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吴炯的《颜孝子乌墓》
全文:
人伦风化自孝始,我怀义乌颜氏子。
昔从书传闻其名,今来浙东入其里。
未入里先见路碑,高冢巍然云树里。
犹有群乌绕暮飞,或者神乌长不死。
衔土伤吻土亦赤,乌血凝成墓山紫。
今古人人皆有亲,负土葬者岂独此。
如何感召到山禽,须就人心推物理。
生前服劳情自苦,亡后附身哀靡已。
天地悯怜鬼神泣,无知羽族有所使。
父子茔域永相依,白云深藏精灵起。
风吹草卉即莱衣,溪浮苹藻为甘旨。
千秋万古此经过,谁人眼不泪如水。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悯怜
怜悯。 宋 欧阳修 《谢宣召入翰林状》:“进对之际,已萧颯於霜毛;慰劳有加,赐悯怜於玉色。” 茅盾 《虹》七:“一种混合了鄙夷和悯怜而又带几分怫悒的心情,将 梅女士 的笑脸拉长了。”
鬼神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无知
不懂情理;缺乏知识
年幼无知
羽族
指鸟类。 汉 枚乘 《忘忧馆柳赋》:“出入风云,去来羽族。”《文选·左思<蜀都赋>》:“毛羣陆离,羽族纷泊。” 刘逵 注:“羽族,鸟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拘尸那揭罗国》:“昔於此地有大茂林,毛羣羽族,巢居穴处。” 清 金农 《白鹇词》序:“白鷴,羽族之幽奇也。”
有所
有所,无所类同。有:存在。无:没有,不存在。所:此为代词。
例句: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列子》: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吴炯名句,颜孝子乌墓名句
猜你喜欢:
- 是以尧称则天,不屈颍阳之高;武尽美矣,终全孤竹之洁。范晔《后汉书·列传·逸民列传》
- 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陆羽《茶经·三之造》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 但箭雁沈边,梁燕无主。
-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