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张镃的《次韵傅景夏见赠兼简徐季益》
全文:
懒情妨勇志,闇识乖明时。
昔人嗟远矣,有梦那见之。
百计谐余衷,第一证以诗。
合处即券钥,宁问渠为谁。
端居偪仄胸,旦旦荆榛披。
又如涸辙鲂,纵漾清塘陂。
宗旨要领会,法律忌脱遗。
泚笔漫拟古,深扃愧无奇。
寒松凛颜采,耻竞桃李姿。
疲马借康庄,敢对骐驎驰。
自娱成自虐,苦心到肝脾。
孰真念本愿,颇或讥繁词。
君侯忽我予,臭味几夙期。
何时结幽磐,开径通双扉。
花明莺锦芗,竹暗蜂烟霏。
应缘更数载,遮莫俗惊窥。
伟编昨珍投,如病和扁医。
月台气醇茂,共社当肩随。
火龟莫视兆,叶吉庸奚疑。
解颐持此先,讵须匡鼎来。
参考注释
端居
谓平常居处。 唐 孟浩然 《临洞庭赠张丞相》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明 雷士俊 《寄王筑夫》诗:“寂寞荒村静,端居念远朋。”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淄川小圣人》:“先生端居缄默;遇有问难,輒指画谈议,衮衮滔滔,竟晷不倦。”
偪仄
1.亦作"逼侧"。
2.迫近;相迫。
3.密集;拥挤。
4.狭窄。
8.匆迫;短暂。
6.窘迫。
旦旦
(1) 天天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诚恳
信誓旦旦。——《诗·卫风·氓》
荆榛
(1).亦作“ 荆蓁 ”。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三国 魏 曹植 《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 荆蓁 ”。 唐 李白 《古风》之一:“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金 元好问 《续小娘歌》之七:“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清 吴伟业 《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风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里声。”
(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闻讣》:“闺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云泥。”
(3).比喻艰危,困难。《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中援立 寿王 。” 元 许谦 《冯公岭》诗:“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
(4).比喻恶人。 元 麻革 《过陕》诗:“豺狼满地荆榛合,目断 中条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未许其冠带春秋,遂至夫荆榛天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陈御史元倩》:“手披荆榛,身御魑魅。” 周实 《民立报出版日祝赋》诗:“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荆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笑谭之顷,便起荆榛。”
张镃名句,次韵傅景夏见赠兼简徐季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