、祥眚,每年制订历法,呈报皇帝后颁布。选择祭祀、冠婚及其他重大典礼日期。七年(公元624年)废监候。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太史局为秘书阁局,令改称秘书阁局郎中。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太史局为浑天监,不隶麟台(秘书省的改称),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改称浑仪监,改令为监,置副监及丞、主簿,改司辰师为司辰。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浑仪监复改为太史局,监仍改为令,废副监及丞,隶麟台如故。改天文博士为灵台郎,历博士为保章正。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改太史局为太史监,太史令之名不改,不隶秘书省,复置丞。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又改为局,隶秘书省,踰月为监,年中复为局;次年改称浑仪监。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复称太史监,改令为监,置少监。十四年(公元726年),太史监复为局,改监为令,废少监。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太史局复为监,自此不隶秘书省。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称司天台,五代与宋初又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设太史令,太史丞及春官正、夏官正、中官正、秋官正、冬官正,灵台郎,保章正等。北宋与太史局有关的机构有天文院、测验浑仪刻漏所、钟鼓院、印历所。南渡后,并同隶秘书省。参见“司天台”。
词语分解:
- 太史的解释 1 ∶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2 ∶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参之太史。——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 局的字典解释 局 jú 部分:局部
历史官职推荐:军事推官
官名。唐玄宗天宝742~756以后,节度、观察、团练、防御诸使皆置为幕职,掌助理军政。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定为从八品。徽宗崇宁二年1103重定选人阶官,换从事郎。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太史局历史


精彩推荐:
梁同书
生卒字元颖,晚号山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大学士梁诗正之子。乾隆中,赐入翰林院,充万家码头
集镇名。在天津市大港区北部马厂减河与独流减河交汇处东侧。属中塘镇。人口。传明永乐文彭
生卒字寿承,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征明长子,国子博士。能诗,善书画篆刻。明苏州府长洲刘去
生卒前景帝曾孙,广川缪王子。前年,缪王病死,因有罪国除。同年武帝复立其后,他被立宠姐
唐人。宁王乐妓,美姿色,善讴唱。每宴外客,诸妓女均出见,惟宠姐不以示人。李白至,陈彭年
生卒宋建昌军南城人,字永年。幼好学,年十三著皇纲论万余言。南唐李煜召入宫与幼子游奚斤
生卒代郡治今山西大同人。事道武明元太武三帝。机敏而有见识与度量,屡率军作战有功。秘书郎
官名。东汉置,马融曾任之,诣东观典校图书。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曹操为魏公后亦置,属归之如市
形容跟随者众多。东周列国志第九四回闻者叹曰魏公子不忍负一鸠,忍负人乎由是士无贤愚尚茶正、尚茶副
官名。清置,见御茶膳房。孔瀛
生卒元衢州人,字世表。孔昭孙子。年二十署昌国州学正,教授岳州,迁江浙儒学副提举,晋武元杨皇后
生卒即杨艳,字琼芝,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晋武帝皇后。父杨文宗为曹魏通事郎母天水赵觉宇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渊源于南印度佛教僧人帕当巴桑洁。相传在第三次入藏时,曾将此派教唐世明
生卒明人。兵部右侍郎袁应泰之仆。天启初,清兵攻沈阳,城破,应泰自缢死。世明凭尸痛寸肠楚猿
形容悲哀已极。唐吴融松江晚泊诗寸肠无计免,应知楚猿知。参见猿吟肠断礼部下大夫
官名。北周武帝保定四年五月,改春官府大司礼为礼部,置为长官,掌内外九族以及玉帛衣迎仙溪
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北四十里。清一统志兴化府迎仙溪源出北荻芦溪,东合蒜溪诸水,至江口九等户
北齐时为征税而划分的户等。为北魏三等九品制之演变。即按贫富分户为九等,富者税其钱沈义
明浙江湖州人。洪武二十年,任确山知县,操守廉介,好尚儒雅。不一年民气和洽,风俗醇钱选
宋元间湖州吴兴人,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霅川翁清臞老人。幼有文名。宋景定间乡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