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佚名的《西江月 以上二首见丹经极论,未注作者》
全文:
一理无今无古,此心何喜何嗔。
无相乃为真相。
色身即是法身。
不消一句半句,活得千人万人。
咦,这里便是到头,何须只管翻身。
参考注释
色身
佛教语。即肉身。《楞严经》卷十:“由汝念虑,使汝色身。”《金刚经·离色离相分》:“如来説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 陈雄 注引《坛经》:“皮肉是色身。” 南朝 陈 徐陵 《长干寺众食碑》:“则菩萨应化,咸同色身,诸佛浄土,皆为揣食。” 唐 黄滔 《莆山灵岩寺碑铭》:“ 了公 八年冬十月坐亡,色身不坏。”《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小僧出家人,只这个色身,尚非我有,何况外物乎?”
即是
(1).如此。《庄子·庚桑楚》:“若有不即是者,天钧败之。”
(2).就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僕即是鬼,何以云无。”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知之真切篤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法身
(1).佛教语。梵语意译。谓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各乘诸宗所说不一。《大般泥洹经·如来性品》:“知如来法身,长存不变易。”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八:“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他国》:“尝闻佛説,知诸法空,体诸法性,是则以慧眼观法身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法身者,圣人成道之神明耳。”
(2).指高僧之身。 唐 卢简求 《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法身魁岸,相好庄严,眉毛紺垂,颅骨圆耸。”
(3).旧指修炼得道之身。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俞氏 则谓跨火不焦,入水不濡,道成之后,法身则然,岂可以血肉之躯投畀水火乎?”《西游补》第十六回:“ 行者 一时难忍,现出大闹天宫三头六臂法身,空中乱打。”
佚名名句,西江月 以上二首见丹经极论,未注作者名句
猜你喜欢:
- 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王充《论衡·卷十四·状留篇》
-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 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
-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_静惨惨烟霞佚名〔元代〕
- 杂题十首刘克庄〔宋代〕
- 鼎臣学士侍郎、楚金舍人学士以再伤…成四十字陈谢汤悦〔唐代〕
- 宫词宋白〔宋代〕
- 丛翠亭欧阳修〔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