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胜迹吾无隐乎尔,词臣于此能忘言

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裘曰修录近作静宜园诗并呈游碧云寺长歌因用其韵率题并令和近作韵》

全文:
忆昨小驻静宜园,春云忽敛春日暄。
近臣知有游山喜,那识惜望殷岩轩。
尚非迫切待泽候,散闷石磴聊登援。
旷览之台一骋目,下视鸟背相飞翻。
翼日清晓起问政,轮班毕集诸卿垣。
惟虞伺意称事简,那肯适已嫌人喧。
敕几已罢听退食,碧云有寺别有门。
挈朋携侣许游历,严禁奚用谁何尊。
古松卧墙挂飞瀑,活水如画蜀两孙。
净土春阳已作意,并无荆棘惟兰荪。
俗僧缁黄概弗藉,钟鱼静伴山朝昏。
一株银杏十合抱,千年以上人曾扪。
其杈寄生郁苍柏,茏葱叶共扶晴暾。
世间奇事无不有,炙毂那辨淳于髡。
洗心亭下渟泓水,到此心洗空潺湲。
山房试泉更悦性,摩挲筠鼎光且温。
北壁之下淙乳窦,流阴可会如斯奔。
荇藻梳似绿玉带,一一皆可寻其根。
胜迹吾无隐乎尔,词臣于此能忘言
录我近作殿长韵,点窜岂无意所存。
杂咏五十皆短什,书厨未足酬长恩。
乘兴辄复赓巨作,乐天中的已示樊。
更当全册尔遍和,东坡例具悬水村。
屈指三朝即启跸,促成佳话不可谖。

乾隆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胜迹

名胜古迹

江山留胜迹

然而一切西湖胜迹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却是这 雷峰塔。—— 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

无隐

(1).没有隐瞒或掩饰。《礼记·檀弓上》:“事君有犯而无隐。” 晋 僧朗 《答晋主昌明书》:“夫至人无隐,德生为圣。” 宋 徐铉 《送高郎中出为婺源建威军使》诗:“危言昔日尝无隐,壮节今来信不凡。” 清 赵翼 《簷曝杂记·王云锦》:“上问其元日何事,具以实对。上嘉其无隐。”

(2).没有隐士。《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扬雄 《连珠》:“明君取士,贵拔众之所遗……是以巖穴无隐,而侧陋章显也。”

(3).没有隐蔽,完全显露。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循吏》:“海边有 越王石 ,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 愿 往观试,清彻无隐。”

乎尔

(1).语气助词。表感叹。《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孟子·尽心下》:“由 孔子 而来,至於今百有餘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赵岐 注:“乎尔者,叹而不怨之辞也。”

(2).语气助词。表询问。《穀梁传·庄公三十年》:“何善乎尔?”

词臣

旧指文学侍从之臣,如翰林之类。 唐 刘禹锡 《江令宅》诗:“ 南朝 词臣 北朝 客,归来唯见 秦淮 碧。” 明 徐光启 《疏辩》:“以翰林而兼 河南道 ,从来无此官衔;以词臣而出典兵,从来无此职掌。”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帮忙到扯淡》:“所谓国家的柱石,也常是柔媚的词臣,我们在 南朝 的几个末代时,可以找出这实例。”

于此

(1).在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於此,两非默置。”

(2).如此。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计此变,无伤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还之。”

(3).至此;至今。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独 韩文公 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復归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

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乾隆名句,裘曰修录近作静宜园诗并呈游碧云寺长歌因用其韵率题并令和近作韵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乾隆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