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李孙宸的《西樵山中杂咏·其六》
全文:
山下采茶纷女郎,双鬟高挽自村妆。
使君道左休相问,不是罗敷陌上桑。
参考注释
下采
下赌注。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义娘》:“偶遇博场, 薛 欲验妇语,遂入场下采,復获大胜,囊钱还家。”《红楼梦》第九二回:“ 冯紫英 道:‘下采不下采?’ 詹光 道:‘下采的。’ 冯紫英 道:‘下采的是不好多嘴的。’ 贾政 道:‘多嘴也不妨,横竖他输了十来两银子,终久是不拿出来的。’”
女郎
指年轻女子
不知木兰是女郎。——《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双鬟
(1).古代年轻女子的两个环形发髻。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五:“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 宋 陆游 《春愁曲》:“ 蜀 姬双鬟婭姹娇,醉看恐是海棠妖。”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有双鬟女子立道旁树下,絶色也。”
(2).借指少女。 宋 王安石 《仲元女孙》诗:“双鬟嬉戯我庭除,争挽新花比綉襦。”
(3).指婢女。 明 唐寅 《踏莎行·闺情》词:“急唤双鬟,为儂攀折,南枝欲寄凭谁达。”
(4).指千金高价。语本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 胡 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壚……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餘。” 唐 杜牧 《张好好》诗序:“ 好好 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二岁,为 沉著作 述师 以双鬟纳之。”
村妆
粗俗的打扮,借指粗俗的女子。 清 李渔 《蜃中楼·述异》:“都是些东顰硬效西家态,村妆勉学 昭阳 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有少年於日暮时,见城外一牛车向东去,载二女,皆妙丽,不类村妆,疑为大家内眷。”
(1).乡村妇女的打扮;庸俗的妆饰。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首饰》:“玫瑰,花之最香者也,而色太艷,止宜压在髻下,暗受其香,勿使花形全露,全露则类村粧,以村妇非红不爱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床帐》:“犹之贫士得妻,不能变村粧为国色。”
(2).谓佯装。《史纲评要·唐纪·昭宣帝》“ 司空图 弃官归隐…… 柳璨 以詔书徵之。 图 惧,入见。佯为衰野,坠笏失仪” 明 李贽 评:“村粧得好。”
李孙宸名句,西樵山中杂咏·其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