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历史知识
相怎么写好看:
相历史词典解释
①又称相安。夏王。仲康之子。仲康死后,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得同姓诸侯斟灌、斟之助。曾征伐淮夷、畎夷、风夷、黄夷(《古本竹书纪年》)。寒浞命其子浇杀斟灌、又伐斟,他亦为浇所灭(《左传·哀公元年》)。②官名。(1)初为辅佐君王的执政大臣的泛称。春秋齐景公初年置,为百官之长,执掌国政。战国列国多设,总理政务,或称相国、相邦、丞相。秦汉以后,成为相国、丞相等宰相之官的通称。(2)春秋战国赞礼之官吏,掌接待宾客,后兼任外交事务。《左传·成公二年》:“王以巩伯宴而私贿之。使相告之曰:‘非礼也,勿籍。’”杜预注:“相,相礼者。”《仪礼·乡射礼》:“(宾)及门,主人一相,出迎于门外。”郑玄注:“相,主人家臣,摈赞传命者。”(3)西汉初诸侯王国置相国、丞相,景帝中五年(前145)改诸侯王国相国、丞相名而称相,秩二千石。职掌辅导、匡正、监督诸侯王,有谏诤举奏之责。为王国最高行政长官,位高于郡守,尊显权重,多由朝廷代置,选派功臣或有才能者充任。统领王国众官。其后诸侯王势力逐渐削弱,相的地位也逐渐下降。初元三年(前46)令诸侯王相位在郡守下。成帝时废王国内史,改令相治民政,职如郡守。又,武帝时改列侯国令长为相,由朝廷直接派遣,治民如县令、长,隶郡国守相,唯将应得户租与列侯,万户以上国相秩千石,万户以下国相秩四百石、三百石。西域诸国亦多置,掌民政。东汉、三国沿置。魏咸熙元年(264)置公、侯、伯、子、男爵,各有封国,并王国皆设相,悉由朝廷选置,实为国家委派的行政长官,与郡、县守令无异。王、公国五品,职如太守;侯国八品,与伯、子、男国相皆职如县令、长。西晋初沿置,太康十年(289)改王国相为内史,公国以下仍置。东晋、南朝因之,品秩随民户多少而定。陈制,万户以上国六品,不满万户国七品,五千户以上国八品,五千户以下国九品。北魏置王、公、侯、子四等爵,王、公封郡,侯、子封县,郡国设内史、相,县国设相,位自四品至八品不等。后省。明洪武三年(1370)于诸王府置王相府,置左、右相各一员,正二品,掌辅弼匡正诸王,不治民。武相多以勋臣兼任,位在文相之上。十三年罢。①都邑名。(1)在今河南内黄县东南。商王河亶甲从隞(一作“嚣”)迁都于此。《书序》“河亶甲居相”,即此。(2)春秋宋邑。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北。《史记·春申君列传》:楚顷襄王二十年(前279),黄歇说秦昭王曰:“魏氏将出而攻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一说宋共公曾迁都于此(《水经·睢水注》)。秦置县。
词语分解:
- 相的字典解释 相 xiāng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
历史知识推荐:薛敬之
1435—1508 明渭南今属陕西人,字显思,号思庵。周蕙门人。以岁贡生入太学,与同舍陈献章并有盛名。弘治中迁金华府同知等职。为学详于“理气”说,又悉心研讨心、气关系,认为“人皆是气,气中灵底便是心”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相历史
精彩推荐:
安广县
西汉置,属郁林郡。治所即今广西横县。南朝宋属宁浦郡。南齐为宁浦郡治。梁陈时废。清挈屐而归
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卷十一何随家有竹园,人盗其笋。随遇行见之,恐盗者惊怖走竹中,伤其王朔
西汉人。术士,善望气。李广数击匈奴有功,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曾从朔问故。一龙一猪
比喻人的贤与不肖,相去悬殊。唐代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无瑕白玉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八回足穿云霞珍珠履,手执无瑕白玉圭。铜驼泪
源见荆棘铜驼。借指对山河残破的哀伤。清黄鷟来秋日湖村即事有感诗之一三秋风雨铜驼泪杜佑
生卒唐京兆万年人,字君卿。杜希望子。嗜字,该涉古今,学以富国安民之术为宗。初以父海角天涯
亦作天涯海角。偏僻边远的地方。白居易春生诗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并列比吴瑭
字鞠通。叶桂之私淑弟子。江苏淮阴人。乾隆嘉庆时曾游京师。有名。医学本于叶桂。认为尉佗
史记卷一一三南越列传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湖寮镇
在广东省大埔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侨乡。镇人民政府驻湖寮夹谷山寿
元女真人。仁宗延祐中任崇安县尹。县西有梨岭,路险隘,行者苦之。山寿凿坦途,又修建山国
一名墨山国。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在今新疆和硕县东北托克逊县南库鲁克山井春五经
参见五经纷论蚡泉
一作濆泉。春秋鲁邑。在今山东沂南县西南。春秋昭公五年前,叔弓帅师败莒师于蚡泉。又小腰身
源见樊素。指侍妾歌伎或形容女子纤柔的腰肢。宋史达祖燕归梁词黄花心事一帘尘。但频忆见贤
清僧。浙江乌程陈氏子,一名际贤,字省凡,更字省斋。住杭州天竺寺。工诗,善山水。朱实大关
明洪武初置,属茂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八十里石大关乡。荆山客
借指楚人卞和。唐李白感兴诗之七竭来荆山客,谁为珉玉分良宝绝见弃,虚持三献君。参见都梁山
在今江苏盱眙县南。隋书地理志盱眙有都梁山。寰宇记卷泗州盱眙县都梁山在县南十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