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释妙伦的《慈恩泾老请赞》
全文:
两耳全聘,双目半昏。
泾清渭浊,谁与辨论。
只么厮{左氵右盾},狼藉破沙盆。
有个不唧{左口右留}底,刚要面前涂糊背后揩抹。
黑漫漫地恰似云屯挂向寿峰顶上,往往唤作南山古树根。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泾清渭浊
泾水清,渭水浊。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坏,显而易见。辨论
(1).把对人进行考查后所作的鉴定加以认真分析。《礼记·王制》:“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论。” 郑玄 注:“辨其论,官其材,观其所长。” 孔颖达 疏:“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以王,王必以乐正所论之状授与司马,司马得此所论之状乃更论辨之,观其材能高下,知其堪任何官。” 宋 欧阳修 《国学试策》之一:“已詔公卿之流,博选贤良之士;而又申《周官》辨论之法,以考於贤能。”
(2).辨析论说。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德操 曰” 刘孝标 注引《司马徽别传》:“人质所疑,君宜辨论,而一皆言佳,岂人所以咨君之意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为李南阳建坊》:“ 胡 作《读史管见》,但遇母子间事,必再三辨论,则以当年不丧生母,为世所嗤也。” 清 唐甄 《潜书·无助》:“性即性耳,有何可言!今之学者好言性,辨论多端,何与於性!”
(3).辩驳争论。辨,通“ 辩 ”。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三王》:“俗儒新生不能採综多共辨论,至於讼鬩。” 宋 杨万里 《赠临川严泰伯秀才》诗:“行看最先进,辨论詘诸儒。”《清史稿·时宪志一》:“ 光启 等断断辨论,当时格而不行,乃为新朝改宪之资,岂非天意哉!”
(4).犹议论。辨,通“ 辩 ”。 宋 梅尧臣 《答刘原甫寄糟姜》诗:“胸怀饱经史,辨论出九州。” 宋 苏舜钦 《王子野行状》:“时年始二十五,风韵高洒,喜辨论,所交皆当世豪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权德舆》:“ 德舆 善辨论,开陈古今,觉悟人主。”
释妙伦名句,慈恩泾老请赞名句
猜你喜欢:
-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李商隐《春雨》
- 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读得两行书,说得几句话。陈继儒《小窗幽记·集醒篇》
- 人有所不忍,而后能及其所忍;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张廷玉《明史·列传·卷一百零四》
- 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离色离相》
- 壶中天(寿丘枢密)程珌〔宋代〕
- 题张医谕活庵李曾伯〔宋代〕
- 喜晴(九月十一日)乾隆〔清代〕
- 后庭花·石城依旧空江国孙光宪〔五代〕
- 仲春朔日重华宫茶宴廷臣及内廷翰林等以平定台湾联句并成四律·其一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