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袁陟的《奉和》
全文:
客意正索寞,诗筒江际来。
一闻清玉韵,如见翠屏开。
磅礴云霄外,腾凌鸾凤回。
仙源朝路蔽,乳宝夜风豗。
九月已冰霰,三时无沴灾。
徒均南亩泽,应老邓林材。
岌岌耸天柱,岩岩尊国台。
高名皆祸尔,真赏岂然哉。
紫盖欹松蔓,青钱点石苔。
神虬潜夭矫,皓鹤舞毰毸。
释子安生计,幽人足隐媒。
云窅窅,苍壁古嵬嵬。
绝顶飞泉落,平崖枯柏摧。
势堪卑蒋霍,名不假刘雷。
释子安生计,幽人足隐媒。
云中认幡刹,汉上醉我觥{上三山下缶}。
荜户方穷厄,篮轩阻奉陪。
耳愁尘事入,心怯岁华催。
已作五噫咏,元非三杰才。
先将丘壑意,模写寄春台。
参考注释
九月
(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九个月
(2) 第九个太阴月
(3) 九个月
冰霰
下雪前或下雪时降落的白色小冰粒。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二:“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 清 顾炎武 《寄刘处士大来》诗:“忆昨出门初,朔风洒冰霰。”
三时
(1).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左传·桓公六年》:“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杜预 注:“三时,春、夏、秋。” 唐 元稹 《茅舍》诗:“我欲他郡长,三时务耕稼。”《新唐书·刘蕡传》:“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植不愆矣。”
(2).夏至后半个月。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应令》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 明 周之玙 《农圃六书·占候·五月占》:“夏至后半月为三时,头时三日,中时五日,三时七日。”
(3).早、午、晚。 唐 高适 《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时鐘磬,宛如梵宫。” 清 龚自珍 《尊隐》:“日有三时,一曰蚤时,二曰午时,三曰昏时。”
(4). 印度 分一年为热、雨、寒三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如来 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
(5).佛教谓 释迦牟尼佛 逝世后,佛法将经历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一般认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见 南朝 陈 慧思 《立誓愿文》。 唐 窥基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佛灭度后,法有三时,谓正、像、末。具行教、行、证三,名为正*法;但有教、行,名为像法;有教无餘,名为末法。”
袁陟名句,奉和名句
猜你喜欢:
-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王国维《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
- 眼里无点灰尘,方可读书千卷;胸中没些渣滓,才能处世一番。陈继儒《小窗幽记·集灵篇》
- 为害常因不察,致祸归于不忍。来俊臣《罗织经·阅人卷第一》
-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 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