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郑獬的《答吴伯固》
全文:
伯固读我诗,掉头吟不休。
明日踵我门,作诗还相投。
初读颇怪骇,如录万鬼囚。
笔墨又劲绝,涌纸花光流。
想其挥扫时,天匠无雕锼。
倒下百箧珠,滑走不可收。
嗟余文字拙,瑕颣多疮疣。
乃如丑老妇,见此明镜羞。
美言反见诵,伦拟非其俦。
扶树腐木茂,使之凌昆丘。
又欲唱其宫,使我商以讴。
相搏如风雷,直与郊愈侔。
子趋则甚易,於我宁得不。
力敌气遂作,声应律乃酬。
譬如楚汉翁,画地争鸿沟。
我才非子对,何足当戈矛。
幸子时见过,高吟消百忧。
参考注释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瑕颣
瑕,玉上的斑点;纇,丝上的疙瘩。比喻事物的缺点、毛病。 唐 柳宗元 《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凡为六十七篇,命之曰《非国语》……思欲尽其瑕纇,以别白中正。” 元 蒋易 《<极玄集>序》:“盖当是时以诗鸣者,人有其集,製作虽多,鲜克全美,譬之握珠怀璧,岂得悉无瑕纇者哉。” 清 李楷 《<嵞山集>序》:“凡古人之不合於我者,輒訾其瑕纇。”
疮疣
(1).机体表面的赘生物。 唐 李翱 《解江灵》:“疮疣生心,洗刮不落。”
(2).比喻痛苦或祸害。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逾岭到任所,低颜奉君侯。酸寒何足道,随事生疮疣。”《法苑珠林》卷十八引《观佛三昧经》:“魔王心怒,即欲直前。魔子諫曰:‘父王无辜,自招疮疣,菩萨行浄,难动如地,云何可坏。’” 宋 苏舜钦 《哭师鲁》诗:“二边方横猾,四海皆疮疣。” 宋 梅尧臣 《送柳秘臣大名知录》诗:“浑浑发西极,奋奋入九州。自古患决溢,于今为疮疣。”
郑獬名句,答吴伯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