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韩愈的《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寺在京城南门之东)》
全文:
秋灰初吹季月管,日出卯南晖景短。
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万株红叶满。
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然云烧树火实骈,金乌下啄赪虬卵。
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
有如流传上古时,九轮照烛乾坤旱。
二三道士席其间,灵液屡进玻黎碗。
忽惊颜色变韶稚,却信灵仙非怪诞。
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前年岭隅乡思发,踯躅成山开不算。
去岁羁帆湘水明,霜枫千里随归伴。
猿呼鼯啸鹧鸪啼,恻耳酸肠难濯浣。
思君携手安能得,今者相从敢辞懒。
由来钝騃寡参寻,况是儒官饱闲散。
惟君与我同怀抱,锄去陵谷置平坦。
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谏疏尤宜罕。
何人有酒身无事,谁家多竹门可款。
须知节候即风寒,幸及亭午犹妍暖。
南山逼冬转清瘦,刻画圭角出崖窾。
当忧复被冰雪埋,汲汲来窥戒迟缓。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桃源
(1).“ 桃花源 ”的省称。 南朝 陈 徐陵 《山斋诗》:“桃源惊往客,鹤嶠断来宾。” 唐 杜甫 《北征》诗:“缅思桃源内,益嘆身世拙。” 明 张煌言 《赠卢牧舟大司马》诗:“ 并州 正有来苏望,忍説桃源可避 秦 。”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八:“他们缺乏相当的娱乐,赌*博也是一条出路。所以有许多都在这里面寻觅他们的桃源。”参见“ 桃花源 ”。
(2).指 桃源洞 。 唐 李涉 《赠长安小主人》诗:“仙路迷人应有术, 桃源 不必在深山。” 元 任昱 《清江引·题情》曲:“ 桃源 水流清似玉,长恨因缘误。”参见“ 桃源洞 ”。
(3). 宋 时 临安县 嘉会门 外 泠水峪 ,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人称 桃源 ,为都人游集之地。 苏轼 《介亭饯杨杰次公》诗“丹青明灭 风篁岭 ,环佩空响 桃花源 ” 查慎行 注引 元 潜说友 《咸淳临安志》:“ 泠水峪 在 嘉会门 外,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为城南胜概,旧呼 桃源 ,游人多集焉。”
迷路
迷失道路
他迷路了
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枣下
(1).枣树下。因枣下攒聚有时,常用以喻人间的盛衰和世态炎凉。《古咄唶歌》:“枣下何攒攒,荣华各有时。夏欲初赤时,人从四边来;枣适今日赐,谁当仰视之?” 晋 潘岳 《笙赋》:“枣下纂纂,朱实离离。宛其落矣,化为枯枝。人生不能行乐,死何以虚謚为?”纂与“攒”通,聚貌。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 桃源 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2).古曲名。《文选·潘岳<笙赋>》:“咏《园桃》之夭夭,歌《枣下》之纂纂。” 张詵 注:“《园桃》、《枣下》,古曲名。” 南朝 齐 谢朓 《同赋杂曲名·秋竹曲》:“欲求《枣下》吹,别有 江 南枝。” 南朝 梁 刘孝绰 《发建兴渚示到陆二黄门》诗:“犹闻《枣下》吹,尚识杏间堂。”
悲歌
哀声歌唱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乐府诗集·悲歌行》
纂纂
集聚貌。《文选·潘岳<笙赋>》:“咏园**,歌枣下之纂纂。” 李善 注:“古《咄喑歌》曰:‘枣下何攒攒,荣华各有时……’攒,聚貌。纂与攒,古字通。”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 桃源 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此二十里间,枣树最多,其实已纂纂矣。”
韩愈名句,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寺在京城南门之东)名句
猜你喜欢:
-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 郎到断桥须有路,侬住处,柳如金。
-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 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墨子《墨子·08章 尚贤(上)》
- 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墨子《墨子·01章 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