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台
历史事件
御史台怎么写好看:
御史台历史词典解释
官署名。西汉称御史府,长官为御史大夫。东汉改称宪台,又称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实际长官。魏、晋、刘宋改称兰台,梁、陈、北朝仍称御史台。御史台是我国封建王朝的最高监察机关,专司弹劾之职。唐高宗曾改称宪台,旋复旧称。武则天将原御史台改为左肃政台,专知在京百司;另增置右肃政台,专知按察诸州。唐中宗改为左、右御史台。唐玄宗废右御史台,以原左御史台为御史台。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唐高宗时曾称大司宪),其僚属有御史中丞(唐高宗时曾称司宪大夫)、侍御史、监察御史等官。宋、元沿置。明初一度设置,其长官为左、右御史大夫,寻罢,更置都察院。御史台之名遂废。
词语分解:
- 御史台的解释 中国古代监察官署名称,又名“宪台”
- 御史的解释 1 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纠察的官吏御史前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 又顾召赵御史。御史诣学宫。—— 清· 张廷玉明史3 又御史齐康。
- 台的字典解释 台 (①台⑤臺,⑥檯⑦颱) tái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历史事件推荐:六官
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政,称六官。其它文献或称六卿。天官冢宰、春官宗伯的职司同于礼记·曲礼中“六大”里面的太宰和太宗。地官司徒、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御史台历史


精彩推荐:
繁渊
即澶渊。在今河南濮阳县西。水经河水注澶渊即繁渊也。即澶渊。宾州路
元初改宾州置,属岭南广西道。治所在岭方县今广西宾阳县北新宾镇。辖境相当今广西宾阳眉下添眉
比喻重复多余。明李贽四书评大学朱文公既曰明德为本,新民为末,则第一章释明明德,第宣诏书
官名。太平天国军中给事官。见军中典官。官名。太平天国设置,掌收发文书。分设于朝中梅折一枝
源见陆凯传情。指寄情于亲友。唐岑参送滕亢擢第归苏州拜亲诗橘怀三个去,梅折一枝将。杨眘微
唐人。肃宗上元中,官同州刺史。代宗广德二年,拜御史中丞岭南节度使。新州场
原名毋敛坝。即今贵州正安县北六十里新州镇。明万历四十八年真安州由今道真仡佬族苗族五马镇
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东北部。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五马集,人口。传刘焦旭
金沃州栢乡人,字明锐。第进士。调安喜主簿,改良乡令。以平章政事石琚荐为右警巡使,留翎山
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南三十里。一名朝阳山。又名留翎礸。清一统志同州府一引华阴县志世传沈约
生卒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休文。沈璞子。幼遭家难,流寓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善大壕营
集镇名。在陕西省大荔县东北。属户家乡。人口。明永乐六年年潼关卫屯军于大壕村西,名绘声绘色
形容描写叙述生动逼真。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必使山情水性,因绘声绘色而曲得其真。冯于河镇
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西北部,东临白浪河。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冯家。流杯曲水
见曲水流觞。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之饮。十二卫上将军
官名合称。唐德宗贞元二年初置,各一人,从二品,位十二卫大将军上,为每卫最高长官。大都宣课提举司
官署名。元朝置,掌诸色课程和京城各市。世祖至元十九年,并原京城两税务为大都税课提神女峰
亦名望霞峰美人峰。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北岸,为巫山十二峰之一。南宋陆游入蜀记十二翟义
西汉汝南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字文仲。翟方进之子。少以父任为郎。成哀帝时历任南阳策名
登记官吏之名策。后借指出仕做官。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孔颖达疏古之仕者,于所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