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释道潜的《寄福州太守孙莘老龙图》
全文:
公生自淮海,弱不游群儿。
良哉白玉质,烱烱无磷缁。
澡身以道德,馀弃为文词。
端能处庠序,邈有孔孟姿。
一朝擅高名,卓然动京师。
馀辉耀天末,烨烨如斗箕。
校雠芸阁中,精义无参差。
同时鹓鹭行,半已翔凤池。
两登谏官室,抗疏犯天威。
扬舲去江海,旷岁成流离。
朱轮拥苕霅,五马从合肥。
编氓仰遗爱,堕泪存丰碑。
归来遘风树,憔悴不展眉。
藉苫一室中,四壁无重帷。
南邻有古刹,而我方栖迟。
杖藜时过公,泣血闻嗟咨。
从容劝我坐,一饭常共为。
蒸蒸沸古鼎,蔌蔌投园葵。
客来慵应门,客去知为谁。
礼丧事云既,始领吴门麾。
瓶盂走梁苑,恨不相追随。
秋风亟东下,旌旆俄已睽。
浮川与遵陆,多病亦云疲。
七闽富名山,空翠相逶迤。
在昔慕仁智,于今慰遨嬉。
棠阴想初坐,吏案纷交驰。
庖刀一为解,往往无孑遗。
麦秋荐丹实,梅雨裁纤絺。
黄金燕佳客,柔指鸣哀丝。
万事不芥蒂,羡公能自怡。
参考注释
校雠
亦作“校仇”。 1.一人独校为校,二人对校为雠。谓考订书籍,纠正讹误。 汉 刘向 《<管子>序》:“所校讎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 唐 韩愈 《送郑十校理序》:“秘书,御府也,天子犹以为外且远,不得朝夕视,始更聚书 集贤殿 ,别置校讎官,曰学士,曰校理。”《宋史·职官志四》:“﹝ 元祐 三年﹞十二月,詔礼部,本省长贰定校讐之课,月终具奏。” 清 吴翊 《洞庭山馆呈司寇东海公》诗之二:“锦堂恩詔许归休,妙选宾僚佐校讐。”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解故上》:“自 隋 以降,书府失其守,校讎之事,职诸世儒。”
(2).比试;比较。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潘烂头》:“或谓 潘 曰:‘汝素以术自衒,今天师至矣,敢与之校讎乎?’”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事物不相校讎,輒昧善恶。”
芸阁
即芸阁。 宋 秦观 《孙莘老挽词》之二:“青春芸閤妙文词,进读 金华 鬢若丝。”参见“ 芸香阁 ”。
精义
精辟的义理
深得此中精义
参差
(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释道潜名句,寄福州太守孙莘老龙图名句
猜你喜欢:
-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篇》
-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老子《老子·道经·第三十章》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墨子《墨子·47章 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