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
历史知识
格物致知怎么写好看:
格物致知历史词典解释
古代认识论命题。语见《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东汉郑玄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此致或为至。”程朱派多从认识事理角度训解,如程颐训“格”犹“穷”,“物”犹“理”。朱熹训“格”为“至”,“物”犹“事”,“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补大学格物致知传》),承认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但把这仅看作是启发内心直觉达到“一旦豁然贯通”的手段。陆王派多从心性修养角度训解,如陆九渊训“格物”为“减担子”,即格除物欲之意(《象山全集·语录》)。王守仁训“格”为“正”,以“物”为“意之用”,“格物是去其心之不正”(《传习录上》)。清颜元训“格”为“手格猛兽之格,手格杀之格,乃犯手捶打搓之义”,“手格其物而后知至”,“格物”即是“孔门六艺之教”(《习斋记余》卷六)。
词语分解:
- 格物的解释 1 ∶穷究事物的道理格物致知2 ∶纠正人的行为
- 致知的解释 儒家哲学用语。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历代儒家学者对此有不同解释。 汉 郑玄 认为“致知”是使人“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 宋 朱熹 认为“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 明 王守仁 则认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参见“ 致良知 ”。
历史知识推荐: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
清宣统三年1911制订。共五章二百六十条。分总纲、刑事规则、民事规则、刑事民事通用规则、中外交涉案件等五部分,由修律大臣伍廷芳起草。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格物致知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珠浦使
借指有政绩的地方官。唐杜甫广州段功曹到得杨五长史谭书功曹却归聊寄此诗铜梁书远及,杨梅堡
即今广东三水市西南镇。方舆纪要卷广州府三水县西南巡司在县今三水市西河口镇东南十二阳鹜
字士秋,右北平无终今天津蓟县人。父阳耽,仕慕容廆为东夷校尉。清素好学,睿智有才识瓮声瓮气
瓮口小,肚大而圆的缸,在瓮中发声,沉闷粗放而有回声。形容说话的声音粗鄙而沉重。儿助教
官名。国子监诸学置,协助博士教授生徒。西晋武帝咸宁中初立国子学,置十五员,讲授儒宓子
书名。宓又作密。春秋鲁宓不齐撰。不齐,字子贱,孔子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十六篇,列胤萤
同胤案萤。唐李商隐秋日晚思诗枕寒庄蝶去,窗冷胤萤销。王昇
生卒宋严州人,字君仪。布衣蔬食,广阅诸书。为湖婺二州学官。罢归,居乌龙山中,每以鹿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滑县东北。水经河水注引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三年前,与郑鹿。即此。双佩
源见汉皋解佩。喻传情之物。唐储嗣宗圣女祠诗不复闻双佩,山门空夕阳。临江湖镇
即今江西玉山县西临湖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广信府玉山县西至临江湖六十五里。董和
字幼宰,南郡枝江今属湖北人。东汉末率宗族西迁入蜀。刘璋时历任江原长成都令益州太守养
在今河南沈丘县东南老城之东。左传昭公三十年前,楚子使监马尹大心逆吴公子,使居养,慎独
儒家用语。指独处而居时慎其言行。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永泰市
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永泰镇。北宋于此置永泰镇。即今江西德兴市西南永太。明史地理志德同声同气
同同声共气。廿年繁华梦四回故小弟要进京里寻个知己这时同声同气,才好做事。化敌为友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此去是要收服一个张秀才,化敌为友,做个内应。王学稼
明山东济阳人。胆力过人。嘉靖中应募北伐,临阵先登。为敌所畏。后中计被困,仍杀数十梁红玉
生卒宋人。本京口妓,后为韩世忠妻,封安国夫人,世称梁夫人。高宗建炎四年,世忠与金长安厨令
官名。西汉京兆尹属官,主帝王出巡时有关离宫别馆饮食起居事宜。西汉秩比千石,东汉减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