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释妙声的《心觉原宜晚轩》
全文:
青山多故情,慰我齿发莫。
爱此泉上轩,深谐静中趣。
孤云赴远壑,落日在高树。
牛羊下来尽,鸟雀归飞屡。
境胜欣有得,形忘澹无虑。
消摇步前楹,旷望一延伫。
怀哉未归客,微径草多露。
参考注释
消摇
逍遥。悠闲自得貌。消,通“ 逍 ”。《礼记·檀弓上》:“ 孔子 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消摇乎襄羊,降集乎北紘。”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消摇,消遥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愚计此时,当直捣 黄龙 而痛饮矣,乃阻兵不进, 河 上消摇,坐失机宜。”
前楹
殿堂前部的柱子。 唐 李白 《秋夕抒怀》诗:“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宋史·礼志五》:“前楹施帘,设东阁殿后之左右。”《金史·礼志五》:“大乐署设登歌之乐於殿上前楹间稍南,北向。”
旷望
极目眺望,远望。《文选·谢朓<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 李善 注引《广雅》:“旷,远也。” 吕延济 注:“言远尽见高深也。” 唐 李白 《送魏万还王屋》诗:“岧嶤四荒外,旷望羣川会。” 元 赵孟頫 《东郊》诗:“旷望得所怀,欣然消我忧。”
延伫
亦作“ 延竚 ”。1.久立;久留。《楚辞·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将反。” 王逸 注:“延,长也;佇,立貌。”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无与归,石逕荒凉徒延佇。” 清 曹寅 《书院述事三十韵》:“我怀寄渊澹,庭户久延佇。”
(2).引颈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晋 陶潜 《停云》诗:“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书·宗钦传》:“承足下高问,延佇之劳,为日久矣。”《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岂无英奇,副我延佇。” 宋 叶适 《邵子文墓志铭》:“所至皆解榻延佇倾待之。” 清 吴伟业 《题河渚图送胡彦远南归》诗:“想见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归隐。 南朝 宋 沉约 《赤松涧》诗:“愿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时当来还,延佇青巖侧。” 清 俞正燮 《黟县山水记》:“﹝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丛兰坂,香洁静明,延佇者忘疲矣。” 郑泽 《杂诗五首答钝庵》:“结庐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观望,犹豫不决。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诗:“明日策杖归,去住两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班荆劝客小延佇,酌酒赋诗相料理。” 明 无名氏 《画眉序·西湖》套曲:“更无妨待月,片时延竚。” 李广田 《冬景》:“他稍稍延伫了一会,听到大门里脚步声赶来才拔步跑开。”
(6).拖延。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怀疑重请,延佇于今二十六年矣。”
释妙声名句,心觉原宜晚轩名句
猜你喜欢:
-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王永彬《围炉夜话·第八五则》
-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 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
-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 六友诗寄林景云留寿国林道初俞季渊静友刘黻〔宋代〕
- 夜句三首陈师道〔宋代〕
- 答张文潜陈师道〔宋代〕
- 铜雀台(一作张瑛诗)张琰〔唐代〕
- 农臣怨元结〔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