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汪森的《光孝寺》
全文:
招提郡西北,旧是虞翻苑。
祝发来南能,禅林契深眷。
兹维风与幡,心动随所转。
见道发高言,宗风垂一线。
我来趁媛凉,徙倚石栏遍。
池荷已萧索,倒影开镜面。
东为菩提坛,夭矫虬龙见。
遗植传齐梁,修条郁葱茜。
霜皮经雨缁,露叶迎风颤。
想当结子时,累累若珠串。
闲登卧佛楼,梯级绝攀援。
为感法门衰,津梁岂应倦。
岿然铁浮图,千像孰锻炼。
舍利知有无,恒人罕流眄。
藏经在一室,贝叶堆千卷。
缅怀唐相授,莫睹滩哥砚。
日永钟磬闲,深林坠花片。
暑气不侵人,临流撤纨扇。
尘事苦匆迫,佳游谢谈宴。
渐觉暝烟生,徘徊有余恋。
参考注释
舍利
又作“舍利子”。意为尸体或身骨,佛教称释迦牟尼遗体火焚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烬
有无
亦作“ 有亡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
(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 孔颖达 疏:“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3).指有馀与不足。《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孙星衍 疏:“有为有餘,无为不足也。”按,《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韩愈 《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 浑 ,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恒人
常人,一般的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太史敫 女奇 法章 状貌,以为非恆人。”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烈士之所以异於恆人,以其伏节以死谊也。” 清 吴敏树 《与梅伯言先生书》:“夫既为乡里之恆人矣,其生平行事,不足为乡之子弟所仰法,徒以气力雄长閭伍之间耳。”
流眄
流转目光观看。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书生》:“某性好花木,此园无非手植。今正值香茂,颇堪流眄。” 明 杨慎 《眳藐流眄》:“美人眉目流沔,使人冥迷,所谓一顾倾城也。”
汪森名句,光孝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