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马廷鸾的《饶娥庙祀神歌》
全文: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唐世衰。
有父溺死兮谁者怜之,呼天与地兮涕涟洏。
至险不测涛与风,至幽不仁鱼与龙,至孝不昧感即通。
岂人之灵兮,不若厖之雄。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吾生之弱龄。
往者吾不及兮,来者吾不获观其败与赢。
愚公老矣山为平,精卫藐然海为倾。
枕吾戈兮缚尔缨,猛志毅气妖氛澄。
昊天克巩兮靡人弗胜,诵娥之烈兮摇我心旌。
参考注释
愚公
(1).“愚公移山”故事的主人公。亦常用以比喻作事有顽强毅力、不怕困难的人。 宋 辛弃疾 《玉楼春·用韵答傅岩叟叶仲洽赵国兴》词:“青山不解乘云去,怕有 愚公 惊着汝。” 明 夏完淳 《大哀赋》:“人容鼓吏之狂,世笑 愚公 之癖。” 清 陈维崧 《洞仙歌·善权洞》词:“天风忽下,劈破青红茧, 夸父 、 愚公 费裁剪。”
(2).泛指隐者。 唐 高适 《封丘作》诗:“州县才难适,云山道欲穷。揣摩慙黠吏,栖隐谢 愚公 。” 唐 杜甫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 中散 山阳 锻, 愚公 野谷邨。”参见“ 愚公谷 ”。
精卫
古代神话中鸟名。《山海经·北山经》:“ 发鳩之山 ,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 炎帝 之少女名曰 女娃 , 女娃 游于 东海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 东海 。”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昔 炎帝 女溺死 东海 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 东海 。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 东海 精卫誓水处,曾溺於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誓,一名寃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后多用以比喻有仇恨而志在必报,或不畏艰难、奋斗不懈的人。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 沧海 。” 南朝 梁 范云 《望织女》诗:“不辞精卫苦,河流未可填。” 明 张煌言 《满江红》词:“青山未筑 祁连 塚, 沧海 犹衔精卫石。” 宁调元 《秋兴用草堂韵》:“分波终仗灵犀力,填海犹存精卫心。”
藐然
(1).幼小貌。 汉 蔡邕 《贞节先生范史云碑》:“君受天正性,志高行洁,在乎幼弱,固已藐然有烈节矣。” 唐 白居易 《祭乌江十五兄文》:“孩失其怙,幼丧其亲,旁无弟兄,藐然一身。” 明 何孟春 《馀冬序录摘抄》卷一:“遗孤藐然,未底成立。”
(2).轻视貌。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藐然不喜流俗之誉,怛尔不惧雷同之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藏书数百篋,无所不备……当路藐然不问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考仲子之宫筑王姬之馆于外》:“奈何藐然不顾,而遂受命焉。” 茅盾 《色盲》六:“ 林白霜 慢慢地将这信笺折迭成为小方块,拈在手指上轻轻地颠着,似乎估量它的轻重;然后藐然一笑,随手撩在字纸簏中。”
(3).深远貌。藐,通“ 邈 ”。《汉书·严助传》:“今王深惟重虑,明太平以弼朕失,称 三代 至盛,际天接地,人迹所及,威尽宾服,藐然甚慙,嘉王之意,靡有所终,使中大夫 助 諭朕意,告王 越 事。” 颜师古 注:“ 如淳 曰:‘王之所言藐然,闻之甚慙也。’藐,远也,言不可及也。”
(4).犹茫然。藐,通“ 邈 ”。 明 宋濂 《题冰壶子传后》:“﹝ 周世英 ﹞有长者行,凡遇过客匱乏者,必倾貲济之。客去,藐然不记其姓氏。” 明 文徵明 《桑廷瑞画像赞》:“曾岁月之几何,已藐然其音容,遗像之存,忆想而已。”
马廷鸾名句,饶娥庙祀神歌名句
猜你喜欢:
-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子思《中庸·第六章》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 专一则胜,离散则败。尉缭《尉缭子·兵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